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笃信知识改变命运

西安晚报 2017-05-23 04:52 大字

高考年代:1977

姓名:邢晋川

高中:西安市38中

(未考上大学)

考后经历:工人,目前已退休

今年60岁的邢晋川说起1977年参加高考的一幕,仍然记忆犹新——带着激动、紧张的心情,希望通过高考弥补缺憾。

“1977年,20岁的我在陕西重型机器厂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工人。”邢晋川说,当时从厂里得知高考报名的消息,他激动得一夜没睡,第二天就匆匆赶到工厂报了名。当时和他一样满怀希望参加报名的还有很多工友,大家都20出头,迟到的1977年高考,让和邢晋川一样的很多人渴望通过这次考试改变命运。

报名后,就是紧张的复习阶段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对于已经放下课本知识长达3年的人来说,是极其紧张的。”好在邢晋川找到在大学教书的表舅,在表舅的帮助下找来复习资料备战高考。

“当年英语最让我头疼,毕竟基础差,复习起来也相对费劲些。”那时除了上班,所有空闲时间,邢晋川都躲在家中挑灯夜战看书做题。下夜班休息片刻,便又抱起书苦读。细化来不及,他就一本书一本书地从头到尾看一遍,重点放在自己的薄弱点上。那段日子除了上班吃饭睡觉就是看书。“人在危急的时候,总能激发出巨大的能量,临时捡起来的知识居然可以很快牢记,效率极高。”邢晋川说。

“我的考场在当时的自强东路铁五中。那一天我是骑着自行车去赶考的。校园里喇叭播放着激昂的时代歌曲,校门口红旗飘扬。没有送行的人群围堵,只有上下班路过此地的人们短暂驻足。”邢晋川说,校园里气氛紧张严肃,相互认识的考生见面说笑一阵,还有的考生凑在一起抓紧最后时间,互相问答知识点,临阵磨枪。当时,每个考场只有一名监考人员。

大概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邢晋川说,他没有感觉到冷,考完以后他顿觉轻松。那时没有标准答案,但邢晋川说自己的优势就是记忆力好,回家后他将考题全部默写在一张纸上,自己估分。“数学差一点,但作文我写得很满意。”随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遗憾的是,那年邢晋川没有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

“虽然有点遗憾,没能实现自己的夙愿跨进大学校门,但我依然笃信知识改变命运。好在儿子争气,考上了大学,也算圆了我多年的梦。”邢晋川说。 

文/图 记者 张黎娜

新闻推荐

公园“演唱会”热闹 电子四路附近居民烦恼

随着高考和中考临近,家有考生的市民都希望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复习备考环境。然而,家住雁塔区电子四路融侨馨苑的市民李先生最近很烦心,儿子马上面临高考,每天被楼下唱歌、吼秦腔的噪声吵得不...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