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唤醒生命的美好
张得乐受访者供图
21日,西安晚报联手西安市新华书店启动了年度主题报道活动—— “西安市新华书店杯”寻找西安最美读书故事,并面向广大读者市民开始征集。截至昨日,本报的征集邮箱与微信公众号已接到了数十封“读书故事”线索,感人、有趣、深沉、凝重……故事的主人公有大家,也有普通人,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故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古城人的“阅读情怀”。
昨日,根据征集到的线索,记者采访了西安高新第一小学的老师张得乐。“人的精神如同积木,奠定一个人精神支柱的往往是那些最基本的书籍”“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这两句话,是他阅读几十年来,感受最深的阅读心得。
读书始觉相忆深
“读书就是好,吃饭还是难。”张得乐说到贾平凹题写的这幅书法,直叹这就是自己小时候的写照。“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酷爱读书,可身处贫寒的农村吃饭都犯难,家里怎么可能给钱让我买书?”
小小年纪的张得乐为了看书,可谓绞尽脑汁,他和自己同村的一个爱书小伙伴经常提个破蛇皮袋在村外的城壕捡破烂,拿到收购站换些零钱,然后再用零钱购买小人书,“就这样,一年过去,我俩竟然收藏下了近百本小人书。”
不仅如此,俩人还利用这些资源办起书社,邀请同学们一起分享。
将张得乐带上阅读路的,还有一位老师,“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姓任,他非常喜欢和我们共同读书,他翻腾遍了他所有库存:从小说《人生》到古文,甚至工程简报,只要我们稍能听懂,他就拿到课堂上摇头晃脑地读,精彩之处就抄到黑板上,白天时间不够,晚自习接着读……天天和老师同学一起读书,那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
不幸的是,1981年任老师在去县城新华书店给孩子们买参考书《王老师和小学生谈作文》回来的路上,发生了车祸,“任老师颅骨伤势严重,抱着书永远离开了我们。”
最是书香能致远
张得乐说,从爱上读书那刻起,自己的生活就没有一天离开过书,尤其在进入大学后,“偌大的开架书库真让自己大开眼界。专业书自不必说,我开始贪婪地借阅自己感兴趣的每一本书——首当其冲的是消化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看过三遍。后来又读了瞿秋白、郑振铎、闻一多、巴金、茅盾、丁玲、冰心等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
他一直将阅读当做“自我建设”的过程,“书中人,书中事,书中情,书中理,对我提升自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得乐尤其喜爱的,是陕西作家的作品,“在我大量阅读的阶段,正是文坛‘陕军东征\’风潮正劲之时,贾平凹、陈忠实、高建群等作家,当时凡是我能见到的他们的所有作品,我都买来读,尤其是《白鹿原》,早在1995年和同学探讨时,我们就都认为这是非常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腹有诗书气自华
多年从事少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张得乐如今的工作,也一直与书打交道,从自己读书到与同学分享书,他也如当年让自己尊敬的任老师一样,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立言筑梦,用书唤起生命的美好,奉献教育。”
读书之外,张得乐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一节文稿,也许稍嫌幼稚;一部书稿,也许稍嫌急促,但是这些书卷,却保存着自己的呼吸,凝固着自己的心血,贯穿着自己的日月。”
这些年,结合生活与工作,张得乐主编了陕西省首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每日有个好心情》;参编《青春期心理保健》《基于核心素养的西安品质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等专业书籍,还将自己多年来的随笔散文,经过整理,于2014年出版了70万字的综合文集《心花路放》。书中少年趣事、往昔岁月,对老师、亲友、同事的回忆,对特殊岁月经历的回眸等,大都或诙谐有趣,或生动感人。记者 孙欢
新闻推荐
????市民指着树枝上的蚜虫 24日上午,市民张先生在西安朱雀门西侧环城公园游玩时,被公园的“新景致”吓了一跳。张先生发现紫叶桃树上发了许多“绿芽”,凑近用手一摸,竟意外发现枝干上...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