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国庆黄金周观察之一: “中国式休假”:让人又爱又怕 ——本报434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无奈的黄金周

陕西日报 2016-10-26 19:27 大字

10月3日傍晚时分,登华山赏五峰美景的游客有序排队乘坐缆车下山。

本报记者袁景智摄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是全国假日办撤销后的首个长假。从10月1日到7日,本报通过网络问卷和实体问卷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434份有效问卷显示大部分群众否定用公休拼凑节假日的方式。 

   本报记者 贺小巍 见习记者 杜瑶

用“每逢佳节翻倍堵”来形容当下的假日一点都不过分,但相比假期的拥堵,假期结束后的“扎堆上班”同样显得十分尴尬。

近年来中国社会人口流动日益加剧,民众需求也日趋多元,假日改革呼之欲出,让“假日”悠然回归,合理存在已是国民休闲新时代的迫切需求。

心态:节日拼假,不出行对不起这个机会

假日走访期间,通过对434份有效问卷整理分析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对目前“挪用公休日拼凑节假日”的放假方式认可度为32%,而否认度高达59%。27个百分点的落差不约而同直指“中国式休假”的弊端。

“放三天假搭进去一个周末,放七天硬生生地牺牲俩,这就是明摆着用我们的周末自动套现我们的假期”,准备自驾出行的张凯一边填写问卷,一边无奈地念叨着。大多数民众表示,用“挪假”的方式来休假并没有多大好处,其实就只是换个时间点来工作。

10月1日下午,天气晴朗,在西安绕城高速服务区内一辆鲁B的车主说,记得最近几年有一个“五一”小长假,过节几天出去陪家人转了转,节后六天连上,整个作息都被打乱了,再加上工作量堆积,反而更累。与此同时,调查显示63%的人在假期都有出行意愿。也就是说,人们既厌恶拼凑出来的假日,又对这样的机会爱不释手。当出行的人们全力以赴奔向目的地的时候,这种集中休假的弊端就愈加显现,无论旅行、探亲,还是在城里转转大都会存在种种抱怨,甚至担忧。

但现实中也有一部分人认可这样的“拼假”模式。在西安工作的罗帆表示,对于像他这样的外来人口而言,拼凑挪假至少可以有三天的时间回家看看,平时没时间休假的话,就只能盼着这样的法定节假日了。在交谈过程中,与罗帆关注点不同的李淑华坦言:“孩子有寒暑假可以放,而我们上班的不可能跟孩子的寒暑假同步。我一方面想多陪陪孩子,又不愿意耽误工作,所以,只能利用大人和小孩都放假的时候了,即使拼凑挪腾也可以接受。”

 利弊:假日办“升级”,政策会否改变

9月15日,在中国政府网上发布这样的消息:国务院已批准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制度。至此,运行了14年的全国假日旅游部级协调会议正式撤销,其全部职能并入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制度之中。

近几年“国家假日办”在公布假日调休方案时,都会遭遇众口难调的尴尬。其实,中国现行的休假模式有其历史发展性。据资料显示,1999年9月,出于振兴假日经济、加快旅游发展的考虑,我国开始采用“黄金周”休假方式,国务院增加法定假日数量,形成“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教授表示,2000年,预计到集中假期带来的交通、安全等公共问题后,国家成立了全国假日旅游部级协调会议,即大多数人口中的“假日办”。2008年,黄金周效应除了相应贡献外更多的弊端开始凸显,于是做出了取消“五一”长假,加入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法定节假日。

发展中的中国一方面需要拉动内需,一方面顾及人们的休息,在当时那样的背景下是恰到好处的。“我亲历过这些变化,只是近些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和以人为本观念的觉醒,我们才逐渐开始讨论挪假的利弊抑或影响。大家不能抛开历史环境来单独看制度和政策的设计。”这位从政策研究室退休的老先生向我们说道。

同时,以2014年的“十一”黄金周为例,中国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此次“十一”黄金周的第5日当天截至17时,中国纳入监测的124个直报景区的参观游客人次同比增加3.2%,景区门票收入同比下降0.92%。这与前几年强劲的经济增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2013年“十一”黄金周的第5日,参观这些景区的游客人次同比上升6.69%,而门票销售收入同比增加8.52%。这其中原因繁多,作为极其反对拼假模式的民众——杨明峰向我们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和建议:我没出门,节前会调休,节后要补班,过节要再出去的话真是吃不消。放假就是调剂生活节奏的,为什么现在大家反而越来越紧张?

 焦点:“带薪休假”能解假日难题?

“中国式休假”虽然有其自身的历史特性,但随着时代变迁,民众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人们厌恶当下的休假模式,但又乐于休假,而外国的有些做法显然与中国国情格格不入,那如何才能破解这样的假日难题呢?民众和政府都在进行探索。“我们的观念已经转变了,黄金周、小长假这样的调休凑整休假方式需要改变。从现在引发的诸多问题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假期过于集中。”在国企工作的王爟棋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诉求和期待,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谈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休闲度假成为常态。最能满足自由度的就是带薪休假,“带薪”就是给了钱,“休假”就是给了时间。带薪休假从本质上来说,不同于节假日集中休假,它可以有效实现错峰出行,同时回归假日内涵,让更多的人在弹性更大的时空里自由选择。

不难看出,对于挪用公休日拼凑假期的方法,饱受公众争议。正是因为带薪休假的问题难以解决,公众的休息权只能寄希望于法定节假日,但法定节假日又有限,最终只能借助拼凑挪用双休日的方式来凑假,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值得关注的是,1995年1月1日施行《劳动法》以及2008年实施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都对带薪休假制度有明确的规定。从中国社会角度而言,向弹性休假的靠拢才是破解“中国式休假”瓶颈的有效方法。由此看来,不论是从民间还是国家政策的角度,“带薪休假”制度将解开人们休假权贫困,甚至疲惫休假的心结。“如果可以带薪休假,我们的工作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可以更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反而会促进自我发展。”潘友志认真地告诉我们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虽然,带薪休假喊了多年,可落实情况却令人堪忧。在此次发放的问卷调查中,仅16%的人表示已享受过带薪休假,52%的人坦言“希望享受,但难以实现”。

“我刚带着爸妈去了海南,就是请的年假,人不多而且玩儿的很尽兴。重要的是根据出行计划把工作都提前安顿好了,再也不用因为节后高强度工作而产生疲惫感。”在银行工作4年的谢乐开心地说着。这样的带薪休假对于今年自驾出游的张凯颇具诱惑力,但是他却直言“我没那么好的机会。不是我不愿意请年休假,是公司压根就没这项规定。给私企老板打工,请个事假都要思量半天呢,何况是带薪休假!”张凯苦笑着。

在此次调查中有一个细节值得琢磨:7%的人选择“不愿享受带薪年休假”。如果把上述情况界定为客观不能休假的话,那么这7%的人将是主观不能。做销售的付强说:“提成和业绩对接,在城市生活成本太大,只是想多赚点钱,没空盘算休假不休假的事儿。”所以,也就有网友“吐槽”假期都成了“挂在墙上,休在梦里”。“从来没有谁会因为劳逸结合而被评为‘先进’,我们的职业评价体系不鼓励个人休闲。就像同事都不休假,你好意思给领导提出休假?当然,要休也可以,那么升迁之类的就跟你无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贾刚这番话可能代表了许多体制内员工的心声。

黄金周的利弊各有各说,但由休假带来的拼假确实给许多人带来了麻烦,带薪休假已经被公认为是破解中国式休假的根本手段,那么我们需要改变的不仅是休假的制度,更是对工作考评的理念。“这是个社会文化氛围的问题,并不是昼夜不分、马不停蹄加班工作才是认真的标准,我们不能扭曲自己。同时政策的支持和监管也不可或缺。”有西方教育背景的刘亮如此说。 

新闻推荐

帮纳税人“赚钱”让纳税人乐意“缴钱” 莲湖区国税局便民办税新事多

本报讯(王俊)自国税系统“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开展以来,西安市莲湖区国税局深度换位思考,延伸服务触角,促进企业发展。“以前国税局打电话来多是催报催缴,这几次打电话却是催我们享受税收优惠”。最近,西...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