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城垣彰显厚重古韵 一水绕城重塑润心乐园 城墙一方金石厚重古朴诉说古城文明
整治后的护城河干净清澈,成为古城独有的风景(记者 王旭东 摄)
绿树成荫,城河清清,与古城墙交相辉映 (记者 杨力 摄)
“说西安,绕不开城墙。时至今日,气派不倒的,风范依存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古城魅力的,只有西安。”贾平凹曾这样说。当众多新型城市正一天天成为钢铁森林时,西安依旧要求保留着古香古色的建筑风韵。古老的城垣,厚重的历史,历久弥新,古韵生香,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如何将之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彰显新时代的西安精神,考验着决策者的魄力。
2012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多次到西安城墙深入项目工地调研,了解景区规划,推进工程实施。他指出,要高标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努力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提升改造护城河是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的重要内容,让河、渠、池、湖互通,让护城河变清变美,水中有鱼、水上有船,实现“一水护城、碧带环郭,清水长流、绿树成荫”,做到还河于民、还景于民,让市民群众能够近水、亲水、乐水。时任市长董军多次前去调研改造项目,现任市长上官吉庆出席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朱雀门至西门段)综合改造工程启动仪式,十分关心项目进展。
2012年底启动的南门区域综合改造工程,于2014年5月1日向世人华丽绽放——几年间,新南门在周边逐渐形成了文物保护、护城河风貌游览、南门区域立体式交通、南门城墙文化旅游等各具内涵,又相互依托的项目体系。护城河建国门至朱雀门段建成了新的水景水系,市民游客皆可泛舟水上。南门两侧的松园、榴园将提供园林式配套休闲旅游服务。此外,护城河沿岸的6座桥梁景观改造和8个水陆码头也形成了完整的西安城墙水上游览线旅游景区。一座代表古代农耕文明的城池经历数百年风雨洗刷,重新融入了现代都市、融入了市民生活,华丽转身为一处具有国际范儿的人文景区。
城墙不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迹,还与城市生活紧紧连接,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标识。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观,箭楼遗址保护性工程完成后,展示了完备的三重门三重楼历史风貌。环城公园内打太极、吼秦腔的市民,泛舟护城河游览古城与新城风貌的游客,也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一景。
西安人爱城墙,保护城墙就要有理性的规划。城市的布局,城墙的定位,整体的协调,未来的发展需要有统一合理的规划。在保护利用前提下,融入西安现代城市发展中,创建最具古都风貌的文物保护展示体系。南门综合提升改造,让这个代表西安城市精神的文化盛事,再一次耀眼瞩目。
入夜时分,来到南门外,观看一场如梦如幻的入城礼宾仪式,让时光回到从前。这里是整个大南门项目最集中的展示,它以“双凤迎宾客、八水润西安”为定位,“双凤迎宾客”在广场东西地铁站入口,设立鼓阵和舞阵浮雕,浮雕之上是两只展翅迎宾的凤凰雕像,向世界展示西安热情好客、拥抱世界的胸怀;在广场南入口处,设立“八水润西安”浮雕,展示浐河的半坡文化、灞河的蓝田猿人文化、渭河的炎帝黄帝文化等,充分体现“八水长安”的文化氛围。
“西安城墙能够在众多先贤的努力下,保存到现在,都是有生命和感情的。”西安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国家住建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韩骥先生曾说,如今我们要做的,便是把这些砖墙里鲜活的历史和悠长的岁月保留,并展示出来,让每一个来到西安城墙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根脉,以及这座城市的骄傲。而在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中,最让人纠结的是箭楼修复工程。对已有的城墙本体进行保护,没有异议。对已有的墙体进行保护性修复,没有异议。但是对在战火中遭受毁坏的标志性建筑,进行重建性恢复,容易引发争议。东方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要特点,其修复、修建、复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国际争议难题。
很多文保专家都在思考,将一个文物或者遗址修复之后,会不会影响到当年消失的那个历史事件,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会不会遭到很大的干扰?面对修与不修的难题,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思考、调研,最终达成共识:这是一次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对于城墙,要去积极地保护,传承不同时代的历史记忆。保护、开发、利用好这些历史大遗址,不仅是西安市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和担当。
西安城墙自明朝拓筑以来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的城防工程体系,上有纵深设防的重楼层墙,下有深广的护城河,堪称一座“金城汤池”。南门原本由闸楼、箭楼和城楼共同组成。箭楼位于闸楼与城楼之间,是城防体系里的最高点,上面的箭孔就像无数守卫的眼睛,密切注视着城外的一切,可谓是整座防御体系的重中之重。沿时光隧道,倒退百年,从沧桑中跋涉而来,走出冷兵器时代的近现代西安古城墙,理应洗尽铅华,绽放笑容。但历史的风云变幻,却一次次露出了波谲云诡的本质。1926年10月19日夜,南门箭楼因驻军李虎臣某部机枪连锅炉引发的大火,毁没于熊熊火焰中。
南门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迎宾之门,同时也是一扇面向国际的文化之门,箭楼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不仅损害了南门的完整,也影响了古城的整体形象。因此,多年来各界一致呼吁和期待着箭楼复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元超说:“修复箭楼,完整展现城墙原貌,让城墙更加显现出周秦汉唐的风骨,也让西安城形成具有汉唐匠心的气象。”
这次的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改造也被赋予了与时俱进与继往开来的双重含义:一方面保护了历史遗迹,让文化遗产变为文化财产;一方面修复了城市记忆,构筑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美好乡忆。恢复箭楼后,闸楼、箭楼、城楼“三位一体”得以重现,同时南门迎宾入城文化演出工程也已完成全部创作。除了大型入城演艺演出、吊桥改造,还会配备月城演出秀及地下设施设备,用一份对历史的尊敬和汇报,打造出西安的迎宾之门、文化之门。
据曲江南门景区负责人介绍,历时一年半的南门区域综合改造对西安城墙本体及周边重要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进行了全面性保护,确保其原真性和完整性。综合改造一方面传承文明,赋予西安城墙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周秦汉唐中华文明灿烂成果的展示载体,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知和文明影响力。另一方面弘扬文化,将古都文化这一西安文化的历史禀赋,通过丰富多彩、富有时代特点的文化载体弘扬光大,为西安市民和亿万游客所热爱、体验和学习,展示了西安古老历史与现代风采完美结合的文化魅力。
河水 一渠清波花红草绿静雅绕城
多年以来,护城河肩负着西安城的水肺功能,陡峭的护坡和狭窄的水岸,时时存在危险的警示,让人无法亲近。此次改造中,峻利的城河及沿岸景观被重塑得温暖和柔性,在华丽转身的同时,给了市民一个亲水、逐水的乐园。
在南门西侧码头处登船,开启盛唐游船之旅。开放的护城河示范段游览线按照水位不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部分为朱雀门东至南门东段,在夏日傍晚,站在河岸边欣赏堤岸两侧的花红草绿,夕阳西下护城河水光潋滟,明艳照人,由于这一段水位较低,完全不受环城南路来往车辆的影响。而东侧部分水面从南门东延伸至建国门以西。这一段水面高出第一段约两米,几乎与环城南路齐平,看上去非常宽阔。站在护城河北岸向南望去,来往于环城南路的车辆好似行驶在护城河的水面上,一面是都市车水马龙的繁华喧嚣,一面是榴园落花浮水绿树临池的静雅,对比鲜明,分外有趣。
而就在几年前,盛夏之时,水边无人,近水捂鼻的现象常有所见。城河原本是城壕,是城墙的防御工事。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城市排水问题,西安周边“八水绕长安”,但是城市里却没有河流,雨水往哪儿排?所以这城壕变成为了城河,肩负着蓄水、排水的功能。在它身上插了40多个管道,市区里面40多平方公里的雨水都要往城河里排。每到雨季,过水涵洞容量不够,这些雨水管道就夹杂着大量生活垃圾、污水流入护城河。作为城市蓄水、排水系统,护城河的能力显然不够,几次大雨造成的灾害很大,特别是1981年和1982年大雨后,护城河容纳不下,溢流进城,淹了1000多户。除了雨水,还有一部分污水也排进了城河,夏季恶臭难闻,总有几个月,人们对其避之不及。
护城河是西安的一道独特景观,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为保持护城河水质环境,这座城市多年来为之倾注心血。老西安人对护城河3次清淤记忆犹新,自1998年至2009年间,政府曾对护城河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人工清淤,仅第一次清淤工程就清除淤泥154.6万立方米,外运淤泥124.4万立方米,环城区域的污染状况有了好转,但是挖排清淤耗资巨大,每次清理之后不久,淤泥又会慢慢沉积。如何有效遏制护城河中的淤泥沉积?始终是个难题。在“年年治,年年臭”的状态下,西安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治理维护好护城河及周边地区环境,恢复古城古朴典雅的氛围,把城墙的“绿项链”还给古都。
据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在这次护城河改造过程中,对护城河进行河道改造,治理中通过人工技术将水位平均抬高3米,原来的河面宽度就由从前的15米延伸至平均河宽28米。最重要的是对护城河的水质进行全面清淤治理,首先将原有的淤泥整体清理。处理干净后,在护城河底部修建污水排放管道。排污管道使用为箱涵模式,直接放入护城河河底。再将大峪水库的水引入护城河。由于大峪水库的水洁净程度高,截污箱涵的功能就在于将清洁的景观水和产生的污水直接分离,保证护城河水质的清澈。
除了大峪水库,护城河还是西安最大的景观再生水使用单位,从2014年4月起,每天建国门至朱雀门段使用1.2万立方米再生水。这些再生水从北石桥水厂出发,走过2.56公里的管道,为护城河提供最环保的洁净水源。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护城河南门段日供水能力已达1.8万吨,截至2016年5月底,已累计向护城河补水约954万立方米,日平均供水量约为1.2万立方米。
盛夏,记者游走护城河边看到,除了三五成群拍照留念的游人,河道内还有一个身着橙色救生衣独自撑船的身影。在烈日炎炎之下,他戴着墨镜长衣长裤,将自己全副武装。船只随着他的竹篙在水面上穿行,即将靠近目标,他便以熟练的姿势挑起网兜,将目标网罗,他就是河道清洁工刘三端。“我是河道清洁工,负责打捞落在河面上的树叶、鸭毛以及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打捞间歇刘三端撑船靠岸,清理船上的垃圾。作为城墙根长大的人,从2014年护城河重新开放他便在这一水域里从事打捞垃圾的工作:“相比起从前,护城河早已不再是臭气熏人的那条河。”河道清洁工人每天三班倒,目的是保持河水外观的清洁度。
“河道有淤泥,一则是因为城市排水,二则是大气沉降。”曲江城墙管委会物业办马广告诉记者,此前利用箱涵模式解决了城市排水问题,但为了延长河道清淤时间,使其清水长流,技术人员采用生物技术对水质进行整体净化处理。他手指向河道南岸边的那些浮岛,“这些水生植物浮岛,连起来像巨大的浮萍,是由一些吸附能力强的植物组成,植物下面是净化处理基,定期更换能够有效地处理水中杂质,以确保护城河水质保持在5类景观用水标准,水质清洁度不会下降。”马广说。
实践 一河贯通环城墙泛舟不是梦
现在看来,南门段的城与河已成为城市生活一角,成为行人路过时驻足的景观。今年4月,护城河(朱雀门-西门)综合改造工程的启动,作为陕西省、西安市的重大文化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结束后,游人绕着护城河清波泛舟的梦想将走进现实。
护城河水清树绿不仅提升了古城西安的形象,也让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成为百姓口中的惠民工程。
随着护城河(朱雀门-西门)综合改造工程的启动,两个月来,各项工作按进度有序推进。日前,记者跟随有关设计施工人员来到该段,实地了解此次综合改造工程的设计规划与准备情况。在城墙西门护城河岸边,几位施工人员正在调试超声波探测仪准备探测地下管线。“护城河地下的管线涉及不同年代多次施工,如管线位置不明确,就会对现场施工造成影响。除了使用探测仪,我们还尽可能找到当初的设计图纸与参加过管线铺设的老工人,对施工区域的地下管道进行全面普探”一位施工人员拿着泛黄的设计图纸告诉记者。
这段护城河总体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都是从南向北排泄。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护城河下伏地层有黄土、砂层、淤泥和黏土层,地层结构复杂、分布不均,工程建设会使区域地下水位升高,如不采取合理方案和处理措施,将会对古城墙、周边建筑物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前期勘察工作,让设计方案更严谨科学,以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据了解,这段改造工程运用了多项新技术,对水质的处理标准也更高。目前,多项净水、节水实验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在护城河边取水样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会进一步提高水质标准,本段将提升至地表水Ⅲ~Ⅳ类标准。不仅水体景观效果会更好,也会给市民带来更多的亲水体验。”
此外,这段护城河改造也用上了不少新技术。比如,在水质保持方面,采取水体循环、景观水体氧化等技术手段,对护城河水体进行全面整治;其次,把净水和节水统筹起来,护城河的景观水将更多引用中水。按改造规划,工程竣工后,护城河朱雀门至西门段的蓄水深度将达到3—5米,水面宽度将达到10—38米,水域面积将达6万平方米,再增加2.5公里可泛舟的水域。
绿树、清水、古城墙,未来的护城河将更加景色宜人。
据了解,本次改造将利用护城河线性公园特点,增加曲线路网设计,创造富有层次又相互渗透的流动空间,将铺地、小径、休憩空间、运动空间等拆分后重新组合归类,建造环城绿色生态体系。沿线还将设置多个亲水平台、观景平台和摄影平台,供市民亲水、怡水、悟水。
为了提升生态体系及其文化内涵,目前,树木甄选工作已展开。据介绍,对因水位抬高浸没的苗木将迁移清理,同时清理影响环境的老化树木,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有树木。未来环城西苑段护城河设计了枫林如火、丹桂花语、金秋银杏等景点,不仅大大提升绿化层次,还将营造出更美更养生休闲的景观休憩空间。本版稿件均由记者 闫珅 实习生 刘晨晨采写
新闻推荐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始建于1912年,前身是陕西省女子中学,先后曾易名陕西省女子师范学校、陕甘宁边区女子中学、西安市东方红中学,这所历史悠久、负有盛名的省级重点高级中学,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