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殡葬改革助力文明陕西 构建殡葬行业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7月16日,“深化殡葬改革助力文明陕西”构建殡葬行业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研讨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郭惠敏,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陕西日报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欢院,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张文亮出席本次研讨会并讲话。
在研讨会现场,西安市殡葬服务中心、西安凤栖山人文纪念园分别就各自在公益公墓与践行殡葬改革方面的工作作了汇报发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杨立川,西安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副处长任龙等专家学者分别就“殡葬行业惠民政策及帮扶对象扩大化”、“殡葬行业帮扶项目常态化”等方面进行主题发言。
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张文亮表示,此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必将对推进陕西省殡葬改革、节约殡葬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创建文明殡葬新风尚,减轻群众负担,大力推进生态殡葬、绿色殡葬、阳光殡葬、惠民殡葬的管理体制,加强殡葬行业的监管,完善殡葬行业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殡葬救助制度,弘扬先进的殡葬理念和殡葬文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助力文明陕西起到显著的作用。
省民政厅副厅长郭惠敏
调动各方力量加大殡葬改革
省民政厅作为殡葬改革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动殡葬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多年来,陕西省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分别达68个和76个,城市公益性公墓从无到有达到65个,殡葬服务条件和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对困难群众建立殡葬救助制度,效果很好。
但也要同时认识到陕西省殡葬改革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火化率较低,乱埋乱葬、滥占耕地现象严重,重殓厚葬旧风盛行,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现象滋生蔓延,不文明祭扫现象仍比较普遍,殡葬行业监管缺失,未批乱建墓地陵园、非法集资现象屡禁不止等。
为此,陕西省将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全省殡葬改革的推进步伐,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网络;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职能,加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殡葬惠民政策,逐步扩大惠民殡葬政府覆盖范围;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推动殡葬改革的合力,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
西安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副处长任龙
推进惠民殡葬致力阳光服务
西安殡葬行业着力打造“阳光殡葬”,从2012年出台政策对困难群众实行殡葬救助,截至今年6月底,共救助困难群众3362人,从2012年9月开始全面建设以骨灰堂为主要载体的公益性公墓,截至今年6月,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城乡公益性骨灰堂34座,可提供骨灰安置格位44万余个,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全覆盖,今后将要进一步致力于阳光服务,公益性服务建设,将规范公墓管理法制化,严格规定经营性公墓性质、审批流程等,大力倡导并鼓励树葬、花葬等生态、绿色葬式葬法。葬式改革要体现生死共尊,在节省土地的基础上,方便祭祀,减轻群众负担。强化制度设计,实现殡葬公益性。此外,要保障改善民生,提高殡葬覆盖范围。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自愿申请原则。西安殡葬行业要汲取兄弟行业的工作经验,创造阳光工作形象,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
讲科学尚文明通过经济杠杆作用
张宝通表示,推进殡葬改革要正确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我国在解放初期开始就一直在提倡火葬,而改革开放以来,科学宣传减少,陈风陋俗回潮,墓地比房产还贵,导致“死不起,葬不起”的社会现状。要建设科学社会,坚持宣传,不忘初心,注重厚养,而不是厚葬,只有这样,殡葬改革才能与时俱进;要宣扬文明,摒弃愚昧,目前陕西火葬普及率较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建议政府尝试通过经济杠杆作用,比如基本殡葬服务费全免,实现公益化殡葬服务,加快殡葬文明改革,只有正确处理好以上两者的关系,才能使陕西省殡葬业真正走在国家前列,存在决定意识,必须要天天宣传,把新的殡葬理念不断普及,殡葬改革才会不断深化,实实在在推行,社会上一些陈风陋习才会慢慢改变。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立川
利用现代媒介引导现代丧葬文化
从文化的直接承载体来看,我国的殡葬文化主要属于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殡葬文化的传播也就自然成为家庭文化传播的部分内容,家庭传播在殡葬文化传播方面最为有力,具有终身性、模式性、潜在性、亲情性、习惯性、神圣性以及高效性等特征,一个人在少儿时期就形成了丧葬观念,如何利用现代媒介引导现代丧葬文化?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的优势,辅之以网络新媒体,借助于和丧葬文化相关的民间节日强化现代丧葬文明的传播,形成社会议程,强化传播效果,通过现代传媒的传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利用网络媒介传播的互动性、讯息的海量性特点,促进现代丧葬文化的传播。
西安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许永安
建立殡葬行业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从社会进程和殡葬行业发展的角度看,现行殡葬惠民政策针对性强,但范围小的问题依然存在,缺乏一体化服务,导致公共服务有限。在一体化公共服务成为现在新趋势的前提下,如何得到有效解决呢?西安市殡葬服务中心的成立就是在这个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
服务中心是今年年初经市民政局批准的社会服务单位,下设“一个大厅、四大中心”5大功能机构,一个大厅指的是接待咨询大厅、四大中心分别是调度配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公墓推广中心和殡仪延展服务中心。力图从5大机构的建设中,将西安市殡葬服务中心逐步打造成为西安具有全面性的殡葬服务平台。积极实践“互联网+殡葬服务”,搭建具有全程化、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公众化、平民化显著特征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
希望通过社会各界力量的努力,助力建立殡葬行业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西安市殡葬困难群众的丧葬问题。以政府政策补助、殡葬企业让利、社会多渠道捐助三个层面入手,依托服务平台的搭建,形成补、降、捐为核心的社会公共救助平台的基本模式。呼吁政府、殡葬企业等更多社会慈善力量关注殡葬行业,建立起具有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殡葬行业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为此,我们探索组织西安各家殡葬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安心工程组委会”,让更多的殡葬困难人群得到殡葬救助,通过政府的政策补助、殡葬企业让利和社会多渠道捐助三个层面实现对殡葬困难群众的全免费救助。打破传统的服务壁垒、针对殡葬困难人群实行有效的一体化的社会救助,比如“遗体免费接运、免费冷藏、免火化费,以及基础墓位的免费提供救助”,通过公益性殡葬救助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救助资源的横向拉通,让老百姓享受一站式服务。文/本报记者高峰张艳芳图/本报记者陈飞波
新闻推荐
为加强对按揭贷款客户基础信息的核实管理,全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防范道德风险,近日,民生银行西安分行借助95568客户服务专业平台进行放款后电话核实回访工作。电话回访工作重点围绕客户在该行申请按...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