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我们的精神健康!
■本报记者 车喜韵
“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这是世卫组织发出的警示。在西安召开的第12届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上,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方贻儒教授介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我国抑郁焦虑障碍高发
在我国,各类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分别超过4%和5%。但公众对其认识普遍不足,知晓率、就诊率和识别率普遍较低。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居全国前列的上海地区为例,对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的知晓率仅为40%,而事实上,逾96%的患病群体从未寻求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
专家分析,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低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以及患者自身的病耻感和自卑感;也有人常常把抑郁焦虑障碍看作是性格的弱点、意志薄弱的表现,或是过多地强调抑郁焦虑障碍是精神压力或精神刺激的结果,片面地以为解决了现实问题,抑郁症就自然消失了,无需寻医问药;又由于抑郁症常常合并各种身体上的不适感,被疑为得了其他躯体疾病。上述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导致了人们对抑郁焦虑障碍症状的忽视,患者也因此得不到及时的就医治疗。
抑郁焦虑障碍诊断率低
在我国,首诊于综合医院的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较多,但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目前并不理想。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15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识别率仅为16.5%。
专家分析,造成目前抑郁焦虑障碍诊疗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多数临床医生、尤其是综合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大都还停留在经验性治疗的水平上,缺乏对疾病情况客观量化的科学评估,其造成的结果是误诊、漏诊。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于欣教授则认为,由于精神卫生资源短缺及分配不均衡、时间限制、地域限制、交通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客观上也限制了精神卫生服务的可获得性,使公众在面对抑郁症、焦虑症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因此,建立一个便捷、科学的医疗信息渠道,构建一个良好的自我筛查系统,让公众在有效、私密地自测了解自身精神健康状况,获取疾病信息的来源可以突破上述种种限制,是提高公众对抑郁、焦虑症的知晓率、识别率与就诊率的关键举措之一。
高发人群:职业、女性、老年
方贻儒教授说,抑郁症有三个高发群体:
第一个高发群体——职业人群。面对职业压力、子女教育、住房医疗、交通拥堵等,不少人出现失眠、健忘、焦躁、不安等状况,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第二个高发群体——女性。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和男性有着不一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导致抑郁症发病率高。比如说女性经前期的心绪不良、产期和围产期紧张过度、围绝经期的心理反应等,都可能最终使女性出现抑郁症。
第三个高发群体——老人。不少老人退休在家后,因为身体和环境的改变,容易出现失落、空虚、烦躁、坐立不安等,这样的老人容易出现焦躁抑郁症,这在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心情温度计》服务新模式
《心情温度计》APP日前上线,公众在移动终端(如手机)下载并安装APP后,通过个体化隐私保护、简单有效的自我评测量表,即可获得自身情绪健康指数。
方贻儒教授表示,调解生活节律,放慢生活节奏,学会放松释放压力,心态好,多接触社会和朋友,经常运动、健身,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是有效预防抑郁症、焦虑症的良策。
《心情温度计》APP还可以通过GPS定位,需要寻求医学帮助的使用者查询周边的权威医疗机构,并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其搭载的“情绪管理自助”小贴士等服务内容,让公众在获取情绪健康状况的同时了解到相关健康常识,提高疾病知晓率、识别率、就诊率,是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的新模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艳通讯员周迎春李辉勇)9月22日12时,经过6个昼夜的连续抢险奋战,包茂高速公路西康段安沟隧道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现场右幅道路实现客车单幅、双向、间断通行。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9月22...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