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神舟十一号 昨成功发射 星辰大海征途中 西安制造永相随

西安日报 2016-10-18 00:00 大字

神舟十一号 发射全过程

示意图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7日7时30分,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火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顺利升空。

位于西安市的航天科技四院承担了被誉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动力装置、“天宫”和“神舟”全套结构密封系统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分别应用于飞船和火箭系统,全程为“神舟”护航,让驻守在"太空家园"的航天员安心工作、放心巡天。而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全系列动力系统、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提供的“三套利器”等更是为航天员提供无缝服务和贴心护航。

三套“利器”——

全程为航天员 提供无缝服务

本报讯 本次太空任务中,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为“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配备的双份产品:中继终端、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和天线网络,分别在两个飞行器上都有装配。这三套“利器”连续地支持航天员的交通运输以及在SOHO中的工作,全程为航天员提供无缝服务。

中继终端——搭建信息传输太空通道

“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后,中继终端对于确保与地面通信的实时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搭建了信息传输的太空通道。在载人交会对接过程中,“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上的中继终端将同时工作,通过与天链一号卫星建立星间链路,搭建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可以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实现同时测控、同时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所建立的星间链路可以实时向地面传输交会对接画面。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上的中继终端将根据其飞行程序的指令链要求,计算出中继终端天线的指向数据。

天线网络——航天员信息收发的集散地

由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分别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研制的天线网络是航天员收发信息的集散地。在“神舟十一号”飞船飞行过程中,飞船上10余副天线收发信号的分类、过滤、传输都是通过天线网络来实现的。当交会对接完成之后,航天员将进入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而此时,由五院西安分院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研制的天线网络将继续作为航天员收发信息的集散来为航天员服务。西安分院研制的天线网络全程保障信息传输的畅通。

太空APP——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

在“神舟十一号”飞船飞行过程中,航天员正对着的仪表上显示的内容,正是由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该软件是航天员的智能太空APP,汇集了“神舟十一号”飞船上14个分系统的数据信息,然后在仪表显示器进行显示。由西安分院开发的这款与航天员直接密切联系的太空APP,是航天员进行人机对话的“智能管理员”。

保障系统——

让驻守航天员放心巡天

本报讯 在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顶部安装的逃逸系统是为了确保飞船发射阶段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保障系统,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也被形象地称为火箭上的“救生艇”。

航天科技四院凭借雄厚的技术、人才实力以及前期成功的演示试验,争取到了逃逸系统全部4个型号10种固体发动机的研制重任。整个研制阶段,研究院先后攻克了10多项技术难关,累计进行数十发地面试车。这些技术均属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首个逃逸塔成功挑战零高度逃逸试验,更是引来了外国同行的称赞。由于增加了逃逸系统,长征二号F火箭的航天员安全性指标由0.97提高到了0.99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四院还承担了飞船和“天宫二号”密封件的研制生产任务。舱体密封件是航天器结构密封的关键部件,起着隔离空间站与外层空间、支撑航天员安全独立生存环境的重要作用。

四院研制人员先后克服了原材料选材、工艺成型等众多难关,研制出完全国产、无毒无害的原材料,解决了各试件的模具成型难题,并最终为其量身打造了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密封件产品。经过试生产,密封件尺寸精度完全满足要求,尺寸超差范围不超过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5。

动力系统——

全系列西安动力护航“神十一”

本报讯 昨日,举国关注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两名航天员成功飞上浩瀚天宇。在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行发射及后续的交会对接、长达1个月的太空驻留和航天员返回地面的全过程中,位于西安市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全系列动力系统,为整个任务提供稳妥可靠的全心推举,贴心护航,暖心保障。

此次“神十一”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施交会对接后,两名航天员将要在太空中驻留长达一个月的时间,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飞船上48台姿控发动机和空间实验室中26台姿控发动机,担负着全程保驾护航的职责。

“神舟十一号”飞船推进分系统,由返回舱推进子系统和推进舱推进子系统组成。“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在交会对接中一次次精准的定位、靠拢、调节,均要靠这些姿控发动机来完成。包括轨道提升、轨道修正、姿态控制、交会对接平移、返回再入制动等,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要求精准精确。特别是为了应对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中的多次变轨、调姿,六院科研人员研制安装了推进系统自动控制设备。当航天器出现轨道偏离或需要姿态调整时,电子设备都可以自动感知到调整需求,并自动发出指令,让这些小姿控发动机中对应的一个或者几个工作起来,实现航天器位置的精确控制。

热控、环控系统——

小泵阀搭建舒适的太空之家

本报讯 在长达一个月的太空驻留期间,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空间到底如何?是温馨舒适,还是憋闷难受?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京)研制的航天器小泵阀,为帮助航天员搭建起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发挥了关键作用。

六院科研人员参与研制的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分别位于载人飞船的推进舱和轨道舱的舱壁内。环控、热控分系统主要采用流体换热技术进行温度控制,通过流体流动将船上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外部辐射器,再通过辐射器将热量辐射到太空中。

在热控分系统中,六院科研人员承担了8种核心产品的研制任务,包括外回路循环泵、温控阀、自控阀、自锁阀、加排阀、补偿器、快速断接器和过滤器等共计20台产品,而为环控生保系统,六院研制提供了内回路循环泵和储能器两种产品。

飞船上的能源非常宝贵,产品不但要满足性能要求,还要重量轻、外形小巧。航天六院研制的最大补偿器体积不超过9.5升,最小的自控阀体积只有0.5升,别看“身材小”,但小产品凝结着大智慧,除了具备结构新颖简洁、可靠性高等优点外,还能够承受发射和在轨的复杂工作条件,为航天员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太空环境。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首席记者 杨斌鹄采写

新闻推荐

刺桐花开 □常晓军

我从泉州带回了一枚红火的刺桐花。每每细致端详,眼前总会闪现出狂风大浪的海上,一队商船正扬帆行驶着的情景。从小渔岛到大都市,从名不经传到蜚声海外。当年是谁开辟出这海上的通道,最终又成...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