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行善数十年只为良心

三秦都市报 2016-07-10 12:00 大字

两年半的帮扶,让龚文典老人把杨厚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无论在山区还是城市,杨厚根几十年来都不忘帮助那些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

给饥饿的人送上一口饭,给夜行的人照一缕光,把流落街头的人背回家,让孤寡病残者感受社会的温暖,他一如既往地用许多人看得见却难以做到的善行,扶危济困。而支撑这一切的,仅仅是他自己良心的安宁。接踵而来的“安康好人”、“陕西好人”和“中国好人”荣誉,让这位一脸憨厚,不善言辞的“老好人”倍感担子又重了,“我只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有人人都来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天上掉下来个好儿子

每次回安康旬阳老家,杨厚根都要绕道15公里到大山深处的铜钱关镇双河村,看望龚文典老两口。6月25日这一天,他照旧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进了村。村民一看见他,扯开嗓子就冲远处龚文典家报信:天上掉下来的那个好儿子又回来了。

杨厚根还是像从前那样把龚文典叫大叔,他一样又一样地往外掏东西:换季衣服、止疼药片、方便面、卫生纸、水果等等,又拿出200元钱给龚文典,叮嘱他想吃什么就去买。龚文典推说上一次给的钱还没花完,眼睛却在地上的袋子上探寻。杨厚根笑了,拿出一瓶酒递过去,“知道你好这一口,我还能忘。”

龚文典老伴一把夺过酒瓶要求自己保管,嘴上嘟哝说:“娃拿来的都是好酒,放在你手里,喝起来就没个准。”龚文典马上拉住杨厚根求援。杨厚根一摊手说:我也要听大娘的,你也一样。然后掰一块面包塞到大娘嘴里说:尝尝,在县城买的现做的,大叔想喝酒的时候可要给一杯,接着挽起袖子就开始给老人做饭。前来看热闹的村民议论道: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亲儿子,这老两口真是好福气。

杨厚根向记者解释说,其实他和龚文典连亲戚都算不上。2014年春节,杨厚根的外甥孙航到西安来拜年,顺口说了一句:舅舅,这次我也学你做了一次好事。原来从部队回来探家的孙航帮家里的商店站柜台,遇到龚文典前来赊账买猪油。当时78岁的龚文典蓬头垢面,露着半截裤腿,冻得直打哆嗦。孙航把老人让到火盆边询问情况,得知他过年家里还没米没面,赊账买年货已经去了好几家商店,马上把价值300多元的一大堆东西塞满老人的背篓,送老人回家时还带着几个烤得热乎乎的肉包子。龚文典叮嘱把账记好,孙航说:他那种情况,其实就是免费赠送了。

听到外甥的讲述后,杨厚根停下了筷子,自言自语道:过年后老人家该怎么过?然后拿起手机向旬阳人文学会的乡友们群发短信:“牵挂家乡贫寒家,美酒佳肴怎咽下?大家献爱一点点,插翅即去救援他!”

正月初九这一天,杨厚根从西安出发,和几位志愿者带上棉被、衣裤、挂面、水果、熟食等物资,翻秦岭、越汉江,直入巴山深处的双河村。了解到龚文典没有子女,也没有亲戚,和老伴两个人生活,当时杨厚根心里就拿定了主意,“这两个老人我是管定了。”

看不下去别人受可怜

杨厚根向记者回忆道,当时龚文典的家可谓“没什么有用的东西”,“我心里一酸,眼泪就流下来了。我这个人看不得别人受可怜。他年纪和我父辈相当,日子过成这样,能不让人揪心难受吗?”

原来两位老人平时和村里乡亲几乎不接触,又不愿住进政府的敬老院,所以过着清苦和外界隔绝的日子,碰到陌生人,除了没有话,老伴都会躲进屋后的树林里。

杨厚根向镇政府领导和村干部表达了两位老人养老生活的担忧,得知政府将给两位老人维修房屋、落实低保、改善生活的保障措施后,杨厚根才和志愿者一行离去。从那以后,他委托老家的姐姐一家经常询问龚文典的生活情况,需要什么就给及时添上,每年还要回去两次专程看望两位老人,办事到安康也要尽力绕道去老人家里坐一坐。

在杨厚根的老家旬阳县赤岩镇赤岩村,村里的乡亲告诉记者:杨厚根从小就为人厚道,甚至有人背后叫他傻根。被熟知的两件事是:14岁那年,他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路上步履艰难的回家,自己又累又饿,却绕道用架子车把老人送了回去;还有一次砍了40斤柴火,在街上卖了两角钱。用一角钱买了馒头,自己闻了又闻,摸了又摸,正准备吃时,看到面前站着一个残疾老人盯着馒头流口水,他把馒头全部递了过去,自己饿着肚子回了家。大家都笑他太老实,杨厚根却说自己年轻还能挣钱,可那位残疾老人却不行。1989年秋天,邻近念皇村的一位老人流落到杨厚根所在的村里,“是我一个熟人的父亲。儿子不孝顺把老人气得离家出走。当时老人小便失禁,裤裆全是湿的,尿臊味很重。”杨厚根把老人请进家里住下来,给老人理发、洗澡,换上新买的裤子。

在给老人洗衣服时,手下滑腻腻的感觉和扑鼻的气味让杨厚根连连作呕。“老人这样的生活根本谈不上质量,更别说享福了。”村民让他别管闲事,杨厚根还是坚持让老人吃住在家里。10天后那位熟人终于受不了乡亲们的谴责,主动上门接走自己的父亲,临走留下一句话:以后一定好好照顾老人,否则我的脸皮都让你扒光了。

救了大家失去了弟弟

其实杨厚根的热心肠秉性,也让他留下终身遗憾。那是1996年10月18日,他在赤岩镇街道上租赁房子开办照相馆,黎明时分,房东带过来工人要加固房子。杨厚根就把六弟叫过来“搭把手”。

早晨七八点的时候,杨厚根查看房屋后墙其它裂缝情况,突然发觉在五六秒的时间,墙体上又多了一条5厘米长的细线裂缝。他立刻意识可能要发生山体滑坡,连忙向楼上楼下住户大喊:“楼房要倒了,赶快跑!赶快跑!”接着又挥手让隔壁学校操场的七八个玩耍的学生跑远点。正在这时,一队正在马路上晨练的学生队伍跑了过来。杨厚根张开双臂大喊:往回跑!

就在这时,三层楼轰然倒塌,摔落在地的屋顶距离杨厚根所站的位置不过5厘米。妻子从地上爬起来抱着他吓得直哭,说自己多亏被一股气浪推了出去,否则自己和腹中怀着的孩子可就全完了。看着眼前的一片废墟,杨厚根从后怕中缓过神,才想起自己弟弟还没看到,连忙和幸存者一起刨挖搜救,又救出三名伤者,但最后挖出的却是六弟的遗体。

事后大家发现杨厚根因为声嘶力竭的呐喊,已经失声说不出话,右臂肌肉拉伤一个多月都抬不起来。“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就没喊我媳妇和六弟跑呀。主要是想不了那么多了,完全是出于一个常人的本能反应。再说事故发生太快,前后就十几秒的时间,容不得考虑。”

虽然杨厚根此举救了上百人的生命,但失去弟弟让他感觉心里欠下一辈子的感情债。“我这个六弟人太老实了,就是那种指东永远不会向两边转弯的笨人。要说后悔,那就怨我真不该把他也叫来帮忙。”

1995年赤岩镇发洪水,本镇朱太先的两个儿子朱宁军、朱宁勇放学回家过木杆桥时,朱宁军看到桥下洪水,腿一软掉进了激流,很快被洪水卷走,一河两岸上百人都大喊快救人,却无人敢下水。正在吃饭的杨厚根闻讯从三楼阳台跳了下去,在距离深潭四五米的地方将朱宁军救了上来。

就在大家为这成功的一幕叫好时,朱宁勇看到哥哥落水的样子也吓傻了,紧张害怕之下,一个哆嗦也掉进了洪水里。杨厚根随即又跳进河里,把他也救了上来。事后人们才发现,杨厚根是从7米高跳下来的,落地处被蹬了两个深坑。

做善事要大家一起参与

杨厚根离开旬阳县城近十年了,有关他扶危救困的故事还在当地口口相传。无论是走村窜乡流动照相,还是在镇上开办旅店,他的营业场所都是公开的“爱心驿站”,而在陕西、湖北交界处闻名。赤岩镇是连通安康市区、旬阳县城和湖北省的交通枢纽,有五保老人、特困户找上门,见了有困难的人,他都会去帮助,哪怕只是几元钱、几斤白糖。

盲人汤昌树一提起杨厚根就称“大善人”。他是重庆云阳县石门乡广益村人,2003年冬到赤岩镇谋生时,又冷又饿,身上只剩下几元钱,看到路边有家旅店但是不敢进去。“我强调自己没有钱,他说那就不收钱了。还调好热水让我洗澡,拿来干净的衣服让我换上,还让他媳妇煮了一碗肉丝面端过来让我吃。”

白吃白住20多天后,汤昌树还是没找到工作,就这样在杨厚根家的旅店里一住就是四五年。“他还帮我找活干。在我再三要求下,才答应每天只收5元钱的水电和成本费。”有了杨厚根的帮助,汤昌树在赤岩镇安了家,再也不走了。

赤岩镇的石德权对于杨厚根的善行义举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父辈家境贫寒,但是人穷志不短,正直、善良、家风好。他父亲乐善好施,是方圆七八十里出了名的大善人。”杨厚根一直记住父亲说的一句话:你能帮助别人,说明你的人品高,能力强。他说父亲的好名声感召着他要把好事做下去。

在杨厚根的带动下,他的外甥、侄子和妻子及许多朋友、熟人,都养成了“随手帮”的好习惯。但让杨厚根最得意的还是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把双目失明的九旬老母和一位精神病弟弟带在身边照顾着,他的妻子石太琴是旬阳县十大孝星。“想要做好事怎么也会有机会。先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做起,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有人问杨厚根靠什么坚持善行几十年初衷不改,他愣了一下拍着胸口说:就图个良心过得去罢了。文/图本报记者孙涛

新闻推荐

银行开展员工家属交流活动

为增加员工家属对招行的了解,倡导员工能够健康生活、快乐工作,近日,招商银行西安长庆西路支行利用周末班后时间组织开展了员工家属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安排所有家属参观支行...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