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自己人生经历感悟留给家人和朋友 退休老人写书出书成时尚

西安日报 2016-08-01 19:04 大字

6位退休老人高高兴兴地拿到了自己出版的新书(记者 杨力 摄)

■记者 顾荣

工作几十年,终于有一天退休了,如果是你,你会干什么?抱抱孙子?跳跳广场舞?旅旅游?

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选择了写书、出书,不仅不以为苦而且甘之如饴。

痴迷秦腔剧本创作五十余载

眼前这位77岁的老人,白发苍苍,戴一副黑框眼镜,一看就是一位老学究,说起俄语、英语来,那叫一个字正腔圆。他叫雷朝玺,退休前是一名中学外语教师,先后在凤翔、宝鸡、咸阳、西安等地从教。

外语教师,那应该很洋派吧?

雷老拿出他一生的心血——《五桥莎草剧稿集》,朱红色的封面上一名花旦正甩着水袖。对了,这是一部秦腔为主的戏剧集,上下两册,收入《金菊簪》《抚河东》《双雄义》等11本戏,除了一部现代戏,一部老腔皮影脚本,其余全为古装历史剧。

原来,雷老祖籍华阴北部的东五桥村,直到上世纪中叶这里还是一片秦腔的沃土,这让他从小就痴迷于秦腔。虽然后来误打误撞学习了外语并从教终生,但是秦腔戏作为他的爱好已然深深扎根于心底。1962年从外语学院毕业参加工作,1963年就写出了他的第一本戏《扑渭记》,尽管后来因为时代的原因剧本遗失,但是这并没有扑灭雷朝玺心中的戏剧梦。不打牌、不下棋,业余时间里,听戏、看戏、写戏,通过秦腔剧本表现真善美,就是雷老的全部生活。也许,正是因为秦腔与一名外语教师太不搭界,所以,雷老的这一“另类”爱好一直为人所知。

从1963年算起,雷朝玺一直笔耕不辍,陆陆续续写出了35本秦腔剧本,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他学会了电脑打字,再加上退休之后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起来,几乎是一年就创作一本。

“这些剧本就像是我的孩子,总想为他们找个出路。”2014年,雷朝玺收集整理了11部秦腔剧本汇集成册。五桥,当然就是他的故乡;莎草,是生长于故乡的一种野草,遂称为《五桥莎草剧集稿》,意为,虽其“貌”不扬,但愿能给人们带来些乐趣和教益。

对一家三代的交代

2013年8月,古城西安一年中最热的时间,王建辉做了件一直想做的事情:他在父亲19年前写的“我的简历”的基础上,根据父亲生前的口述和自己亲身经历,重新撰写了父亲一生经历的难忘岁月。

王建辉的父亲王世明是一位1935年参加革命,并经历过长征的四川籍羌族老红军,入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人物志。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洋锹挡弹,捡回一条命;破坏敌人铁路运输线,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了抗战,失去了女儿……发生了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父亲的回忆零零散散,有时候只是只言片语,但在发生之时无疑是惊心动魄的,他的经历就是一个普通军人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历史。这些故事都刻在我的心里,我必须要写出来,我要告诉我的孩子,这是我对父亲的交代,对孩子的交代,更是对自己的交代。”

完成了“难忘岁月”之后,过了一段时间,王建辉总觉得还应该记录一些东西,这就是母亲几十年来同样精彩的人生经历。这以后,把为父母写的东西“合二为一”一直是王建辉的心愿。2015年,王建辉以《羌山雄鹰 太行忠魂》为题,将父亲父母一生的难忘岁月和他们的养育之恩汇聚于笔端,为家人也为后代留下了这本真实而珍贵的记录。

“今年国庆节,亲戚们相约在石家庄团聚,他们都期待着我的这本书,这就是我带给大家最好的礼物,”王朝辉说。

出书题材广泛

来猜个谜语吧,“双荷已无擎雨盖”,打一民间称谓。

想到是什么了吗?谜底就是“二杆子”。

深秋季节,池塘中的莲花花朵俱已凋零,就连那大大如伞盖般的叶子也已不存,剩下的,只有光秃秃的梗杆还孤零零地站在水中。这梗杆不是一支也不是三支,正好是“双”是“二”支,这不就是西北人常常吊在嘴上、不无戏谑性味的那个称谓——“二杆子”吗?

这是谜语研究者彭仰林老人讲的谜语,细细咂摸一下,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

今年80岁的彭仰林退休前一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退休之后迷上了传统的灯谜。“灯谜与书画、京剧、中医并称为中国文化四绝”,彭仰林说,除了琢磨谜底的过程让人绞尽脑汁、悟出谜底时令人莞尔不禁,灯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现代生活令传统灯谜谜材范围越来越窄,彭仰林逐步发掘了方言这一谜材富矿,学着编灯谜,为大家讲灯谜就成了他的一大乐事。2015年,彭仰林把从古今资料中收集到的800余条灯谜,和自己创作的200余条,汇编成书《评踪辩虎》,继续着他的灯谜研究。

73岁的朱耀儒在年轻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从大学读书时开始发表文章,作品以散文、随笔、杂文为主。退休后的生活,每天上半天的写作时间几乎雷打不动。去年,他将近年来发表过的文章编辑成《带刺的玫瑰》一书。

马氏兄弟二人多方收集资料,编纂成家谱,还有的老人喜爱诗词、写小说,还有的老人出书画集、摄影集……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老年人出书成时尚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柯达快印中心的负责人李颖告诉记者,原来快印中心主要服务于各大出版社,但是近年来,个人文化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得益于数字印刷设备的更新换代,现在可以一本起印,个人出书的成本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喜欢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集结成册,出书成了老年人中的一股潮流。仅2015年,柯达快印中心回馈读者免费出书活动一经推出,就吸引了400多名老人报名。

她说,虽说老年人出书的题材五花八门,而且也没有书号,并不公开发行,但出书热依然流行。在一些老年人朋友圈中,互赠自己的书籍、互相交流已经成为时尚之举。

李颖说,老年人出书要么为了圆文学梦,要么是汇编作品集,要么是多年来的研究所得,要么是回忆自传,但无一不充满了人生感悟,凝结了人生的智慧,因此,家人子女们都非常支持,他们都从阅读中吸取着父辈们的人生经验,传承着父辈们的人生哲理。

新闻推荐

城墙内停车全部电子付费首日 缴费方便还打7折 多数市民表示支持

本报讯(记者朱雪娇实习生闫杜鑫)从昨日起,西安市明城墙内的公共停车站点开始试行全电子支付缴费(非现金缴费)。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大多数市民表示,通过微信、支付宝、长安通等多种电子模式缴费既方...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