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引导社区牵头自我管理互助服务 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引导社区居民构建多种类型“社区家庭” 促进邻里和谐友善有效解决民生难题

西安日报 2017-01-22 00:00 大字

■记者 肖持刚

在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服务、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一级落实、落细、落小的探索实践中,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通过政府引导,社区牵头、群众参与、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方式,将具有共同的爱好或共同的需求的社区居民组织起来,组建起自娱自乐、邻里互助、济困帮扶、综合服务等可满足社区居民多种需求的多种类型“社区家庭”。通过“社区家庭”的组建和日常的“社区家庭活动”,在有效打破昔日那种彼此冷漠、老死不相往来的社区邻里状态,促进了社区邻里间互助友爱、睦邻友善关系形成的同时,也有效激活了蕴含在社区居民中丰富的相互供给、互利互惠的精神文化和民生服务资源;同时,也提升了义工、志愿者等社会资源服务困难群众的精准性,从而有效破解社区文化娱乐贫乏、居家生活过程中的诸多不便等难题,促进整个辖区形成了“邻里互助互利,社区和谐欢乐、辖区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以共同的爱好和需求为纽带

构建“社区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稳定和谐与幸福的基础。如何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间建立“社区家庭”,进而增进邻里情感、增强邻里间的精神文化交流,互利互惠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不便?环城西路街道紧紧抓住“共同爱好”、“共同需求”两个关键,通过街道引导、社区“招募”、群众自愿报名的方式,由2—4户或3—人组成不同类型的“社区家庭”。各个类型的“社区家庭”在街道和社区的引导下,实施自主管理、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由“共同爱好”组成的“社区家庭”在满足“社区家庭成员”自我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街办或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服务整个社区居民;对由“共同需求”组成的“社区家庭”,街道或社区通过社区人员、义工和志愿者输入服务的方式,精准、长效解决社区居民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

“社区家庭”具有自愿、小型、多元、灵活、贴切的特点,得到了街道辖区各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目前在街道8个社区,共组建了多个“自娱自乐”、“互助合作”、“济困帮扶”等不同类型的“社区家庭”,建立起了拥有余人组成的常年固定的“城墙下的义工”——自愿服务者队伍,形成了社区居民间共享型、互利型、帮扶型等多种形式的和谐、便利与互助的关系,让社区居民间不再冷漠、遇到困难不再无助。

自娱自乐型“社区家庭”

大爷大妈要娱乐  兴趣家庭来解决

辖区劳动村社区的刘大爷是个京剧迷,平时在家里唱两句感觉有点闷,到广场吼几声又觉得难为情,想组织几个京剧迷一起练嗓,无奈圈子小,一直没找到伴儿。

社区通过招募的方式,让刘大爷找到了四五位具有同样爱好的京剧迷,并组建起了“京剧之家”,没事时,就凑在一起吹拉弹唱,吼上几嗓子,其乐融融。“自从组建了‘京剧之家\’,过去见面都不太打招呼的‘家庭成员\’,如今关系热火得很,邻里之间关系密切了,心情愉快了,我觉得身体比以前都硬朗多了。”刘大爷高兴地说着参加社区“兴趣家庭”的好处。

“社区家庭”的构建,极大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情感交往和精神文化愉悦需要。如今诸如京剧之家、棋牌之家、乒乓之家、爱鸟协会等一大批由社区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者组成的家庭,其乐融融地活跃在各个社区,享受这文化娱乐、精神交流带来的和谐与欢乐。

邻里互助型“社区家庭”

孤寡老人吃饭难  互助餐桌来解决

徐大妈是环城西路街道玉祥门社区的住户,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人独自生活,空有一身厨艺,却无用武之地。而社区的张大爷、杨阿姨、梁阿姨都是没了老伴,子女不在身边,年纪大了吃饭有时都成了问题。徐大妈主动邀大爷大妈们一起买菜做饭、一起吃饭,大家都夸徐大妈的手艺好,饭菜可口。后来,在社区的指导下组成了“老年互助餐桌家庭”,徐大妈成为了这个家庭的“家长”,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了这个“家庭”,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人,年纪最小的岁,最大的多岁,大伙经常在大家庭里搭伙吃饭,聊天打麻将,有时还结伴参加社区组织的游览、参观、讲座等活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如今,诸如邻里间大人照看放学后的孩子、年轻人照顾邻家老人等邻里互相型的“社区家庭”有多家,邻里们在以各自精力、能力、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帮助着邻里解决困难的同时,也让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济困帮扶型“社区家庭”

老龄老人生活难,孝爱家庭来解决

大庆路蔚蓝印象小区,有一位岁的智障、独居老人任奶奶,社区开展组建“社区家庭”后,岁的曹大妈便主动与任奶奶组建了济困帮扶型的“老少孝爱家庭”。曹大妈主动担当起了照料任奶奶的重任,平时,为老人料理家务,买菜、买衣等日常物品;给老人代交水电费及办理其他业务;逢年过节为老人送去年节食物;陪老人聊天谈心、安慰老人,曹大妈待任奶奶像亲生母亲一般,老奶奶也把她当成了自己女儿。两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因为爱和奉献组成了“老少孝爱家庭”,演绎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建立邻里互助式济困帮扶型“社区家庭”的同时,环城西路街道十分重视发挥社区义工、社区自愿者队伍的作用,建立服务输入式济困帮扶型家庭,精准服务具有共同需求的困难人员。

西仪社区青年义工理发员马康和社区老人和残疾组成“理发服务家庭”,马康定时到社区行动不便老人和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提供免费义务理发,如今已坚持了数年。

西安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义工们和社区一些岁以上的老年人组成“手机学习家庭”,定期上门,手把手教老年人手机上网。

为解除孩子放学而家长还在上班家庭的后顾之忧,辖区西仪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义工和志愿者和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四点半家庭”,给放学后的学生辅导功课,开展健康的兴趣活动,有效解决了双职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管理的民生“小”难题。

社会服务型“社区家庭”

“社区托管之家”让孩子安心家长放心

环城西路街道及各社区,紧紧围绕“扎实解决民生之困、民生之难”这个目标指向组建或构建“社区家庭”,通过“社区家庭”卓有成效的活动,解除“家庭成员”的困难和忧愁。

玉祥门社区根据辖区周边中小学多,私人开办了很多托管班,但托管食品安全却无人监管,家长们很不放心却又无可奈何,面对这一民生难题,在社区的引导下,成立了由社区工作人员、辖区五老、协警和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托管之家”。

在“家”长退休民警郑向阳的带领下,“社区托管之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家庭成员、辖区五老和协警检查托管班的食品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等,并做出详细的记录,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提出立即整改和再次检查的要求。“自从有了这个社区托管之家后,大大解除了我们家长把孩子放在托管班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一位孩子在托管班里的李姓家长高兴地说。

“既通过服务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让我们这个老同志有了发挥余热的用武之地,组建‘社区家庭\’实在好!”郑向阳说。

构建长效机制

不断拓展“社区家庭”内涵

为促进“社区家庭”增进邻里情感、提升文明素质、促进邻里互助、构建和谐欢乐、解除社区诸多民生“小困难”等功能的长期、有效、持久发挥,环城西路街道在建立“社区家庭”促进、引导、激励制度和机制的同时,还通过“社区家庭”大联欢、“家庭”成果大展示、“家庭”才艺技能大比拼,优秀“家庭”和“成员”评比和表彰等多种形式,促进“社区家庭”常态化开展活动。在强化“社区家庭”服务和相互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环城西路街道也十分重视通过运用“社区家庭”活动,激发社区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热情,街道进一步探索通过定期召开“院落会议”的形式,让社区居民踊跃参与和共同商讨解决诸如高空抛物、垃圾堆放、小区养狗等居民生活和院落管理的难题,建立大家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楼规民约,形成“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的社区共管、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举行预备会议 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大会主席团名单、大会秘书长名单和大会议程 十二届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王永康讲话

本报讯(记者于京玄刘雪妮)1月日晚,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举行预备会议。会议由十二届市委常委会主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讲话。市委领导王永康、上官吉庆、胡润泽、韩松、赵红专、...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