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端午粽子 各地风味各不同

西江都市报 2017-05-25 15:15 大字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在民间传说中,南北朝以后民间就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歌赋中也屡有出现。

历史最悠久的粽子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代韦巨源的《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关于粽子的趣闻在国内也不少,例如最大的粽子产于广西南宁,称为大肉粽,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最小的粽子则产于上海城隍庙,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当地的绿波廊、湖心亭两处也有生产。

粽子的制作在北方和南方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白米,或者杂以赤豆、枣子,蘸白糖食用。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端。与北方粽子相比,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预先用酱油浸渍,与肉馅相蒸,香味扑鼻。江南粽子中,以嘉兴出产的最为有名,史书记载了嘉兴粽子的多个种类和做法,有竹叶粽、艾香粽、薄荷香粽、豆沙粽、莲子粽、松仁粽、火腿粽等。

因地区不同,粽子除了材料以至粽叶,都有很大的差别外,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芭蕾舞剧《忆·红色娘子军》在西安首演

  阳光讯(记者范启彬文/图)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5周年,2017年5月23日晚,由省文化厅主办,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系排演的芭蕾舞剧《忆·红色娘子军》在西安易俗...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