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另类网红“魏老根”

三秦都市报 2016-07-23 11:56 大字

魏老根自费出版书籍,传播传统文化

新闻提示:在陕西,只要提起魏老根,大家眼前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头戴黑色礼帽,身穿红色唐装,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是咸阳文人圈里的名人。他把陕西民间谚语和顺口溜常常挂在嘴上,走到哪里说到哪里,诙谐幽默,让人捧腹大笑。

“秦始皇是个能行娃,横扫六国统天下。修筑长城几万里,死了还领秦兵马……”文人骚客做不出来的顺口溜,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嘴里出口成章。魏老根通俗幽默的表演,向人们展示了陕西方言原生态语言魅力,更赢得周围群众的喜欢。由于他的表演风格和周立波的脱口秀有相近之处,被不少群众誉为陕西版的“周立波”。在咸阳当地也流传着“东北有个刘老根,西北出了个魏老根”这样的说法。

古桥遗址和“深圳游”碰出火花

魏老根,本名魏兴。7月20日,记者前往咸阳见到了魏兴。这个肤色偏黑、满脸沧桑,身着灰色短袖、深色裤子,说着地道秦腔方言的“魏老根”,将一个“老陕”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提起“陕西版周立波”“西北的魏老根”等称号,魏兴哈哈大笑后说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搞沙河古桥风情园、魏老根艺术团这些,全靠朋友帮忙。我要挣钱但不为钱活着,挣钱是为了把咱老祖先留下的好东西发扬光大。”

今年已经63岁的魏兴是受过苦经过磨难的人,他出生在渭河北北杜镇一个老革命家里,年轻时务过农、当过生产队长、做过电影院放映员和经理。那么,为什么后来改行做文化产业经营者、建立沙河古桥风情园?这还得从沙河古桥遗址与魏兴的“深圳游”说起。

被评为198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沙河古桥遗址,在咸阳钓台镇王道村南,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年代最远的木结构的桥梁,在世界交通史、桥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考证,这两座战国晚期和秦代的桥,很可能就是当时的渭河桥,由于渭河改道,河道的位移而逐渐被人遗忘,但那根根粗壮木桩、重达2-3吨的巨型铁板,在默默地述说着它曾经拥有的辉煌。

沙河古桥遗址发掘公布之后,引起了魏兴的极大兴趣。1996年,秦都区组织有关部门到广东招商,魏兴参加了招商团并到深圳参观了“世界之窗”。看到深圳人在平地上造景观,挣了很多钱非常成功,魏兴就在想:陕西人守着这么多文化宝贝却依然落后,真是很可惜。

“就像沙河古桥的遗址,实施保护性开发,就可以在保护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游客,是件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呀!”看着家门口的沙河古桥遗址,想着“深圳游”的所见所闻,魏兴可谓是大受刺激。打从南方回来后,魏兴便将自己的开发思路反复建议给当地政府领导,但由于当时政府部门不得创办新的经济实体,魏兴只好个人挑头承办,找亲戚、托朋友,想方设法从民间筹集资金。在项目通过评审后,2003年5月,魏兴带领他的人马进驻到沙河古桥旁,开始了艰难创业。

“西北魏老根”名声大噪

那时候的沙河古桥遗址河谷内杂草丛生,沙丘堆浪,荒芜一片。而面对资金不够、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事都需要人工来做。“我们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条件下,靠人生生地挖出了一个七八亩的湖。”说起那些年建立风情园的辛苦,魏兴至今记忆犹新,好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休闲娱乐设施相继竣工,风情园逐渐完善。

在魏兴所兴建的风情园内,有些项目几近失传,属于非文物性的、抢救的文化遗产,比如打嘎、打猴。有些项目极富有传统地域性,又如狗撵兔、斗鸡、驴拉水车、打秋千、打夯、社火、竹马,其狗撵兔表演项目属国内首创。200平方米斗鸡馆陕西第一,所建的现代化体育设施攀岩净高12米,相当于四层楼房的高度,这也属于西北之最。还有女子泥池摔跤,其表演精彩无比。

此外,魏兴还成立了“魏老根艺术团”,充分挖掘、搜集一些遗落在民间的陕西文化,发挥着自己“好口才”的优势,通过编唱和表演的民俗话本来进行陕西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他的顺口溜,在咸阳已经大有名气,被不少人熟知。

在魏兴的脱口秀中,有“庄稼活的是节气,人要活的有骨气。与人争的是志气,切莫与人争闲气。东有临潼兵马坑,西安跟着扬名声。咸阳沙河古桥园,将会大的没边边。西部开发号角响,陕西愣娃要登场”这样打趣的;有“……政治在北京,经济在上海,商贸在广东,文化就是咱们陕西。炎帝、黄帝、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等,哪个都是威名远扬!姜太公、商鞅、李斯、张良、萧何、魏征等等,哪一个不是千古名相……”这样宣扬秦文化的;有“……从此秦人端老碗,碗里都是biangbiang面。辣子要红醋要酸,缺了辣子就弹嫌……”这样介绍老陕美食的,等等诸如此类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在魏兴的嘴里隔一会就能蹦出一段儿来。

陕西历史、现实生活被魏兴用地地道道的陕西话、通俗幽默的表演演绎得活灵活现,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东北有个刘老根、西北有个魏老根”的口碑不胫而走,魏老根也在省内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上频频亮相,名声大噪。

要把秦文化推向全国

有意无意之间,魏兴成为原生态文化的传唱者。“中国文化的根在陕西,我的根也在陕西,我要把秦文化推向全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的秦腔,崇尚我们的秦文化!”这是魏老根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一个梦想,他说他之所以穿着唐装,只用陕西话演出,就是想弘扬秦人文化,鼓舞陕西人的斗志!

除了顺口溜,魏兴还在别的方面尝试着创新,想为宣传陕西民俗文化出点力。2006年,魏兴在了解了华阴老腔后觉得华阴老腔是一个非常好的民俗文化,值得大家去关注,于是他便组了一个班子,在风情园里坚持唱华阴老腔一年有余,期间还带着一班人马走出陕西前往兰州,在外地唱起了陕西华阴老腔。随着华阴老腔逐渐被人所熟知,魏兴感到非常开心:“只要能将咱们陕西的各种民俗文化宣传出去,我甘愿做‘人梯’。”此外,魏兴自费出版了《西北魏老根话本》,以通俗谚语、民谣介绍着陕西的地方民俗;还在2012年组建了“魏老根剧场”,与他的朋友们致力于表演各种民俗文化节目、送文化下乡,至今已表演节目近400场。

在接触华阴老腔期间,魏兴看到那些老民间艺人们用敲击板凳、老碗的方式来伴奏,他觉得非常新鲜有趣。他甚至有了结合关中文化特色创新出一种乐器的想法。

经过思考,魏兴决定要做一个快板机。那个时候,魏兴自己在家里设计了三种快板机的草图,分别是通过击打、拉拽、旋转来发出声音。图纸做出来,他还“三顾茅庐”去寻求泾阳县一位老木匠的帮助,最终请到了泾阳县太平镇骆村的老木匠陈彦辉,陈彦辉同意了进行快板机的木工制作,“一开始没把握,后来弄清原理才敢接活。”

在一开始的合作中,为了让两人的设计理念和制作理念相融合,魏兴经常往村子里跑,跑得最多时一月曾去了泾阳县10多次。通过一番努力,魏兴设计的这个快板机终于做出来了,他透露,这个快板机从原料到制作花费了几千元,尽管有一些地方仍需改进,但是只要想到能通过这种新的方式演绎传统民俗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让快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他就感觉非常值。

脱口秀让花甲老人成“网红”

“我是陕西咸阳人,能说秦语,唱秦腔,做秦人,我感觉很骄傲!”在和魏兴的交谈中,魏兴多次流露出自己对陕西话情有独钟、对陕西民俗文化如视珍宝的情感。而为了能更好的宣传陕西民俗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陕西,魏兴开始四处奔走,联系志同道合者一起用新媒体做“魏式”系列视频。

2015年7月,在魏兴和他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20余集以陕西民间传说、谚语等为题材,传播真善美为主题的魏老根“魏式”视频终于做出,在优酷、土豆等各大网站上线,不仅深受陕西人喜欢,成都、广东、新疆等地也开始陆续传播。

魏兴说,最初联系到朋友一起合作做视频时条件艰苦,炎炎夏日里,他们几个人就窝在一个仅仅20个平方米、没有空调、室内温度高达40℃的小房子里制作节目,即使光着膀子仍是热得慌,“幸好视频出来有人看、有人留言,这证明我的尝试没有错,也算是没有白吃苦。”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魏老根”相关视频,看过后发现,这些视频内容以挖掘整理三皇五帝夏商周以来的民间传说故事、神话为基础,通过陕西方言说唱的形式表现,如《渭河水是怎样变浑的》、《大雁塔的来历》等,并配有字幕。对此,魏兴说,陕西民间传统文化充满魅力,不仅应该让本地人了解、传承,更应该走出陕西,让更多外地人了解陕西。“因为时间、资金等问题,目前视频精细程度还不够,我们只能先初步做成一个模式,之后再慢慢往专业化道路发展。虽然现在有很多脱口秀节目急功急利,以庸俗甚至不健康的内容来吸引眼球,但这些最终都会被人们摒弃。”魏兴说,现代社会里很多人已经慢慢远离了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他搜集整理演绎这些,就是要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

当被问及这些年做这些文化产业工作赚到多少钱时,魏兴苦笑着说:“赚钱?这些年为弄这事,倒贴进去了几十万!没办法,就爱做这事,而且这事总得有人做嘛,总不能眼看着文化被漠视而无动于衷啊。”目前,魏兴正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希望有识之士能和他一起挖掘、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文/图温琳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中考咨询会场面爆棚 专家: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中考咨询会现场“咱们学校今年录取的预估线是多少?定向生招生计划有吗?招多少人?学校可以住校吗?”7月23日,由西安教育考试中心举办的今年中考公益性咨询会在西安革命公园举行,130多所高中、职高、中职...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