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安高新区:寸土“生”寸金

陕西日报 2016-10-26 14:54 大字

5年评审项目140多个,节约用地5711亩 投入产出比达1 4,居全省前列 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超过30%

本报讯(记者 晁阳 乔佳妮)已走过23年发展历程的西安高新区,现拥有1.8万家企业,是陕西省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在这个弹丸之地,每年用地指标约3000亩左右,但实际申请入区发展的产业项目用地就达万亩以上。为了节约集约用地,西高新积极探索“寸土‘生’寸金”的办法,相继建立完善了标准化厂房、项目入区评审等制度,取得良好效果。5年来,高新区评审项目140多个,节约用地5711亩,土地节约率达到35%以上;投入产出比达到1 4,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高新区对投资总额低于5000万元、用地20亩以下,但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率高、易于标准化生产的中小企业,原则上不再直接供地,而是统一引入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既缓解了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矛盾,又保障了中小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目前,标准化厂房已成为高新区节约集约用地最有效途径之一。高新区在创业园发展中心、出口加工区B区和草堂基地,已建成3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企业140家,年产出效益超过12亿元。同时,今年还在软件新城和西太路西侧,开工建设6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年底竣工投用后,将聚集中小企业近300家,年产值达150亿元。

项目入区评审制度的建立,也是高新区节约集约用地的一大“法宝”。一家专门从事工程机械和液压元件的公司,在申请入高新区时,原本报了100亩用地,经过评审团反复审核,最终只用了60亩地。不少公司负责人坦言,项目入区评审制度,不仅帮助企业节约集约用地,节省了大量资金,还帮助企业完善了发展规划,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潜能。 

经过评审后,对于后期发展还需要用地的企业,高新区将根据企业实际,提前在企业周边预留好后期发展用地,然后根据企业实际进展再逐年上报。“评审制度的实施,既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还杜绝了入园企业‘圈而不建、占而不用’的现象及弊端。”高新区投资服务局副局长王峰说,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同时,高新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8000亿元、工业增加值16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80亿美元,同比增长均超过30%。

新闻推荐

陕西省举行少先队鼓号队交流展示活动

本报讯(记者李琼燕母家亮)在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纪念日前夕,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少工委联合在西安市曲江一小举办“红领巾相约中国梦”陕西省少先队鼓号队交流展示活动,来自全省部分市区的9...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