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基层代表 谈报告话民生

西安晚报 2017-02-22 10:33 大字

连日来,出席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记者遇到了许多来自基层的代表,他们有的是生产线上的钳工,有的是养老院的服务员,他们最关心的是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怎样得到解决。

打通均衡 公共资源的“任督二脉”

人大代表、企业车间钳工刘婷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解决民生‘九难\’。对于其中的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我建议政府要加大力度,均衡社会公共资源,打通优质资源流动的‘任督二脉\’,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城市发展带给生活的变化。”

刘婷说,按照现行政策,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按照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但每个学年伊始,都有家长舍近求远,放弃家门口的学区入学,转而投靠和寻找离家较远的“名校”。“之所以有家长舍近求远,其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资源不均衡,而近处的学校刚好教学质量不高。”

刘婷介绍,前不久,京津冀教育协同会上提出了优质的教师、校长轮岗的观点。“我认为西安完全可以根据本市实际,借鉴京津冀的经验做法,调动本市优质的教师资源轮岗,扩展、传播好老师、好校长的理念、经验、做法,形成可以复制的经验,继而在全市推广。”

同样需要打通资源配置“任督二脉”的还有“看病难”。“现在西安市的卫生服务水平一年一个台阶,但我们走访发现,虽然从硬件上多了很多卫生服务站点,但在大医院,还是聚集了很多看小病的市民。”刘婷说,“虽然我们听到、看到了‘多点执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曙光,但推进的速度有点儿慢。”

“治霾”“缓堵” 应在发展绿色交通上发力

人大代表、企业金工组焊工王军

近年来西安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机动车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客观上增添拥堵。每到冬天,汽车尾气更成为“雾霾”的催化剂。“去年11月,西安首次因重污染天气启动限行。说实话,不开车的那天,身边很多人的正常出行受到了影响。”人大代表王军建议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让城市的公共服务向更大范围延伸,向更多可选的出行方式延伸。

王军说:“这两年,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一直在加快,城市骨架拉大了,但公共交通并没有跟上。不少新建小区,一两年不通公交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小区配建了公共自行车,但站点与站点之间相距甚远,没有发挥该有的作用。”

“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有助于‘降霾\’,更对‘缓堵\’有显而易见的作用。”王军说,《政府工作报告》在大力实施“强基增容”的部分,第一段就说到了要不断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要加快地铁线路建设,要新增公交线路,要更新电动公交大巴。

“种种举措都是要除掉‘治霾\’‘缓堵\’的病根。希望政府在今后几年里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建设,让更多人在西安享受出行的便利。”王军说。

整合资源医养结合 精准提供社区养老服务

人大代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员工丁水彬

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区养老”成为了继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之后的第三种养老模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深入实施“健康西安”行动,在基层人大代表丁水彬看来,“健康西安”离不开健康老人,而健康老人,离不开社区养老。

“我所在的红专南路社区是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养老试点的小区,但老人们需要的养老服务类别较多。要科学有效地发挥社区养老的作用,不能只在硬件上下功夫,还要‘对症下药\’,精准实施医养结合。”丁水彬直言,论硬件,自己所在的社区有足够的床位和设备配备,还有志愿者定期开展服务,但平日里社区养老院的床位并不满,老人们大多只是在社区养老院吃一顿饭,或是专家坐诊时来咨询,其余时间他们大多习惯自己安排。

“医疗、饮食、精神生活是老人们最需要的。”丁水彬建议,社区应该以医疗服务站建设为抓手,配置全科医生,落实双向转诊,方便老年人及时就诊。建议由政府牵头,引入社会资金,通过统一竞标选取服务商,给老人提供个性化的饮食照顾,为有能力、有意愿的老人提供休闲娱乐课程和活动,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丁水彬建议应由政府主导,居民协商,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实行政府监管下的市场化运作。政府在推进时,应积极对社区进行无障碍改造,使小区更贴近老年人的需求。记者 魏鑫

新闻推荐

岳华峰在参加市政协分组讨论时说 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大西安建设

本报讯(记者宋洁)2月20日下午,市政协党组书记、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岳华峰在参加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时说,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客观、全面,对今后五年工作的安排务实、可行,...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