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专访 环保是西安的头号民生工程 ——访西安市环保局副巡视员李联盟

陕西日报 2016-10-26 00:21 大字

本报记者 李龙飞 见习记者 杜瑶

   从“引沣入氵皂”、河流生态治理等做法来看,西安市已经将水污染防治摆在了关怀民生的重要地位。在渭河综合治理中西安市有哪些亮点和创新,未来对水污染防治还有哪些进一步的打算?为此,记者采访了西安市环保局副巡视员李联盟。

记者:三年以来,西安市对氵皂河的治理,污水处理厂的兴建、改建,为实现渭河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了保障。西安市在渭河综合治理中有哪些亮点和创新,收到了什么效果?

李联盟:渭河水要三年变清,重中之重在西安。西安地区水污染占到渭河污染总负荷的50%。当时目标公布时,我们压力很大。特别是氵皂河没有任何生态水,污水处理厂又少,要达到一级A出水标准很难。但我们认准一个道理:要治好水,一定要上治污工程。仅今年一年,在氵皂河流域就增加了近20万吨的污水处理量。兴建污水处理厂、市政管网建设、泵站调水、封堵排污口等方面,都要有实在的工程,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另外,我们非常重视监管的作用。5月份至今,在人手极为紧缺的现状下,市环保局几乎每天都会安排人员巡查企业、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不分节假日地采集、分析数据。9月,为了寻找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总排口超标的原因,环保、市政部门工作人员蹲点污水处理厂,找出上世纪50年代的市政管网图,挖地7米,发现了直排的管子,才解决了问题。

记者:西安市水污染的主要成因有哪些?治理中有哪些实际困难,市环保局怎样面对这些问题?

李联盟:西安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水处理厂布局不均,且来水高峰期处理能力不足。西安的地势南高北低,管网自流过程中,在来水高峰期会出现污水溢流。再者,西安市的发展非常快,目前我们所做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对“环保欠账”的弥补。在新建污水处理厂、扩容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征地拆迁、文物保护等实际困难。有时刚封堵了城中村的排污口,居民又私自捅开。

氵皂河治理进展情况成为西安市市长董军的日常重要工作,他要求环保部门每周一报,督办工程进展,把治污作为民生的头号工程来抓。在三年间的水污染治理中,环保、市政、水务形成了合力和共识,通力合作,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记者: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后,如何能保证渭河西安段治理现状不反弹?未来西安市针对水污染防治还有哪些进一步的打算?

李联盟:要巩固渭河西安段治理现状不反弹,最重要的还是持续提升西安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十三五”期间,西安市应再新增60至70万吨的处理能力,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氵皂河还很“脆弱”,一旦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污水还会溢流。

另外,对市政管网的建设要不遗余力,确保逐渐实现雨污分流。监管部门不能仅仅达成目标,还要重视每周、每月的巡查、驻厂检查。经过三年的治理,我们在治水问题上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楚。应在迎接第一阶段验收的同时,启动新的三年治理方案,为氵皂河、太平河乃至浐、灞河的进一步综合治理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新闻推荐

挂职锻炼,让党外干部缺什么补什么

本报记者万君“从84年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高校工作,真正深入基层,这还是第一次!”王学川,民盟盟员,陕西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刚刚结束在西安市灞桥区红旗街道办挂职街道办副主任的一年。说起这段从“高校...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