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潼关县是远近闻名的“黄金大县”,规范的矿业秩序,高效的监控体系,对潼关县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在潼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潼关
李蕊
2014年11月11日,潼关县东桐峪山口检查站,一辆装满矿石的货运卡车,缓缓驶上称重台。与此同时,通过安装在检查站的红外线摄像头和网络传输信号,货车的实时画面清晰显示在潼关县矿业整顿办监控中心的巨型LED高清显示屏上。不仅如此,随着检查站电子衡器RFID计量系统的自动识别,该货车隶属的企业单位、矿种类型、载重吨位、剩余吨位等“身份信息”也一览无余。而这些,只是潼关县矿业整顿办创新设计的监控系统多种功能之一。这种高科技、智能化的矿业监控系统,在全国矿山监管方面尚属首创。
今年以来,为了把矿业资源监管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抓稳抓好,潼关县矿业整顿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一整套潼关矿山监控系统,用高端的技术设备、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专业的工作团队,为矿业资源监管把好第一道关口,为潼关富民强县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之首要 领导班子率先垂范 创业团队能力过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在矿业整顿中取得佳绩,创新求进的领导班子和能力过硬的创业团队是首要条件。在潼关县矿业整顿办,笔者看到了一个知行统一、守土有责、敬业勤勉、廉洁稳健的领导班子,这是潼关县矿业整顿办事业持续奋进的不竭源泉。
“抓好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有力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战略决策,锻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队伍,而抓好队伍的关键在于班子建设。”这是潼关县矿业整顿办主任冯登荣常说的一句话。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整顿办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工程,使班子成员“当官不以官自居,带兵先以兵自约”,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
“信念要坚、用权要慎、干事要真、作风要实、胸怀要宽、生活要俭、律己要严、责任要担。”这个被大家内记于心外化于行的“为官八要”,是潼关县矿业整顿办每个班子成员必须做到的基本准则。
领导班子的率先垂范,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创新发展。今年3月以来,按照潼关县委的安排部署,潼关县矿业整顿办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了“领导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履职管理水平大为增强,服务群众水平着实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的目标,取得了明显实效。
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上,潼关县矿业整顿办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致力把团队打造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集体。一是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升能力的根本途径,学理论、学政策,形成了人人都在学习,处处皆为课堂的良好氛围。通过学习,培养了战斗力,提升了发展力,增强了凝聚力。二是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于矿业监管始终。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部队伍精诚团结奋发有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集中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纪律作风大整顿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全力打造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三是树立“抓追究就是抓落实”的思路。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目标责任制时,加大失职问责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年度目标任务考评结果差、开展规范执法优质服务活动效果差、民主测评结果差的科室,实行一票否决制。
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潼关县矿业整顿办突破传统的矿业整顿观念,跳出矿业看矿业,以改革创新的观念、竞争发展的观念、协作共赢的观念,从科学发展、强县富民的战略高度出发,把矿业整顿工作放在如何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整个团队战斗能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劲头十足,工作氛围和谐奋进。
创新之根基 充分调研广泛座谈 量身定做全国首创
创新是潼关县矿业整顿办前行的不竭动力,此次矿山监控系统的技术创新,就是最好的例证。
潼关是陕西东大门建设中的排头兵,近年来,潼关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潼关县黄金产业科学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潼关县矿业职能部门的整顿办责无旁贷,成为潼关县矿业的保护者、守护神,保证矿业秩序科学规范发展,整顿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去年年底,整顿办在工作中发现至今已运行五年的监控系统出现了设备老化、故障频发、技术落伍、维修成本过高等问题。而监控系统是整顿办稳坐“中军帐”,对分散在8条峪道的检查站进行管理监督的“法眼”,一旦监控不到位,就会发生鱼目混珠、跑冒滴漏等现象,整顿办的正常监督工作将会受到极大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4年伊始,整顿办就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任冯登荣任组长,副主任刘涛任副组长,专门负责监控系统的技术创新工作。
由于矿业监控的特殊性,市场上没有现成的监控系统可供购买,国内也没有其他模板可参照,必须靠实践摸索进行创造发明。整顿办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着“老潼关”人的闯劲和不服输的信念,和西安科研单位合作,用三个月时间,深入各山口检查站充分调研,对监控系统所有软、硬件使用情况进行现场勘察,并召开技术创新座谈会,和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反复探讨论证,最终为潼关矿业监控系统量身定做了一套科学化、人性化的技术创新方案。
冬日的潼关寒风凛冽,可整顿办人心中却温暖如春,他们一举攻破了矿业监控系统技术创新的难题,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从创新方案出炉到设备集成安装,从人员整体培训到系统总结验收,从初期无章可循到最终量身定制,潼关县矿业整顿办人以主动改革的意识、积极有为的思想、挑战束缚的勇气、争创一流的魄力,缔造了属于他们的“潼关奇迹”。
创新之精华 跑冒滴漏无处遁形 矿山监管眼明心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套科技含量极高的监管系统截至9月底已全部安装到位,一经应用就在矿业监控中“大显身手”,让跑冒滴漏无处遁形,让矿山监管“眼明心亮”,开创了全国矿山监管高科技应用的先河,呈现出四大亮点。
亮点一:“火眼金睛”看得清,实时监控无盲点。给各山口检查站共新装14个红外高清摄像头,6个可随意变换镜头焦距的枪机,8个可360度无死角旋转的云台,并给每个检查站配备了高达10兆的光纤网络。在装饰一新的监控中心工作室,通过工作人员娴熟的操作,六大检查站关口的实时画面清晰地呈现在监控中心巨型LED无缝拼接高清显示屏上,提高了山口过往车辆的辨识度,为矿业监控工作擦亮了“眼睛”。
亮点二:计量传输算得准,跑冒滴漏行不通。各山口检查站是矿业资源调运的第一道关口,担负着全县各矿山企业矿石、金精粉调拨拉运检查登记计量和上山物料检查监督等工作。此次创新方案中通过矿石出站计量全自动数据传输系统和矿石调拨吨位核减归零自动生成系统,监控中心可实时掌握企业每次调运矿石吨位以及剩余吨位情况,可以对每天、每月、每个企业、每个检查站、每台车辆的计量数据自动合计生成,有效防止了人工计量不准确、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实现了对矿山资源调拨的准确监督。
亮点三:处理意外有预案,停电掉线不用愁。在东桐峪等6个山口检查站安装了7套大功率断电续航设备,遇到停电情况UPS电源保护系统将自动给监控设备提供5到10小时充足电力,让监控系统保持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作业,让矿业监管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同时,针对网络传输可能出现的故障,在检查站前端还设置了信息存储功能。当网络掉线使前端信息数据不能及时回传至监控中心时,前端设备对相关数据进行及时存储,待网络恢复后,相关数据能够完整的返回监控中心,保证了重要信息数据不丢失、不遗漏,有据可查。
亮点四:自动识别高智能,车辆有了“身份证”。对全县所有合法企业的拉矿、拉渣车辆喷涂了专用标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和RFID识别条形码,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监督车辆运输。拉矿车辆通过电子衡器扫描,所属企业、车牌号、载重量、剩余吨位、预警量等“身份信息”在监控中心一览无余。一旦有不符合拉运要求的车辆通过或正规车辆到达企业预定吨位,电子衡器就会报警,车辆将无法驶出检查站,实现了全自动无人看守,保证了矿石运输车辆在合法、有序的环境下运行。
创新之效应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整顿工作稳步推进
成功来自奋斗,付出终有回报。调矿量创历史新高,经济指标稳步攀升,招商引资成绩喜人,矿业管理模式日趋成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班子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全线飘红”,潼关县矿业整顿办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经济效益上,在坑口急遽锐减的情形下调矿量连续破纪录,突破40万吨大关,2014年预计完成总调矿量42余万吨,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00万元,招商引资金额过亿,为全县财税收入作出突出贡献。
社会效益上,连续被上级评为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财税贡献先进单位、“规范执法、优质服务”优秀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包村部门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潼关县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为潼关县委县政府“黄金立县”战略的推进实施以及潼关县矿业生产经营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积极实效。
管理效益上,矿业打非治违的“潼关模式”享誉全国,“三方联动机制”和集中观摩活动成绩斐然,监控系统技术创新使矿业监管迈上“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自动化管理”新台阶。贵州遵义市、山东临沂市等省内外兄弟单位纷纷组织人员前来学习参观,国家安全司、省市县主要领导多次到此调研考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潼关县矿业整顿办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做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确定的新目标,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坚韧的勇气,更强大的智慧,在不断创新中砥砺前行,为潼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月娟)记者昨日从西安市教育局了解到,西安市2014年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测试将于11月16日举行。测试人员包括西安市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不含职业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教研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