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二百五十万辆大关 西安努力破解停车难
俯瞰停车场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让停车场加速建设迫在眉睫。
■首席记者 马昭/文 记者 雷伟东/图
几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确立了交通引领城乡发展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两大理念,主城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持续提高,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日益提升,市民文明出行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城区交通总体通畅。但是,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西安也和其他大中型城市一样,面临“停车难”的问题。目前,西安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50万辆大关,快速增长的小汽车数量引发的停车难问题也更加严峻。面对停车难,市委、市政府开启了停车场建设的政策大门,不断发力化解停车难,并出台各项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让社会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利好不断。
小汽车数量激增引发停车难
西安市的机动车有多少?很多人对250万辆的数字缺少一个直观概念。按2015年底西安市870万人口计算,意味着3.48个西安人就拥有一辆汽车。按每辆车5米长计算,排起来12500公里,围绕西安城墙905圈,绕西安三环140圈。
数据显示:从1981年西安市开始逐渐出现小汽车以来,到2000年,西安市共有机动车约26万辆;2010年,西安各类机动车约120万辆;2013年机动车保有量达184万辆;2014年机动车保有量达212万辆,年增加28万余辆;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达238万辆,年增25.4万辆。纵向看,从1981年至2010年,近30年时间,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2014年7月,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不到4年时间,机动车增长了100万辆。
机动车如此高的增速和总量不断扩大,带来的不仅是高峰期重要干道上如乌龟般爬行的车流,还有住宅密集区夜间排成4排占压马路的车队,以及各种随意停车引发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占用消防通道成为一些小区的常态。2016年春节期间,曲江翠竹园小区一住户发生火灾,但小区内停车占用消防通道导致消防车迟迟不能靠近救火。电视塔西侧的长安西路,一到晚上就成了大型停车场,马路两侧双排停放;小南门内四府街,东侧非机动车道双排停车,西侧直接停上了人行道;曲江芙蓉西路南三环以北,高峰期甚至有人将车停在行车道上;曲江行政商务区,经常有人开车转半个小时找不到车位……停车难,已经从老城区蔓延到了几乎所有的新建区域。
车多,是直观的现象,背后还有催生更多人买车的推手,那就是西安市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达到了350多万人,这个不断庞大的群体将使机动车的保有量水涨船高。
政府发力化解停车难
汽车有行必有停,越来越多的汽车必然引发停车场的快速建设,以缓解停车难问题。面对汹涌如潮的车辆,从2012年起,西安市开启了停车场建设的政策大门,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西安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西安市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配建标准》《关于进一步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整套的完善措施,社会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利好不断。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停车设施分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位三大类。三类停车设施的供给比例一般在85∶10∶5左右。各大城市基本执行的都是以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内为补充的停车场建设模式。因此,增加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的供给是解决停车难的关键和核心。2012年市政府办公厅出台《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配建标准》,将普通住宅的配建标准从每百平方米0.8个车位提高到1.0个,提高了20个百分点,商业最高要求每百平方米建2个车位。配建标准的提高对未来缓解停车难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但对老百姓出行来说,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下大力气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一方面降低成本,凡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的,土地费用减半收取,不建设附属设施的公共停车场用地可以划拨供给;建设公共停车场可免缴城市配套费,单独选址的可免建人防工程免缴人防易地建设费。
另一方面增加回报,公共停车场单车位最高可享受2万元的财政补贴;同时可附建最高不超过三分之一的配套设施以加快资金回收。同时优化公共停车场的经营环境,新建公共停车场周边200米范围内周边占道停车场一律取消。
今年以来,市政府接连出台政策支持公共停车场建设,8月11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停车设施建设。8月13日,市政府办公厅再次出台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的意见》,出台配套政策为停车场建设保驾护航!9月7日,在西安市城建PPP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西安市一次推出了55个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计划,即将拉开小汽车“安居工程”的建设大幕,采取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把全市按行政区划分为四个项目包,滚动开展公共停车场建设,其中第一批项目大约1.69万个停车位,总投资约30亿元。
如此大规模地集中开展建设,开辟了西安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先河,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今后解决停车难问题开启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
停车场建设依然路漫漫
从2012年全市启动公共停车场建设工作以来,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6万多个,陆续投入使用4万多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出行停车的问题。
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停车场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是停车场往哪里建的问题,也就是土地供应和选址问题。按每车位平均35平方米计,每年新增的约25万辆车需要13118亩土地,如此规模的土地供应几无可能。从供需关系上分析,钟楼周边最需要停车场,但无地可建;三环外土地充裕,但无停车需求,这样的矛盾无法调和。虽然西安市已编制了《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但真正能把用地落到实处,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其次是政策的落实问题。虽然政府出台了各项有力政策,但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还需要相关的部门从大局出发,抓紧把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停车场建设外围环境需要改善。有过违停被罚经历的人都知道,大约两年前的违停处罚包括违停罚款、拖车费、停车场停车费三种费用总和,但如今只有一项违停罚款,无形中降低了违停成本。今年以来,交警部门和部分媒体多次对一些主干道周边地下停车场进行摸底,发现白天存在40%-70%的空置率,但马路上的占道停车却一位难求。车主停车不入位,已成惯性思维,经常能看到的现象是很多车主在家属区既不买车位也不租车位,夜间占道停放,这就是很多小区门口夜间四排停车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社会投资商和开发商建设车位的信心。
解决停车难必须多管齐下
古人常说,作诗功夫在诗外。解决停车难也应跳出停车想方法。交通解决的是人和物的转移问题,而不是小汽车的移动,所以,解决停车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有效解决人和物的集约化转移,而不是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才是真正解决停车难、行车难等一系列交通顽疾的关键所在。
小汽车数量的高速增长除了人民经济水平好转的因素外,更是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公共交通的滞后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以曲江为例,2008年雁南五路大批住宅开始入住时,当时这一片区的公交车只有三条线路,224路、715路、504路,仅通向城东和城内西南方向,在此情形下,各种档次的小汽车迅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短短七八年时间,这一区域的停车和行车都已进入了拥堵状态。可以说,公共交通的不健全和建设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老百姓的买车欲求。
车多了,车位建设必须紧紧跟上步伐,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筑配建的车位。2015年9月,住建部提出的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的概念,给今后停车场建设指明了方向,各大城市应重点解决车辆固定停放的车位,也就是住宅的车位建设问题,同时重视解决出行临时停放的车位建设,换句话说就是建筑配建停车位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障。
其次,应着重发展大运力的地铁和公共汽车的运输作用,减少小汽车的出行和使用比例。国庆节前一天,西安地铁创下了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单日运输量149万人次!假若按平常一车2人的出行比例,路上149万人次意味着70多万辆小汽车在路上跑,场面不敢想象。目前,除横穿东西贯通南北大动脉的地铁一、二号线已经投运外,三号线也即将通车,四号线预计2018年建成运行,根据规划,今后几年五号线、六号线也将相继建成。
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基础上,解决好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短途换乘公交和公共自行车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012年开通的161路公交成功运行就是解决曲江片区至地铁会展中心站的换乘典范。另外,目前全市4.5万辆公共自行车每天的周转率大约为5,每天可以解决22.5万人次的短途出行问题,减少了车辆上路的数量和频次。
解决行车难、停车难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或许才是最后的解决之道,但这需要提供更为完善的公共交通保障。这条路,依然很长。
新闻推荐
■记者裴磊下班回家后,李夏专门到小区门口的超市买了包酸豆角,“我老婆就爱吃酸豆角炒肉末,刚好家里还有些肉馅,今晚给她炒了。”说话时,李夏的眉梢眼角充满了爱意……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