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剧社育新苗
老艺术家传授学员使用道具要领
学员使出“洪荒之力”练习空中旋子
老师指导学员掌握大靠表演要领
学员们在三位老师的指导下跑圆场
教练辅助学员下腰
学员练习戏曲里女子优雅的手势
苦练水袖技巧
穿厚底靴扎大靠练习翻身
练习腰腿是戏曲的基本功
百年剧社易俗社和三意社创造了秦腔历史上的辉煌,不仅为西北乃至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大批经典剧目,还培育了许多享誉剧坛的表演艺术家:刘箴俗、王天民、刘毓中、孟遏云、宋尚华 、苏育民、肖若兰、陈妙华、肖玉玲、全巧民、王辅生、周辅国、张咏华、苏蕊娥、樊新民等名字在秦腔界如雷贯耳,他们当中多数人还共同主演了秦腔最著名的两部电影《火焰驹》和《三滴血》 。
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培育了众多艺术家的易俗社和三意社多年没有招生,易俗社招收最后一届学生是在2000年;三意社的最后一届学员是1997年招收的。目前两个剧社在职演职人员青黄不接, 舞台演出面临断档。在国家日益重视传统戏曲的今日,隶属于西安秦腔剧院的两个剧社先后于2015年和2016年面向社会分别招收了两批年轻演员和乐队人员。西安秦腔剧院董事长兼总经理雍涛告诉 记者,易俗社和三意社分别在十多位老一辈艺术家的评判下,通过严格的初试、复赛、决赛,层层选拔,易俗社最终招收了包括24名演员和6名乐队演奏人员在内的30名学员,组成易俗社第20 期传承班;三意社最终招收20人,其中19名演员和一名演奏员,组成三意社最新一期传承班。
戏曲界有句行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戏曲演员来说有特别的含义:就是要在舞台上有出色的表现,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对初涉剧坛的年轻人来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必经之路。
初冬时节,记者分别在两个剧社的排练场记录了百年剧社接班人练功学艺的进程。
根据易俗社老一代艺术家孙莉群老师介绍,这两批学员不同于剧社历史上以前的学员,过去剧社招收的都是蒙生,也就是从未受过艺术训练的孩子,现在为了快速适应剧社的需求,招收的都是有 一定基础的年轻人,他们当中有长年活跃在基层剧团的演员,也有西北各地艺校的应届毕业生,大部分是90后,最小的是00后。对他们的训练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快速适应舞台演出的需求 。他们除了强化基本功的训练外,重点在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细节上的指导,除了各自安排专职教练坚持进行培训之外,还邀请了有丰富舞台经验的老一代艺术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
文/图 记者 尚洪涛
新闻推荐
应邀参加《西安晚报》文化部和《宝鸡日报》副刊部承办的“6年西凤·丝绸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赛宝鸡采风活动暨首届散文论坛活动,采风团到达的第一站就是参观宝鸡凤翔柳林镇西凤酒厂。关于...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