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西安经开区吹响发展新号角

陕西日报 2017-05-16 07:10 大字

  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5月14日,西安经开区对外发布《实施“三新战略”助力“建强创佳”实现追赶超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1年)》和《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实施方案》。此举标志着西安经开区将省党代会精神安排部署为创新举措和实际行动,并形成科学明晰的战略思路和切实可行的策略步骤。

  分析指出,两个纲领性文件同步推出,是经开区将自身发展融入大西安建设宏观战略的责任担当,又是用省市追赶超越的标尺指导工作推进的务实举措。在业界看来,经开区围绕万亿级工业大走廊和军民深度融合“两大课题”制定目标路径、发出总攻号令,必将在产业领域形成热议,催生企业的定向聚集效应。 

  西安经开区

   实施“三新战略” 助力“建强创佳”

  实现追赶超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1年) 

  01 三新战略是什么?

  三新战略:

  聚焦新目标,明确新任务,开辟新路径。

  聚焦三大新目标:引领建成万亿级工业大走廊,力争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

  明确三大新任务:打造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新北城。

  开辟六大新路径:创新驱动,板块协同,融合发展,开放联动,集群重构,绿色引领。

   02 八大产业都有啥?

  围绕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总部经济和现代金融业、消费品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能源加工业等优势产业领域,打造八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同时,实施“中国制造2025经开行动计划”,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高地。

  此外,加速跨渭河发展步伐,引领渭北工业走廊建设,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打造机制体制创新、配套设施完善、人居生态和谐的新北城。

  03 八大行动有哪些?

  1.招大引强行动。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面向世界500强、央企、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总部经济,力争引进5家投资过百亿战略项目,引进一批投资50亿元重大项目,到2021年,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累计过百家。

   2.筑巢引凤行动。实施人才兴区战略,全面创优人才培育、引进和发展的环境,打造国内外优秀人才集聚的“磁场”,使各类人才留得住、能创业、可成业。到2021年,引进高端人才超过1000人。

  3.强筋增骨行动。围绕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大企业、大集团为引领,带动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做长、做强、做精产业链。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推动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形成规模聚集。到2021年,培育5家以上百亿级大企业集团。

  4.融合升级行动。发挥经开区在兵器、航空等领域的潜在优势,实施“12345”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做大军民融合产业,拓展融合领域,打造军民融合“升级版”,成为西安军民融合创新示范的核心区域和支撑力量。到2021年,建成完善的军民融合服务体系,军民融合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5.创新突破行动。进一步深化“有色院模式”和“军工+地方”模式,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团队落户经开,以创新创业聚集发展的新动能。到2021年,R&D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专利申请量累计突破3万件,各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达到300家,“双创”空间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

  6.产城融合行动。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推进草滩科技创新园和泾渭新城的城市化进程,弥补区域内的交通、文娱、商贸、医疗、教育等配套短板,以“十个一工程”和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促使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协调同步、整体推进,建设“品质经开”。

  7.开放带动行动。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园区”、“中德产业园”等园中园,积极营造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投资贸易便利化环境,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到2021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世界500强设立企业(机构)及投资项目超过100家(个)。

  8.金融聚力行动。以“资本+产业”的产金结合模式,设立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到并购基金的专项投资引导基金。吸引以银行、保险、证券机构为核心,以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金融为辅助的机构入区,为企业发展创造金融支持。引进30支国内外知名产业基金聚集“工业大走廊”,形成500亿产业基金规模。到2021年,实现金融服务业收入300亿元。 

  04 军民融合怎么搞?

  (一)建设西安经开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

  以泾渭新城为核心,构建军民融合创新服务体系,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推进军民产能、技术、人才、资本深度融合,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全面提升军民融合产业聚集能力、科技转化能力和创新驱动能力。

  (二)建设“2大”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基地。

  1.建设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深化“军工+地方”模式,加快推进经开区与北方发展投资公司共建协议,吸引兵器工业集团重大项目落地,打造特色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的兵器科技产业基地。

  2.建设西安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深化“有色院”模式,支持有色院设立新材料产业基金,建设新材料科技成果工程化平台,加快军民融合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科技研发、检验测试、生产制造为一体的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打造“3大”军民融合产业板块。

  1.打造军民融合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装备、汽车、新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医疗装备及中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产业。

  2.打造军民融合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特种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超导材料、难熔金属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显示材料等产业。

  3.打造军民融合光电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激光、红外、光通信、光学仪器、雷达、北斗导航等产业。 

   (四)推进“4个方面”军民深度融合。

  1.推进军民产能深度融合。鼓励军工企业优先采用区内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鼓励军工企业与区内民营企业采取联合生产、外包生产等方式开展协作配套。

  2.推进军民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有条件的军工院所、企业与区内企业共建军民融合测试验证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共同攻关,形成基础共用、能力共有、成果共享、高效协同的军民融合创新机制。

  3.推进军民人才深度融合。鼓励军工科技人员在区内创办企业或以入股方式参与区内民营企业创新;鼓励军工、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军民融合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4.推进军民资本深度融合。鼓励金融机构运用金融工具,加强对区内“军转民”、“民参军”企业的支持;支持“军转民”、“民参军”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筹集社会资本做强做大。

  (五)构建“5个平台”为支撑的军民融合创新服务体系。

  1.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创新基金。加强与中国兵器集团、西北有色院等单位合作,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合作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创新基金,对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提升民营企业军用装备生产能力、军工能力专业化重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与深度支持。

  2.建设军民融合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政府和军队部门提供收集、管理、分析、发布与交流等信息服务,促进军民信息共享,形成军民之间规范、系统、权威的信息沟通渠道。

  3.建设军民融合创新服务中心。以市场化的商业模式和运行机制,统筹军地科研、生产资源,建设军民融合综合服务窗口,打造集成果发布、交易、服务、投资、技术为一体的军民融合集成服务平台。

  4.建设军民融合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军民融合众创空间。围绕武器装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军民两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科技成果。通过项目征集、创业比赛、资金牵引等形式,开展军工科技众创活动,引导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5.组建西部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以经发集团为主组建西部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对军民融合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行前瞻性、可操作性研究,提出政策和工作建议及提供咨询评估等智力支持,为军民融合科技成果、技术、产品双向转移转化提供服务。

新闻推荐

西安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首座车站封顶

资料图■记者熊玺5月15日,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浇筑完成,西安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沣东路车站顺利封顶,这是一号线二期工程在西咸新区范围内首座封顶的车站。沣东路站位于西咸大道与企业路交叉路口,沿西...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