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省的有力支撑三秦百姓的精神家园 ——新中国成立65周年陕西文化发展成就篇
本报记者 杨小玲
新中国成立65年来,陕西省文化建设加挡提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市民生活
65年来,陕西省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从少到多,由小到大,逐步发展。群众艺术馆在建国初期只有2个,现在的群众文化机构达到1700多个;公共图书馆在建国初期的26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个。
在陕西,公共文化服务这个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熟知。人们可以随时到免费的美术馆欣赏书画展,去图书馆读几本书,或是听一场精彩的讲座。层出不穷的文化惠民活动在身边轮番上演……
十七大以来,陕西省通过实施“两馆一院一站一室”建设工程、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农村舞台艺术繁荣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2131”、农家书屋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民生工程,基层文化阵地的整体面貌显著改善。
广播电视通到家。解决了近400万农村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行政村应急广播“村村响”。
农家书屋随时进。陕西省目前建成农家书屋19510个,覆盖率达71.4%。率先建成的107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数量居全国第一。
数字电影送进村。全省有农村电影放映队1500个,全年为农村放映公益电影34万场左右,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全覆盖,提前一年实现了行政村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文化馆站门常开。全省1707个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百姓可以免费读书、看报、上网、听讲座,免费参加公共文化鉴赏活动,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文化惠民已深入人心。
改革增活力 产业结硕果
当今时代,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三秦儿女正以开拓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挖掘文化底蕴,激发产业活力,打造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2013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35亿元,同比增长27.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3.96%。特别是2009年起,三年三大步,省、市、县三级以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的改革任务的完成,更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总体上呈逐年加快的趋势。可以说,当前陕西正处在文化发展最好最快、最具活力的黄金时期。
一批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会展博览、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门类相对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建立了以陕文投集团、省广电网络产业集团、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公司、西部电影集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演艺集团、陕西旅游集团、陕西体育产业集团、华商传媒集团、西安曲江文投集团等国有重点文化企业集团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一批重点文化园区基地影响力不断攀升。目前陕西省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区1个,国家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86个。同时,兵马俑、法门寺、延安革命纪念地、大唐芙蓉园、大明宫遗址公园、秦王陵遗址公园、楼观道文化展示区、西安世园会遗址等文化园区影响力不断攀升。
一批有影响的文化艺术精品相继涌现。从2007年起省上每年下拨3000万元支持“大戏、大片、大剧、大作”创作生产,并专门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文化产业项目,2011年资金已达到1个亿。“文学陕军”、“三秦书风”、“长安画派”等多个文化品牌应运而生,优秀的文化精品层出不穷。近年来,陕西省推出电影《图雅的婚事》、《郎在对门唱山歌》、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大秦帝国》、《保卫延安》、《胡杨女人》、《盘龙卧虎高山顶》等重磅影视作品,反响强烈,实现了“影视陕军”新突破;图书出版方面以“陕西图书奖”为导向,全省年均出版图书6000种以上,图书再版率达到51%,质量也不断攀升。仅2013年,就有《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丛书》、《中国百年文化思潮》、《延安缔造》、《秦史新编》等40余种出版物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或入选全国重大主题出版项目和推荐书目,创历史最好成绩。舞台艺术生产也是佳作迭出。其中,大型秦腔历史剧《杜甫》、秦腔现代戏《郭双印连他乡党》、《大树西迁》、《柳河湾的新娘》、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西京故事》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化剧目奖、文华大奖特别奖、文华优秀剧目奖等奖项。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大树西迁》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项目,《柳河湾的新娘》、《秦腔》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2009年以来,有300多个文艺项目、作品,文艺团体或个人,在全国性各类文艺大奖及国际大奖评比中获奖,其中140多项作品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
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让最广大的市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近年来,陕西省组织了一大批文化惠民活动,如陕西省农民文化节、社区文化节、少儿艺术节、群星奖、阅读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以及“天天有秦腔”、“周末大荟彩”、“陕图讲坛”、“周末送欢乐”等创新性公共文化项目,以政府采买公共演出服务,带动全省各地组织举办戏剧大赛、锣鼓大赛、曲艺大赛、秧歌、社火等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目前,省财政已出资1978万元购买540场精彩好戏免费送到基层,其中一类精品、优秀剧节目375场,荟萃秦腔、京剧、杂技、交响乐、话剧、儿童剧等多种艺术样式,涵盖国有、转企改制、非遗保护院团及市、县剧团、民营企业院团,在全省大面积掀起了惠民演出热潮。
省文联组织的陕西文艺界“5·23”采风慰问活动从1992年至今,已坚持了18年,坚持把文化送到群众中,让百姓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走遍了三秦大地,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定位大众消费,坚持低价高质演出,即使看“大戏”“大腕”,票价依然保持10元—50元之间,大批戏迷欢欣雀跃,“西安天天有秦腔”演出已过千场,同时培育了大量观众。
站在新的起点上,陕西省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在全省实施30个重大文化项目,陕西文化产业巨轮正在起航。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我们要牢牢把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明确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机遇”发展战略与陕西文化强省战略有效对接,以区域丰厚的文化资源为依托,搭建各类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大平台,做大丝路文化品牌,盘活文化这盘大棋,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将文化做成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为建设“三个陕西”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韩岩)9月29日,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国庆期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全警备勤,确保国庆黄金周祥和平安。省公安厅要求,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部署要求,坚持科学谋划、周密安排,...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