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郊最早的机井 □文/图 王亚田

西安晚报 2017-03-12 09:44 大字

老新店小学如今成了公交车的停车场,当年的机井在一进门靠左的位置。

在新店子村的田野里,还留有当年机井的遗迹。

未央区的新店村,是西安最西边的村子,与咸阳接壤。这个村子,在解放初曾诞生过西郊最早的机井。

新店过去是一个片村,由新店子、西高堡、敖家村、张家庄四个自然村组成。新店的得名,以清康熙年间,人们在西去咸阳的大路边开设新客店而来,过去曾归咸阳管辖,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归了西安。新店虽不像它东边的后围寨名气那么大,但也是西咸公路边一个交通要道。八年前,新店进行了拆迁改造,在西咸公路南边新建了新店小区,现在,四个村的村民都居住在这里。

当笔者得知,新店在解放初曾打了一眼有名的机井,就前去采访。在新店小区,当笔者问起当年建造机井的情况时,村民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向笔者介绍。初步采访,笔者发现当年建井的情况比较复杂,又因为距今已六十多年,年代久远,所以许多村民的记忆、说法并不统一。笔者又二次去采访了一回,采访到年龄更长的一些亲历者。综合所有的信息,终于基本搞清了当年建井的来龙去脉。

新店的机井,并不是只有一眼,而是有好几眼,而且产生得比较特殊。村民介绍,最早的那眼机井,一开始并不是村里为了灌溉而打的井,而是当年地质勘探而钻探的井。1955年,国家的地质勘探单位在新店地界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打了五个井眼。五个井眼集中在老新店学校周边,彼此离得不远。曾在新店小学任教的一位张老师说,当时在新店小学里有两眼,其他的三眼在学校附近。地质勘探、测量结束后,有两个井眼留下来了,被改造成了机井。其中新店小学有一眼,敖家村有一眼。新店小学的这眼,井筒是钢管,而敖家村这眼却很简陋,井筒是用竹子编织的。

77岁的张老师回忆,当年勘探队打井是机械化设备,村民没见过,觉得很新鲜,纷纷前去看热闹,他也去看过,人们记忆最深的是学校里的这眼钢管机井。新店小学是在一座寺庙里建起来的,过去寺很大,叫琉璃寺,学校一开始也叫琉璃寺小学。当年井打好后,学生上学,村民浇地,彼此和谐相处。

此前农村灌溉都是用辘轳、水车打水,艰辛是可想而知的。现在,一下子有了机械化的机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取水方式,只要马达一开,水就持续不断地从井里滚滚而出,抗旱、浇地的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张老师说,这口机井口径20多厘米,水量很大。除了灌溉,平时妇女们还会去那里洗衣服。

在那个年代,广大的乡村还没有机井,新店小学的这口井,不但是西郊最早的机井,也可能是西安周边最早的机井。这眼井在新店周边一带都很知名,引得附近的村民羡慕至极。对新店村民来说,没花多少钱,没出多少力,就有了这样的机井,自然心里都很高兴。

新店小学在西高堡村地界,所以学校里的这眼机井主要供西高堡村浇地。过了几年,随着敖家村那眼竹筒机井的报废,队上就给敖家村以及新店子、张家庄也打了机井。这样,四个村都有了机井。村里打的这几眼机井在当时农村也算是早的。

新店四个村的这四眼机井,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在,包括新店小学在内的三个井都消失了,只有新店子那眼还留有一些遗迹。一位张姓村民很热情,引笔者前去察看。这眼井离新店小区有四五里路,我们叫了一辆蹦蹦车前往。在现场笔者看到,这眼井在原新店子村的一片田地里,当年的井筒已消失,周围垒的一圈砖围墙还在,还有过去修水渠的石条。张姓村民介绍,他当年还用这眼井浇过地。为了保护这眼井,过去还盖了井房,这也是几眼机井里唯一盖井房的,用时开门,不用时就把房子锁起来。

解放初西安市的方仲如市长,他的老家也是在新店。说起方市长,村民都异口同声:“人好得很。”他们回忆,当年方市长每次回老家,小车从来不进村,都是停在很远的村外,自己走回去。回来后,经常到村民家中走访,见了乡党总是亲亲热热地称兄道弟,拉家常,让村民们很感动。

新闻推荐

西安市公证处推“十项”便民措施

  本报讯(记者石喻涵)记者昨日从西安市公证处获悉,结合日常遇到的问题,西安市公证处推出了新的十项便民措施,即日起实施。  实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值班制度。在法定节假日(上...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