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人露“绝活” 泥塑屈原过端午
老人正在制作泥塑屈原 本报记者王晓峰摄
本报讯(记者李佳)吃粽子,带荷包,看龙舟比赛,在不少人看来,这些可能就是端午节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标配”。但对于泥塑艺人刘来田来说,这个端午节又有几分独特——他通过泥塑屈原形象纪念端午,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和喜欢泥塑这门老手艺。
昨天下午,记者在刘老先生家看到,一块特制的黄泥,几种简单的工具,加上他二十几年的泥塑经验,不大一会儿,屈原造型的轮廓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经过几番精雕细琢,一个鼻梁高挺、表情严肃、身带佩剑、衣袂飞舞的屈原大夫“复活”了。
刘来田长安区侯官寨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从小就对泥塑、面塑非常感兴趣的他,如今已是有着20多年泥塑经验的泥塑艺人了。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经过他的手一捏,便成了有思想有性格有情绪的活物。以往遇到传统节日,刘老先生都会做一些应景的泥塑作品,算是一种对传统节日的纪念。今年端午节,刘老先生突然想到了捏一尊屈原的塑像,也来烘托一下节日的气氛。
刘来田说:“泥塑屈原还是第一次尝试,不过只要认真观察人物图片,算好人物的身高比例,真正做起来并不难。在整个泥塑过程中,最难刻画的就是人物的神情。屈原一身傲骨,因此神情是这尊泥塑的灵魂。”
对于第一次泥塑屈原形象,刘老先生还有不少遗憾,他告诉记者,一尊泥塑作品,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和领悟非常重要。比如,这尊泥塑屈原,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不完美的,但对他而言却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一片敬意。
除了用作品纪念端午外,刘来田老师傅也有着和时下大多数老手艺人一样的困扰。他说:“我现在做的泥塑,在咱长安区也没有几个人擅长,西安市也没有几个人精通,如今干这行的越来越少,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让这门泥塑手艺能继续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姬娜实习生罗展)6月12日,西安城南客运站售票系统升级完成,这意味着,购买省际班线客运车票已实行实名制。12日上午,旅客杨女士购买了一张前往四川南江的汽车票,售票人员将杨女士的身份证...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