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等知名鞋业做代工再成功创建索越户外运动品牌
(上接一版)等知名鞋业做代工,再成功创建“索越”户外运动品牌,实现年产鞋700万双,衣帽400万件,并拥有208家实体店和成熟“电商”平台。
“县上主要领导每年亲自带队赴外招商,年底雷打不动地寄贺卡、组织座谈会,介绍家乡新貌,宣传创业扶持政策。”身为中山市陕西商会理事的吕志斌对此印象深刻、如数家珍,他把前些年收到的招商贺卡收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个白河人,肩负着建设家乡的使命。
实现人生“三级跳”的吕志斌,于2015年投资5500万元,在白河县两河工业园区建立陕西索越户外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年产各类户外鞋100万双,吸纳本地劳动力200余人。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将家乡的名优产品带到广州,促其走出国门。
十载寒窗出深山,一朝寻梦折返
位于两河工业园区的电商孵化基地,被称为白河创业者的“梦工厂”,也是白河最大的农特产品电商销售中心。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孕育奇思妙想、绘就出彩人生。
“目前,31家创业团队成功入驻,木瓜、茶叶、洋芋干等土特产搭乘网络平台远销省内外,销量提高了近5倍。”创办人之一柯昌勇兴奋地说道。电商孵化基地由他们6名大学生共同创办,曾被授予安康市首批“众创空间”称号。
柯昌勇还有另一个头衔——“陕西秦大山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选择这个项目基于家乡巨大的野生葛根资源及其良好的降压降脂功效。但野生葛根终会挖尽,所以基地要先行建设。”
2015年2月,陕西秦大山葛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同期,他还组建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葛根种植的同时,从事立体式葛根养植,葛叶鸡、葛叶蛋、葛根藤编制工艺品等新产品应运而生,解决20名群众就近就业。
创业之初,柯昌勇资金出现困难且辗转多处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厂址。县相关部门得知后,为其办理了50万元贴息贷款,并协调解决两河工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厂房9000余平方米,两年内免收房租。
王贤磊,90后“创客“。他的“艾美士”餐厅,在白河,乃至西安,都很有名。
生于农家,王贤磊的骨子里有着创业精神。读大学时就利用课余时间,到肯德基、德克士等西餐厅打工学艺,从而熟练掌握餐厅里所有工种技术和市场营销经验。2012年,在亲友的资助下,王贤磊在西安开办了第一家西餐厅。之后,又陆续开了8家分店,解决100余人就业。
目前,省内外已开设“艾美士”餐厅26家。王贤磊不仅被评为第四届白河县“创业标兵”,还被推荐为陕西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明星。
创业岂止年少梦,大众志向千里
城关镇胜利村村民柯遵明,2014年结束了近30年的在外打工生涯,返乡开起了“农家乐”,自己当起老板。他的手机常常在节假日成为订餐热线,“最多时一天能接待四五桌客人,比我们夫妻俩在外打工挣得多。”
而在城关镇群力村,首届赏花游园活动热闹起沉寂的山乡,10余户群众纷纷将自家小洋房改造成“农家乐”。70多岁的徐永成是当地有名的厨子,他家专门制作“三点水”宴席。让老徐欣喜的不仅是一个月挣了5万多元,火爆的生意留下了原本准备远走他乡务工的儿子、儿媳,更让老徐享受到“儿孙绕膝前”的天伦之乐。
仓上镇灯塔村的秦立新,初中毕业到山西务工,因勤劳务实渐渐从小矿工变成老板的骨干。“那时候家穷,出去打工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今不缺钱了,要让昔日贫瘠的土地换个脸儿,带动周围贫困户脱贫。”
2015年,秦立新投资20余万元,建起11个半地下冬暖式蔬菜种植大棚。“春节期间,仅一个棚的草莓,就挣了3万元;而一个黄瓜棚一天采摘黄瓜1000多斤,一个棚一天就收入4000多元。”仅今年一季度,灯塔村的18户贫困群众,已从秦立新手里领到6万多元务工收入,并自主发展大棚18个。
数据是有力的佐证。近三年来,白河陆续建成创业孵化基地3个,吸纳创业个体100余户;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96万元,发放创业奖励资金38万元;先后举办培训93期,参训人数达1.1万人次;扶持2000余人自主创业,带动1万余人就业。
高含金量的政策扶持,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大力度的宣传引导,如春风沃土,在“返乡创业”的有力带动下,从创业成功人士到普通农民工,从高校毕业生到退役军人,从下岗职工到农村妇女,一个个大众创业项目不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如今,“大众创业”作为“三苦”精神新时期的时代内涵和具体实践,已成为助推白河加快发展的新引擎。
新闻推荐
杨江(1912-1936),原名杨文贤,化名杨秀碧、李养南。陕西省蓝田人。1931年,杨江到杨虎城宪兵营当兵。宪兵营里有中共地下党员秘密组织活动,杨江在这里阅读进步书刊,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33年,杨江加入...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