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行走在音舞诗画里的《我的三十里铺》

陕西日报 2016-10-26 19:26 大字

本报记者 樊蓉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一首荡气回肠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和一首朗朗上口的陕北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让陕北绥德驰誉天下。“红头巾、长辫子下甜甜的娇羞的脸,羊肚子手巾下一副楞格铮铮的俊朗脸庞。这就是淳朴、倔强、坚韧、热情的陕北人,就是这样站在黄土崖上扯开了嗓子一声吼,吼出了繁衍,吼出了黄土地的子子孙孙,撑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梦想天地。”10月8日晚,由绥德县精心排演,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导夏广兴担任总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电影美术大师霍廷霄担任美术总设计,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副团长、国家一级作曲赵小也担任作曲的大型交响音舞诗画《我的三十里铺》,在西安曲江广电大剧院精彩上演。

在雄浑粗犷、古拙厚重的陕北黄土高原,绥德堪称是一块文化的沃土,先后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五乡”,即“秧歌之乡”“石雕之乡”“民歌之乡”“唢呐之乡”和“剪纸之乡”,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五项民间文化艺术桂冠的县区。民歌《三十里铺》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烽火连云的抗战岁月,根据绥德县三十里铺村的真人真事,用信天游曲调编唱的,深情地咏唱了一段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这不但是一对男女的爱情史话,更是一首中华儿女热爱生活、热爱家园、热爱祖国的美好诗篇。“三十里铺”作为绥德的文化符号,在海内外广为传颂。

据总导演夏广兴介绍,在创作《我的三十里铺》时,编导组充分考虑到,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陕北民歌如何既保留传统,又要有创新,于是音舞诗画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被提了出来,《我的三十里铺》也因此成为了陕西第一台音舞诗画。《我的三十里铺》分过去、红色记忆、现在和展望未来三个篇章,由《序曲》、《悠悠风土》、《绵绵记忆》、《浓浓人情》、《尾声》五个部分组成。以高亢悠扬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为主旋律,紧紧抓住红色文化的“魂”、民族文化的“根”、地域文化的“韵”、现代文化的“形”,全方位、深层次、宽视野、多角度地彰显陕北民歌魅力,诠释黄土文化内涵。

美术总设计霍廷霄介绍,在舞台设计中,主创人员创造性地引入多媒体,以写意的手法,通过秧歌、石雕、民歌、唢呐、剪纸等具有陕北文化特色的事物和劳动场景,表现出祖祖辈辈陕北人,从过去到现在,千百年来的生存生活状态和艰苦勤劳智慧的奋斗史诗。舞台上,那山间的羊群,拉车的毛驴,月牙般的窑洞,精美的窗花……浓郁的陕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不仅如此,该剧还通过炽热悠扬的陕北民歌音乐和刚柔并济的舞蹈,生动地向观众展示出陕北黄土风情文化的魅力,突出表现了绥德人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舞台场景宏大,灯光音响交相辉映,音舞诗画《我的三十里铺》三个篇章层次分明、高潮迭起、陕北风情浓郁,加上演员精彩的表演,精湛的演技,饱满的热情,得到了文艺界专家的高度赞赏和一致好评,让现场的观众们深深地感受了黄土文化的无穷魅力,引得现场掌声阵阵。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看完演出后,感慨道:“《我的三十里铺》获得了巨大成功,它以崭新的理念将历史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用荡气回肠的音乐、酣畅淋漓的舞蹈、美轮美奂的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诠释了这片黄土地的沧桑巨变,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绥德人的纯朴、执着和奋斗精神。”西安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孙卫国用了八个字形容观感:“撼人心魄,催人奋进!”他激动地表示,观看了《我的三十里铺》让人激动不已,久难平静!在当前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热潮中,绥德党政领导和文化部门在各方支持下推出这一佳作,恰如隆隆战鼓十分给力!希望这部佳作多多演出、宣传,让更多的观众通过它对陕西、对绥德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革命历史和今天的发展有更多了解,受到鼓舞,更坚实地迈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步伐。周巧珍是一名定居西安多年的绥德人,观看演出时,兴奋地对同来的朋友们说:“这就是我们陕北的民歌,我们陕北人就是这么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80后的秋宇在看完演出后表示,“咱们陕北民歌也不比明星演唱会差啊!”

(本组图片均为《我的三十里铺》剧照)

新闻推荐

赵正永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持续狠抓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李传卿讲话娄勤俭主持马中平孙庆聚孙清云等出席

省委书记、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赵正永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报记者宋红梅摄中央第五巡回督导组组长李传卿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报记者宋红梅摄10月13日,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