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政协寄情民生 ——记省政协委员渠小玲和她写提案的故事
本报见习记者 甘甜 董渺 记者 赵波
连绵阴雨后,秋意渐兴,西安的太阳照常升起。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了省政协委员、陕西省天主教“两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渠小玲家中,试图聆听她任职政协委员12年来的故事。架着一副圆圆的老花镜,渠小玲乐呵呵地前后忙乎,虽已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如一位久别重逢的大姐般亲切友好。
十余年的“政协情愫”
伴着时光的累积,渠小玲心中的政协情愫像一坛老酒般愈发浓醇。自2002年作为宗教界人士代表被提名为省政协委员以来,今年已经是渠小玲与政协结缘的第12个年头。对此,她坦言:“政协委员这个身份,让我感到最荣幸的是党、国家和人民赋予自己为民发声的权利,让我能够多为老百姓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12年来,渠小玲做过近50次实地调研,撰写提案达200余件,俨然已成为“提案大王”。她兴致勃勃地给我们查看电脑里的提案。跟随着她对电脑不熟练的操作,一个个以年份命名的文件夹有序呈现,其中包括《让西安地铁成为安全文明快捷的运输线》、《关于要求降低电视使用收费的问题》等。“有些早年的提案已经找不到了,那时候我还不会用电脑。”她的语气带着些许遗憾,随手拉开抽屉,里面摞满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旧笔记本。翻开笔记本,第一印象是密密麻麻,仔细一看,不同日期下,记录着在各地看到的问题、想到的措施以及一些会议记录,每一页都是她任政协委员的一个微小窗口。
不屈不挠的“提案精神”
“对于我的提案,如果没落实或者落实不彻底,我就一直提,直到解决了老百姓的困难。”渠小玲面带笑容,语气却十分坚定。
关于“西安公厕”的问题,她从2003年到2011年不断提案。渠小玲说,公厕难找是令许多西安市民和外地游客头疼的事情。2003年1月份,政协专门组织委员与她在钟楼附近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调研,结果发现,东大街有6处公厕,北大街只在西一路口有一个流动公厕,南大街和西大街没有明显的公厕标志。按照西安的人口计算,需要800多处公厕,当时实际只有400多处。更让一行人尴尬的是,有人想去路边的宾馆、酒店上厕所时,无一例外被拒,这令在场的政协委员们哭笑不得。“西安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这样的情况着实不应该啊!”渠小玲当时感慨万千,下决心写提案改善公厕数量不足的情况。很快,提案得到回复和解决,“2006年公厕少的情况就有所改善,到2007年西安就增加了70多处,现在公厕数量已经基本满足需要了。”说到落实结果,渠小玲很欣慰。
老当益壮的“政协感悟”
虽及暮年,斯人依旧。凭着执著的拼劲,为人民多做实事,这就是渠小玲对政协工作身体力行的坚持。谈到明年省“两会”时,渠小玲充满自信,她说将把重点放在关注城市拆迁、环境保护、水污染等问题上。
今年是人民政协走过的第65个年头,对此渠小玲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和自豪。她说,不停下奔走的脚步,继续深入调研,写出更切合老百姓实际利益的提案,这是一个政协委员送给人民政协65周年的最好礼物。作为一位光荣的省政协委员,渠小玲将通过自己细致入微、紧跟民生的工作,为推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作出不懈的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汪曼莉)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2013年,陕西省全社会投入研发(即研究与试验发展,也称R&D)经费342.75亿元,较上年增加55.5亿元,增长19.3%,增幅比上年提升了4.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增...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