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专刊作为陕西自贸区的一部分,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在政策、产业、金融多方面为区域发展带来利好。“向西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是陕西自贸区改革任务的两大核心
本报记者 张权伟
4月1日,翘首企盼之下,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西安国际港务区毫无争议地名列其中。
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位于新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古都西安,作为西安重要标志性区域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硬是在一处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腹地,盘活了一片“海”,用自己这一方“活水”润泽三秦大地,撬动了整个陕西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们本系列的调查报道,就是为了让三秦父老更深入地了解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感受到这样一个“港口”带给自己的实惠所在,同时为这个“中国内陆第一大港”的建设发展助力添彩。
靴子落地,国际港务区被划定进自贸试验区
4月1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正如多方之前所预测的一样,地处西安东北部的国际港务区果然位列其中。对于这一结果,熟悉国际港务区工作的人并不会感到多少意外,因为西安国际港务区自成立那天起,便“虽无自贸区之名,却行自贸区之实”。特别是自去年8月中央宣布新设自贸区以来,在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安国际港务区按照“追赶超越”的总要求,发扬国际港务区的“三干精神”,勤学习、编方案、组机构、理事项、谋创新、抓落实,全面推进自贸区建设取得实效。
首先,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国际港务区成立了专门的自贸区工作推进办公室,充实了工作人员。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思维,按照“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推进发展”的总要求,以自贸工作推动全区创新发展。同时,为了能够在企业服务的一线发现问题、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国际港务区将政务服务中心整体划入自贸办,按照让企业“只跑一次路”的目标,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流程再造、职能整合和效能提升。
其次,再好的政策也需要落实,而这正是国际港务区在强化体制机制后所作的第二项重要工作:扎实编制片区实施方案。围绕陕西省总体方案,国际港务区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产业,在省市自贸办的指导下,编制了片区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认真对照国务院2批次48条全面推广复制的自贸区创新经验要求,提出自己片区29条复制类改革举措和23条非复制类创新举措。
第三,国际港务区加快推进“一口受理”综合服务大厅和落实“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自贸办的协调指导下,国际港务区对现有政务大厅进行了改造提升,与市商务局、卫计委、食药监等部门进行了密切对接,仔细梳理了“一口受理、多项联办”的业务流程,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另外,国际港务区在园区梦想公社2期新开辟400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正在按照国际化的标准进行建设,预计今年5月前可建成投用。
得天独厚,自贸试验区需要国际港务区
对于被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的背后原因,西安国际港务区相关负责人如此解释:“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建设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承载,具备设立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实现陕西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的具体体现。”
国际港务区作为我国唯一获得国际国内两个港口代码,并拥有多个对外开放口岸资质的内陆港,是陕西省自贸区探索内陆地区对接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和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通关便利化和设施连通的主要平台,应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开展制度创新的重点区域。因此,国际港务区能够承载陕西自贸区探索内陆地区以开放促改革的重点任务。
从2008年成立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来看,西安国际港务区重点开展的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大通道、跨境电子商务、内陆开放口岸建设运营等工作,不仅明确写入了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也同此次国家对陕西自贸区的“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和“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定位切合紧密。可以说,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深度契合中央对陕西自贸区的战略要求。
经过8年多的建设,国际港务区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基础。一是铁路一类口岸,粮食、肉类口岸,西安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二是以“长安号”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体系初步形成;三是国际港务区已经聚集了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等龙头企业在内的500多家电商及跨境电商企业和陕西省70%的融资租赁企业,具备创新贸易发展方式和探索开放型金融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四是区内海关、商检、铁路等支撑服务体系相互联系紧密,具备进一步实施贸易便利化政策的条件;五是2016年国际港务区托管了新筑、新合两个街办,正在全力探索依托内陆型港口口岸发展,带动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由此观之,国际港务区早已经具备了快速启动陕西自贸区建设和探索新经验的基础条件。
万事俱备,国际港务区符合自贸区落地条件
作为陕西建设“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展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做好基础性工作,率先进行自贸实践。
一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通道。围绕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国际港务区围绕建设“一通道”的总体要求,促进陆港空港资源整合,探索“铁空联运”新模式。积极拓展海铁联运新航线,探索“全程一票制”,打造陆海互联新通道。
二是推进贸易便利化。围绕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围绕已经开通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西安的货运包机航班,用好在德国汉堡、波兰华沙、芬兰科沃拉等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海外仓,推进跨境电商集货业务发展。推进跨境电商监管创新,目前已开展的“大包过机”等业务,将西安跨境电商出口日通关能力提升到4万单以上。继续探索跨境电商支付新通道,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高地。
三是金融创新领域。依托陕西融资租赁产业聚集区和商业保理试点两个平台,深入推进类金融产业发展。围绕“金融走出去”,积极推进全口径宏观审慎政策落地,加快与国际金融机构对接,探索境外发债新模式和结付汇新模式,拓宽内陆企业融资渠道,助力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已有十多家银行表示愿意参与国际港务区片区金融创新业务,其中两家自贸区支行已经设立。
全新定位,向对外开放新高地前进
对于此次陕西自贸试验区范围的划定,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陕西这次申报自贸区实际上是立足于西咸一体化的国际化大西安,立足于包括西杨、西渭、西铜同城发展的大关中城市群。执政者考虑长远,具有战略眼光。”陕西自贸区未来不但要承载国家战略梦想,而且亦可实现带动大西北,调整经济结构,带动产业升级的自身需求。
谈起未来国际港务区的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办主任邓飞龙解释说,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将以打造国际内陆自由港为目标,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临港产业、类金融、电子商务、文化体育等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内陆中转枢纽港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新平台。
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来看,国际港务区不仅是西安的、陕西的,更是西部的、中国的,“陕西自贸区国际港务区片区,要影响带动整个西北发展。”
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国际港务区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相结合,力争经过三年至五年的改革试验,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陆港开发开放模式,构建以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为推动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国际港务区自己梳理的44条有关自贸试验区创新任务中,围绕促进贸易便利化领域任务便有21项,主要有依托综合保税区设立贸易功能区、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开展保税进口业务,单一窗口建设等;围绕促进投资便利化领域的任务有13项,主要是开展无车、无船承运人试点、允许外商独资在区内设立医疗、赛事、演艺等机构;围绕建设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有10条创新任务,主要是开展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业务。
西安通往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国际港务区的未来发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快乐男声》比赛现场记者尚洪涛摄本报讯(记者张静)从2007年第一届《快乐男声》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2017快乐男声”变身超级网综重磅回归。十年前,从西安赛区走出了冠军陈楚生和亚军...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