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铁一中学高二M3-6班 杨暑桐 喜欢老家的社戏。 幼
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二M3-6班 杨暑桐
喜欢老家的社戏。
幼时长在老宅,老辈们常抱着我去看戏。大概是两三岁的时候,我看了我人生中第一场(也许是我有印象的第一场)戏,全本的秦腔《窦娥冤》,看到斩娥,台上穿着红底蓝滚边囚衣的窦娥倒在地上,我看着脸画得花乱的刽子手举着木刀站在一旁,吓得哭了起来。“那个小姐姐死了,死了,呜……”直到最后外祖抱我去后台,看到扮窦娥的青衣正在对镜卸妆,我才破涕为笑。
后来大了,到父母在的城市读书,看过复古茶楼里精致戏台上的戏,看过几百人座无虚席的大场子的戏,看过连楼座过道都加满了凳子的戏,看过名角主演的返场数次的戏,可终是比不上老家的社戏。每年回老家,一听老人带着乡音说“明儿有戏”,便期待万分。
看戏时诱惑人的是门外的吃食,就像梁实秋说的那样,“戏园所在的地方,附近饮食还能不发达?”离戏园子还有数百步,便已经有小贩占住了摊位,摊上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贴锅饼子,麻花,酥皮的点心,数不胜数。还有那孩子们最爱的糖糕,灌了糖浆的油面饼,放到锅里炸一会儿就鼓了起来,一块钱俩,大人常买给小孩做零食,用油纸仔细包上,孩子拿到手也不顾烫,三下两下塞嘴里,戏台上的大锣一遭还没响完,便央了大人再去买俩,吮着指头等着戏开。
最开始常是一些垫场的小戏,武生武旦武丑们卯足了劲卖弄自己的功夫,观众们也给面子,彩声不断,而后便是热热闹闹,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的大戏,一直演到天黑。没有名角儿,没有大舞台,没有好的软椅,观众们就坐在自家背来的小凳子上,挤满了整个戏院,随着戏台上的悲欢离合,笑了哭哭了笑。社戏还有教化意义,下了戏,常有半带困意的孩子,在祖父外祖的自行车背上听着爷爷说杨家将的忠义,说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说包公的铁面无私,也许,那就是小孩子们对英雄的最初概念,听过后一半记在脑中,沉沉睡去。
小孩子不懂事,只知道看戏热闹,不懂他背后的祖先崇拜和宗法伦理。大了再看,戏台都建在曾经望族的祠堂对面。故乡的戏台便是这样,对着一所不知名的宗祠而建,红色底柱,屋檐上画着《同光十三绝》里的人物,边角还插了一些年年有鱼之类的年画图样,有些脱漆,但更显古朴。
今年回去,又赶上一次社戏。看过大戏《三娘教子》后,在门外的摊上吃一碗羊肉,是故乡的土羊,鲜香的肉汤滚进喉里,一股暖流从心底涌上。我突然明白,也许故乡的社戏好看,只是因为它是故乡的社戏。
点评:作者再看故乡的社戏,回忆了儿时看社戏的点滴片段,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就是有一种回忆和情怀,不可替代。文章叙事有趣,有点有面,情感真挚。 指导老师:翁劲松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张洋)9月日点,“新光奖中国西安第五届国际原创动漫大赛颁奖典礼”在西安举行。现场的颁奖礼共颁出大奖项,获奖作品部。本届参展作品题材更加广泛,涵盖了诸如我国传统文化、西方魔法传说等...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