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果乡舞龙 □吴树民

西安日报 2016-07-22 19:13 大字

三原县马额镇邵村雌雄龙(吴树民 摄)

随着一阵排山倒海的铿锵锣鼓声,三原县马额镇邵村的四位姑娘手提云朵跑场,为舞龙拓开场地。接着,两盏蚌壳灯、六盏鲤鱼灯翩然上场,转圆、交叉、浮动,意蕴鱼龙变化。然后,四盏麟灯、四盏鳌灯飘然进场,来回穿梭,左右驰骋,喻示海底世界族丁兴旺,热闹非凡。两条五彩长龙在龙门三显之后,从龙门里气势磅礴地飞舞出来。舞姿和程式与其他地方的舞龙,不相上下;但是,持拐舞龙的,却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寻常乡村所舞的大多是一条龙,舞龙的都是清一色的精壮小伙子,一场舞下来,个个大汗淋漓:而邵村的舞龙,出场就是一赤一青两条龙,舞赤龙的,是一帮头扎英雄巾、身着舞龙服的小伙子;舞青龙的,却是一群头扎英雄巾、身着舞龙服的姑娘和媳妇!紧跟不断变化的锣鼓点儿,两条龙摇头摆尾飞进之后,上下腾挪,绕圆场,拜四方,昂首咆哮,平地翻滚,时而单钻,时而双钻,时而盘龙门,时而回龙门,时而朝天一炷香,时而珍珠倒卷帘……招式到位,动作利索,神情专注,英姿飒爽,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让人赞叹不已!

三原县舞龙的村镇很多,如城关镇西关、东关、南关的舞龙,陂西和西里的舞龙,都是小伙表演,神形兼备,各有千秋。唯独果乡马额镇邵村的龙舞,是举世无双的雌雄龙。姑娘和大嫂,怎么能在龙舞中占据半边天呢?

新中国成立之初,马额邵村看到毗邻的兄弟村庄欢庆解放,有的跑竹马,有的划旱船,有的扮演七仙女……邵村人为了与众不同,仿照村东大圣庙立柱上盘的两条盘龙的模样,扎了两条竹篦子龙,添置了锣鼓家伙、龙门横幅、牌灯、云朵灯、海蚌灯、鲤鱼灯、大头和尚戏柳翠……走村串乡,表演舞动,声名大噪。从此,舞龙灯就成为邵村重大节日和欢庆丰收的保留节目。只是后来因种种原因,邵村的舞龙沉寂了数十年。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在青海当了五年兵后复原返乡的邵村人王兴华,迫于农村文艺活动稀少,又开始组织恢复舞龙——起步是艰难的,当年的锣鼓家伙和舞龙道具,已经没留下几件,一切等于从零开始。村子贫穷,没有经费,他连一碗豆腐脑也舍不得吃,却将自己菲薄的退伍金拿了出来,把自己刚买的准备搞副业加工的电磨子卖了1000多元,加上大家热心捐款,共酬资4000多元,扎起一赤一青两条龙,他被推选为锣鼓队队长。首场舞龙的大铙,还是跑到十几里外的耀县(今耀州区)借的。尽管陵马地区(陵前镇和马额镇)的苹果品相质地俱佳,果业发展惊人,相当一批年轻人还是奔赴外地打工,留在故乡的强壮劳力严重不足,每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257户共1139人的邵村,竟然凑不够舞两条龙灯的人手;王兴华只能将目光转向留下的姑娘、媳妇。女子舞龙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没有一家支持自己的姑娘和媳妇去“张狂”。王兴华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自己家和本巷里的女子带头,工作自然十分辛苦,一个月竟跑烂了两双鞋!报名舞龙的女子接二连三,后来多得挤都挤不进来。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苹果的丰收,给舞龙注入了新的活力,邵村在西安又定做了三条龙,可舞的龙达到五条,两条七拐龙,稍短一些;三条九拐龙,气势夺人。舞者大部分也由女子担纲。每逢外出表演,道具、舞者、锣鼓、牌灯、后勤……常常装满四五辆大车。舞龙的人马也从70余人,发展到现在浩浩荡荡的120余人。

在长期的舞龙中,邵村还总结出一套舞龙的套路,总称社火《五龙闹春》,表演按照动作不同分为:聚春,游春,戏春,舞春,争春,追春。花样别出,衔接紧凑,一气呵成。

王兴华后来被村民推选为邵村老年协会会长,带领舞龙锣鼓队的热情,经久不衰。而他家和全村人的生活,也如舞龙一般,越来越红火。

新闻推荐

暴雨致多趟列车晚点停运 停运车次旅客可30日内退票

本报讯(记者裴磊实习生郭云艳)受陕北地区暴雨影响,西铁局管内包西铁路列车出现不同程度晚点,多趟旅客列车停运。为确保旅客出行及列车运行安全,目前包西铁路部分区段实施限速运行,西铁局及时启动大...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