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专家学者探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 建议西安申报历史文化特区

西安晚报 2017-05-21 04:50 大字

人文交流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如何利用西安深厚的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5月20日,由西安市政府、中国国际商会、陕西省贸促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大唐西市承办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召开。众多专家学者、文艺界人士纷纷献计献策,建议西安申报国家第一个历史文化特区。

人文交流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

在众多专家学者看来,推行“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在于文化相通,打通文化交流之间的壁垒,能使丝路沿线各国在贸易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如虎添翼。

“文化交流使人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表示。在他看来,丝路文化是丝路精神的核心,“一个国家最深层的东西是文化,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表现,来自人们的心灵。丝路的特点是我们先把成果送到我们临近的国家,再一站一站传递下去。在文明传递的过程中,各国间形成了非常复杂的文化人文交流,我们需要人文交流发展人类之间的联系”。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认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文化战略,是深入推动国际间人文交流,实现人文相通的重要手段,也是建成人文之路的根本途径。”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认为:“文化相通相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贸相比,文化的探讨更具有深远意义和持久性。文化相通能为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

丝路交流需要民间力量

只有深化人文交流,才能推动“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相互理解、友好相待中构建命运共同体,这其中需要大量来自民间机构组织的力量。昨日,冯骥才对民间组织联合政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人文交流合作给予赞赏。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两个方面的力量,政府主导、民间辅助,才能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的构建和发展。”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西安可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申报成为国家第一个历史文化特区。本次研讨会对于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充分挖掘与发挥西安文化资源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职茵

新闻推荐

28场国内外儿童剧震撼万余西安小观众 2017西安儿童戏剧展演闭幕

《猴面包树的传说》剧照主办方供图本报讯(记者孙欢)伴随极具异域风情的加拿大儿童剧《猴面包树的传说》的演出,昨日,由曲江新区管委会、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西安演艺集团主办,西安儿童...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