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三轮车
王莹
家里曾经有一辆三轮车,它是那种老式的人力三轮车。从1987年到2007年,整整20年时间,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
最早,三轮车是家里的宝贝。因为家里做生意,经常需要转运搬送货物。父亲就在去西安进货时,选购了一辆三轮车。那是一辆很宽敞大气的人力三轮,结实的轮胎、过硬的技术、光亮的金属质感都经常让人们赞叹。在1987年,那个物质生活还很贫乏的年代,这样一辆三轮车还是很奢侈、很稀奇的东西。它发挥的功能很多,既能载人,又能载货。容量大,六个人都能挤下,装运东西更是省时省力。
做生意的人家,顾不上儿女情长和家长里短,每天开门就面对着竞争和生存,就意味着开支和来源。也许是受家庭环境影响,也许是受奶奶的教诲影响,几个孩子从小就开始给家里帮忙。周末大都没有自己随便去支配时间的,都是在奶奶的督促下,当搬运工,转送货物。姐弟三人齐心协力装好货物,由我掌握方向,一路骑行。弟弟妹妹则坐在三轮车的两侧边沿上,平直路、下坡路就放心地坐着,遇到上坡路他们就会飞身跃下,跑到车子后方,撅着屁股,使劲推。那时,三个孩子配合默契,谁也不会计较谁出的力少。龙驹古寨的老街道上,那辆三轮车经常出现。
到了少年,三轮车是家里最重要的载货工具。弟弟妹妹都嫌它太笨重,没有自行车的灵巧轻便。我却偏爱它的安全稳定,还有能多装运东西的特点,慢慢成了接触三轮车最多的人。不管车厢里装的是什么,自己都能稳稳当当、顺顺利利的把货物运送到目的地。时间长了,也赢得了父母的信任。每逢要用三轮车时,父亲总是让我骑,让弟弟妹妹照看货物、帮忙出力。仅仅是因为这件小事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和夸赞,我骑的更卖力了,心里有一种满足感。有时,拉着一车货物,意外的碰到我的同学或者老师,看到他们惊讶的表情,听到他们惊叹的声音,我的双脚就更有劲了,双手更稳妥,内心更加坚定。那时,只恨自己没有更大的力气,没有更多的时间。劳动是光荣的,给自己家里干活理所应当,替父母分担忧愁也是微不足道的。初中高中,假期、周末都是在与三轮车的亲密接触下度过的。
成年阶段,三轮车继续记录着忙碌的日子。家里开始雇人帮忙出力,转运货物。别人骑那辆三轮车时,总是摸不清它的秉性,车头会歪斜,车轮会蹭在墙壁上,甚至会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或者拐不过弯,绕不过人,调转不了方向,急的抓耳挠腮,两脚直跺,埋怨它不够得心应手。每逢这个时候,父亲总会提起我,笑着说:“三轮车认人哩!”那时,我去外地求学,骑三轮车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它快被遗忘。但是做生意的库房距离商店有500米,转运货物仅靠人力是不行的,父亲还是在为生活而奔波,三轮车还在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家里还是离不开它。
而现在,三轮车成了永久的纪念。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动三轮、面包车、大货车渐渐流行,人力三轮笨拙落后,劣势凸显。那辆三轮车也日益陈旧,全然不见当年的风采。车把开始生锈,车头、车座已经维修过多次,轮胎已经更换过数次。它像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苟延残喘,像一台长期运转的机器等待大修,像一把长年累月使用的锄头锈迹斑斑。有时偶尔再去骑车,父亲爽朗的笑声就会在耳边响起,往事又一幕幕地涌现出来。最终,它成了一堆废铁,被收走了。它和父亲一样,曾经风光过,最终生命殆尽,离开了社会的舞台。
那辆三轮车,是人生道路上最忠实的伙伴。写些文字,致敬过去的岁月,怀念去世的父亲。
(王莹,1979年出生,在行政机关工作,业余爱好写作,喜欢用文字表达感情。)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张洋)9月日点,“新光奖中国西安第五届国际原创动漫大赛颁奖典礼”在西安举行。现场的颁奖礼共颁出大奖项,获奖作品部。本届参展作品题材更加广泛,涵盖了诸如我国传统文化、西方魔法传说等...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