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工匠精神铸造国内一流医疗名院 西安交大一附院获得教育、卫生系统西北唯一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阳光报 2017-05-03 06:02 大字

2016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一行在交大一附院调研陕西省医改推进情况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2017年度教育、卫生系统西北唯一“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荣誉称号。这是该院继2014年获得“陕西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和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荣誉后取得的又一项殊荣。

西安交大一附院履行“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使命,秉持“厚德、博爱、精医、卓越”院训,广泛开展“爱岗敬业,建功立业”、青年文明“号、手”活动,涌现出一批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及白求恩精神奖孟绍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吕毅、施秉银等先进集体和个人。

创新发展勇立潮头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多年来,西安交大一附院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成为全国知名的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摇篮,也是国内少数能够培养高质量外国留学生的高等医学教育殿堂。

医院注重专科发展,在肝移植、肾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冠脉搭桥、先心病封堵、介入、微创手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复杂疾病的内外科治疗方面形成了明显特色,整体疑难危重症治疗和疾病难度指数居国内先进水平。近5年,新医疗技术立项476项,医院独立单位完成的肾脏移植技术和以肝癌治疗为基础的“炎症损伤控制提高肝癌外科疗效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内外首创“直肠阴道瘘磁压榨闭合修补术”、开展国内首例“下马式”肝移植术、首例磁压榨术治疗胆道狭窄和阴道直肠瘘等重大创新技术,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开展高难度手术500余例,成功完成世界罕见前臂耳再造手术等创新医疗技术。医院DCD器官移植工作为全国的引领和示范单位,尤其肝移植、肾移植水平和数量达到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肾移植手术超过4000余例。

勇担责任服务基层

努力探索医改运行新模式

西安交大一附院构建“两院两区四分院”发展布局,全面托管2个县级基层医院,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区域辐射和下沉,使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与140余家基层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实施双向转诊;近年来,免费培养基层进修人员4000余名,组织区域以上层次学术会议350余次,讲座3700余次,义诊200余次,专家下基层1000余次,彰显了西北医疗卫生行业排头兵作用。

在探索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模式上,医院在全国首创“医联体+全科医师”的城市分级诊疗模式服务,覆盖120万常住人口,初步构建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新格局。

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长期承担医疗援疆、援藏、援外任务。医院先后获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先进集体、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陕西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选派单位、省内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以人文本文化强院

为实现医院发展目标砥砺前行

西安交大一附院坚持以职工为本,定期院务公开,充分发挥职代会功能和职工主人翁作用,推进民主参与、管理与监督。

医院通过开展“老专家创业故事分享会”,倡导学科利用重阳节、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老专家慰问座谈活动,迈入“鲐背之年”的老专家组织寿辰生日会等方式,向年轻一代传承老一辈艰苦奋斗、爱岗奉献的创业精神,在院内努力形成尊师重教、关爱前辈的人文氛围。医院重视名老专家技术品牌、人格魅力作用的发挥,为他们持续服务医院发展搭建平台,发挥医院优良传统的引领带动效应。

“救死扶伤”“一切为了患者”,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锻造,在大德医风的熏陶之中,西安交大一附院的精英们一代接一代高擎“救死扶伤”的旗帜,用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抚慰着患者的身心,把医者仁心诠释得色彩斑斓,在争创“双一流”的征程中砥砺前行。(陈锐庞亮)

新闻推荐

西安6月起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有变化 首次贷款买房首付至少25%

本报讯(记者赵辉)昨日记者从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从6月1日起,西安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执行新标准,缴存职工家庭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面积在144㎡(含)以内的首付比例不低...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