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学长学姐连续11年资助学弟学妹 80余位贫寒学子成就学业

西安日报 2016-08-21 18:58 大字

西电科大“1861助学金”发起者与部分受助学生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记者 张潇 实习生 白丽亚

今年暑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6届1系1班学生杨忠、张兵、曹正文、潘阳等人又忙碌起来,组织班级同学们捐款、联系母校师生等。他们早已工作多年,这项资助西电学子的活动自2005年发起,已有11年的历史。

11年资助母校80余贫困学子

西电科大通信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对杨忠、曹正文这些“老学长”“老学姐”都十分熟悉,是“1861助学金”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1861是该班级当年的编号。11年间,杨忠等人发起的“1861助学金”汇聚校友捐款30余万元,资助了80余位通院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顺利成就学业。

拿到“1861助学金”的同学们,还有一个福利,就是每年都能和老学长、学姐们面对面谈话,听取过来人的意见和建议。曹正文说:“现在座谈会一年至少举办一次,有像杨忠这样每年都会专门过来看看的;也有的公务繁忙,我们就利用他们到西安出差的机会组织座谈会,让新、老生能够面对面交流,在校学生们可以提一些问题,比如工作、考研方面的疑问和困惑,校友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座谈会上,杨忠和同学程立新与大一孩子聊天,气氛轻松,解答了很多孩子们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迷茫”。

为回馈母校 建立爱心助学金

曹正文是通院86届1班的学生,见证了“1861助学金”十余年来的成长。“当时办基金会有两个目的,一是关心母校建设,二是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系,能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大家聚集起来。”2005年12月27日,“1861助学金”在潘阳同学的倡议下正式成立。联系同学、倡议捐款、联系学院师生……助学金在同学们的推动下顺利开展。

2005年,西电科大还没有建立起校友基金会,大事小事都是由校友们亲力亲为。张兵、杨忠等都是发起捐款的积极分子。曹正文则负责款项记录和基金发放,可以说是基金会的“大管家”。

“我们在建立这个基金会的时候,确定了助学金的对象,学习成绩是次要的,重点关注学生的家庭状况。”曹正文解释说:“有些学生可能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录取分数也不一样,进入学校以后成绩不太理想,拿奖学金的希望不大,但是家里条件确实不好,所以我们主要帮助的是这一部分同学。”从最初的五六人,到现在的70多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加入到“1861助学金”队伍中,捐款金额也在不断累积,为了鼓励学生们勤奋向学,他们又设置了奖学金项目。

受资助学生又建立新基金

“1861助学金”专注帮助学生,同时将自由选择的权利给予他们。曹正文告诉记者:“有一些基金可能会有一些要求,比如学生毕业后到特定企业工作,这些附加条件我们是没有的。至于学生毕业以后是否要参与基金会捐款,这都是看个人意愿。不过每当有接受资助的学生加入到基金会、为‘1861助学金’增添新的活力,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随着受资助学生越来越多,更多的助学基金在不断地诞生,由第一批受到资助的崔小明等人发起的“1911助学基金”就是其中一个,如今已渐入佳境。

在去年举办的“1861助学金”十周年庆上,86届的同学们还分了大二组、大三组、大四组等等,具体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和我交谈的都是大四的学生,这两天我也陆续收到他们的邮件。我们还能够为他们做很多,比如实习、考研、就业、创业等等。”参与十周年庆的吴永清同学发出这样的感慨。同样参会的杨忠在回忆录中写道:“当王老师提出举办十年助学仪式时,大家想得最多的是责任,是对岁月有所交代,早没了那份虚荣心,‘有美不扬,天下何观。\’”

新闻推荐

西安地铁最强大脑封顶 系多条地铁线路控制中心

本报讯(记者杨春燕实习生武文成)记者昨日从市地铁办获悉,西安地铁四号线控制中心项目工程主体结构日前顺利封顶,标志着西安地铁打造的“最强大脑”将进入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施工阶段。据介绍...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