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节水破解缺水困局

陕西日报 2016-10-26 15:06 大字

    ■本报记者 郭军

   入汛后,一场旷日持久的夏伏旱,让曾经丰水的商南因水而困,运水车成街头一景;位于关中白菜心的三原用水发愁,嵯峨镇群众生活靠雨泥水;全省各地水库下降到枯水位……

旱字当头,水尤珍贵。抗旱紧急时期,省桃曲坡水库和黑河金盆水库,为保人饮,停止向农业灌溉供水;石泉水电公司和二郎坝水电站,减少或停止发电,确保县城供水……

然而,与全力抗旱和农民对水望眼欲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里一些地方对水毫无节制的浪费,健身房、体育馆、洗车店、建筑工地等公共场所,“长流水”屡见不鲜。

“三条红线”舞动起来

严控总量,量水发展。2013年9月,陕西省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确定了各市级行政区“三条红线、六项指标”,划定了各市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底线。

硬指标成为硬约束。今年6月,陕西省对各市区“三条红线”落实情况进行了首次量化打分,管水、节水和护水的阀门越拧越紧。

三条红线高悬,促使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关天经济区加大限制高耗水项目进入,省水利厅召开专家评审会,将西咸新区提出的用水总量进行压缩。同时,多部门联合开展水资源费征管专项检查,严格按取水量和标准足额征费。2013年共征收水资源费5亿元,上缴中央财政5074万元。

谁“长流水”谁买单。今年起关中、陕北,非居民供水水资源费标准在每吨0.3元的基础上再提高0.42元;还从规划、建设和少量取水项目三个方面着手,严把审批关:水源不合理,方案不批准;用水不节约,项目不上马;退水不合规,指标不配给。至2015年底前,城市居民全部实施阶梯水价。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吴萍说:“新上项目时对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已建成项目中,对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的落后产能将逐步淘汰;对工业废水零排放的企业,优先满足用水。让节水倒逼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全民节水正在推进

在公共场合,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刚洗好手,水就自动停止;还没离开卫生间,便厕就自动冲水。这都是缘于节水“三同时”规定的结果。即,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实施配套节水设施建设,要求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机制催生活力。陕西省公布了30类697个企业及规格型号的用水器材名单,在钢铁等7大行业开展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征集和筛选,推广U形渠道量水槽节水技术,全省累计更换各类节水器具60余万套……以创建节水型小区、企业和校园为载体,依托两级节水网络,由点到面,推进全社会参与节水机制。

节水深入社会。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除饮用水以外的所有用水,全部采用再生水。2003年以来,公司年节约自来水1800万吨,节约水费支出400多万元。西安市丰庆公园,将园内丰庆湖水由原来的自来水全部更换为中水。若用自来水把湖填满,最少得花20多万元,而改用中水只需8万多元。同时,丰庆公园使用中水浇灌,每年还可节约成本10万元左右。

节水深入校园。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对浴池进行智能管理改造,使节水率达到50%。

节水从娃娃抓起。目前,节水知识已被纳入中小学生课本。李仪祉——陕西水利博物馆,还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实践基地。

 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向污水要潜力。陕西省以主要河流为着力点,将水质达标率细化落实到各市区,并对145个河流断面、143个水功能区,实行分时段监测评价。

陕西“母亲河”——渭河,曾经饱经沧桑,又黑又臭。经过渭河整治工程两年排污治理,干流水质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31%,氨氮平均浓度下降43.4%,已由重度污染转为中度污染,潼关出境断面水质已由劣Ⅴ类转变为Ⅳ类,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任务。

2013年西安市连续四个季度,位列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综合评比第一名。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已经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全省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0.6%。

“陕西已建成5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节水示范区、10大节水示范基地和一批节水企业,工农业用水效率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差距,节水还有很大潜力。节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节水依然在路上。”省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毛小惠副主任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丝路文化长安论坛开幕 严隽琪致辞 白阿莹出席

本报讯(记者贺建荣李向红实习生张枭)9月12日,由国家文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主论坛活动“丝路文化长安论坛”在西安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