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赵金玉:三年见证氵皂河变迁
本报记者 李龙飞
同事们说,氵皂河变清,赵金玉一定会掉眼泪。11月2日,赵金玉站在氵皂河入渭口,看着一河清水缓缓流入渭河,颇有些感慨:“我没有掉眼泪,但确实激动,而且觉得不敢相信。”
2014年4月前,赵金玉是西安市环保局水污染控制处处长。从2011年12月开始,她亲历了渭河“三年行动”的全程,也见证了氵皂河在三年间的巨大变化。
“渭河三年行动方案公布的时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压力很大。要知道,氵皂河是西安市‘没加盖的下水道\’。那个时候氵皂河的化学需氧量高达300毫克/升,氨氮50毫克/升,要在三年间达标,任务相当艰巨。”赵金玉回忆。“但我们还是连夜起草西安市的治理方案,经过相关部门的广泛讨论,下发执行。”
为了治理氵皂河,赵金玉和同事们绞尽脑汁,想出了种种方法:污染预警、预处罚、正式处罚、约谈、给区县领导写信。在攻坚克难的2013年,赵金玉要面对每个月雪片般的数据分析,还要进行各个企业、污水处理厂的监督核查,区县断面的监控。“我们处只有3个人,为了对付污染企业的偷排,年轻的周成虎多次身拴麻绳,深一脚浅一脚地靠近排污口,采取水样。”这一年,在氵皂河岸边接受采访时,面对记者的连番质问,赵金玉承诺:“要有信心,你们会看到水清的那一天!”
时至今日,赵金玉已经在环保系统工作了整整31年。很难想象,一位面庞清瘦,温文尔雅的女性,竟手执牛耳,力促并见证了氵皂河变清。她这样说:“省、市政府在治理渭河方面下了很大决心。几年来,同志们很不容易,但也被激发出了斗志,这种成就感,弥足珍贵。”
新闻推荐
从西安市的“臭水沟”到清澈见底,氵皂河治理,可谓三年攻坚克难之战。三年以来西安市在治理渭河流域水污染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在以优良成绩完成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
氵皂河入渭口的清澈河水和水鸟王韬摄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的进水、出水与自来水、氵皂河水样对比。王韬摄本报记者李龙飞2014年11月5日,在初冬的寒风中,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化验...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