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何让老人更好地颐养天年 ——医养结合之西安探索

西安日报 2017-01-03 00:00 大字

■记者 王燕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和医疗,是所有家庭都绕不开的话题。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已经超过2亿,西安市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万,占总人口的.%,预计年这一比重将达到%。许多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大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悉心照顾和医疗服务。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医、更好地颐养天年?西安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将健康养老与疾病救治相结合,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老人突发疾病 

数分钟内专科医生赶到

走进中铁一局西安中心医院住院部5楼,能看到许多坐在轮椅上的半失能老人、躺在床上的失能老人以及在走廊、病房里忙忙碌碌的医生、护士和护工。这是一家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于一体的护理院,是中铁一局中心医院于年和碑林区政府合办的医养结合试点机构,被称为“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

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岁的李桂芝老太太,她已在该护理院生活了6年多。入住前,老人因脑出血导致左半身偏瘫,且同时患有脑梗塞、糖尿病等疾病,非常需要专业护理人员帮助康复。“这里的医护人员对我特别好。怕我生压疮,夜里2、3个小时就给我翻一次身,还给我做肢体恢复,你看我的左胳膊现在已经能动了。他们跟我的儿女一样亲!”说话间,老人抬起她的左臂,给记者展示康复效果。

记者了解到,该护理院居住着位社会上的老人,平均年龄.5岁。每人均配有责任医生、护士和护工,责任医生每天查房。由于大多是长期卧床、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医院在护理院楼上、楼下设立了老年病、慢性病及各类专科;老人一旦突发疾病,数分钟内就能得到专科医生的紧急救治。

居家养老服务站

可随时为社区老人免费体检

“一些老年病常发、突发,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很大困扰。一方面,家属一般都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另一方面,在普通医院里病看好了就得出院,而传统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分离,也使得老人往返于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十分不便。”谈及护理院设立的初衷,中铁一局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同小雄这样解释。

同小雄说,为了把医养结合做精做细,他们积极搭建“智慧养老”平台,开展社区和居家智慧养老业务,并在4个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个站设立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并配备智能化体检设备。社区老人坐在智能椅上,使用椅子上的仪器,不到5分钟,血氧、血糖、体温、肺功能等测量数值就会显示在面前的大屏幕上。据了解,今年元月,这4个服务站就会对社区老人免费开放。

6种医养结合模式

老人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

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和设立在社区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站,都是西安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一个缩影。

“医养结合,是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它的核心在于关注老年健康。”市卫计委家庭发展处处长于涛告诉记者,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体系。因此,在医养结合工作中,西安市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初步形成了6种医养结合工作模式。包括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的模式,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老年病体检、查询、健康管理档案和家庭医生询症机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机构模式;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模式;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模式;专业医院转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模式。“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和医疗方式。”

年,西安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西安市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康复科等科室,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老年医疗服务全覆盖;鼓励养老机构申办医疗机构;同时,提升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住院保障水平、开展全口义齿修复敬老工作;通过多措并举,力争把西安建设成“病有适医,老有所养”的宜居城市。

新闻推荐

文明西安邀您“述家史· 忆家训·传承良好家风”

本报讯(记者张端实习生黄瑞)记者昨日从市文明办获悉,为了大力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扎实推进家庭美德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9月12日至9月25日期间,将开展“述家史·忆家...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