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大寺的老井 □文/图 王亚田
化觉巷清真大寺里的老井
这口井的井壁斑驳,一看就很有年头了。
游览化觉巷清真寺的游客,会看到在第三进院南官殿前的一棵老椿树旁,有一座青石质结构井房,井房下有一口老井,也许并不是每个游客都会注意到这口井。笔者近日采访了清真寺的数位工作人员以及回坊的老人,了解到这口井与清真寺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别的故事。
要追溯清真寺里这口井的渊源,先要从穆斯林的生活习惯说起。清真寺的工作人员介绍,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礼拜前必须要沐浴,这就离不开水。每座清真寺在创建时,都要解决水源问题,不可能哪座清真寺建寺时不考虑沐浴用水,就是要寺和井同时修建。解决了水源后,同时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周边不能有污水、脏物进入,井水绝对不能被污染,要求水质要保持卫生、清洁。穆斯林的礼拜,每天有五次。每个人礼拜前都要沐浴,不沐浴,是不能进殿礼拜的。沐浴非常讲究,有大净,有小净,分得很细致。
了解了这些背景后,对清真寺里这口井的历史和作用就会有一个大致的认知。化觉巷清真寺,被称为清真大寺,是西安最古老、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它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根据寺、井同建的原则,清真寺的这口井很可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那它可能就是西安现存最古老的一口井。
这口井的造型很完备,它的井房很有特点,是用青石条搭建的,不是人们常见的那种砖木材料的井房。不过目前的这个井房是后期修建的,原来的井房已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消失了。这口井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的井圈,井口上摞有两层石质井圈,厚重而大气,比一般私家院落的井圈要大好几倍。打开井盖,在六七米的深处可以看到水,水面还反射有灯泡大小的亮光。据介绍,这口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被淘过一次,大约有米深。工作人员想用井水浇灌清真寺里的花草树木。当时用水泵抽水,抽了几个小时都还有水,水量很大。
这口井的两个井圈其实都有来历。上层的这个圆形井圈,据传是明代皇帝所赐。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一个故事,说这个井圈与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有关。海瑞在南京做官被罢官后,有一次皇帝派人到海家探访,看到海瑞母亲正在井边打水。海家的井与普通老百姓家里的井一样简陋,井口没有井圈,只垒了一圈石头。当时天下着雨,打水时人有可能摔倒,容易发生意外。这件事禀报给皇帝后,皇帝就给海家赐了一个精美的井圈。到清代,海家的后人迁移到西安,将这个井圈也带到了西安。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北院门海家把这个井圈捐赠给了清真寺。这个故事也许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我们现在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井圈上确实刻有一个“海”字,并且上面还雕刻有两条龙。
下层的这个六边形井圈,原来并没有在这个井口,它是清真寺里另一口井的井圈。在过去的年代,清真寺里曾有两口井。据回坊几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讲,现存的这口井应该更古老,过去人们沐浴用的就是此井里的水。听老人传下来说,这口井不知在什么时候可能被污染了,就不用了,就又在它的西南面挖了一口井,用于沐浴。
后挖的这口井的位置,在第四院南展厅后面,那个六边形的井圈就是这口井的。这口井有井房,有辘轳,保护得很干净。井口盖得很严实,先盖上盖子,上面再铺一层油布,再用一个木箱子扣住,预防脏物进入。绝对不像一些普通人家那样随便用井盖一盖就行。那时候沐浴用水是由专人绞水,绞水前先要洗手,舀水的勺子等器具也都是专用的。
由于化觉巷清真寺规模大,周边来礼拜的人多,所以用水量是很大的,这说明这口井的水源很充足。这口井一直使用到通了自来水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回填了。井口的井圈后来就移到了现存这口井上了。
关于清真寺里的这两口井,由于没有文字资料记载,无法考证它们的确切历史及其变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两口井都是年代久远的老井。
井的 故事
西安地理 欢迎来稿
投稿邮箱:wangyatian@xawb.com 来稿请用电子版,注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新闻推荐
西安市环保公安部门10天揪住千余辆超标车 微信举报黑尾巴车 市民可获百元奖励 本周前期西安雾霾持续建议大型露天活动延期或停办
本报讯(记者高乐)昨日记者从西安市环保部门获悉,月份以来,西安市环保、公安部门在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执法检查中,共检测出超标车(含黑烟车)辆,两部门联合呼吁市民积极举报超标车辆。进入“冬防期...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