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驱动品质高新——西安高新区成立25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西安高新区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 让企业办事更方便 让居民生活更舒心

三秦都市报 2016-06-15 19:42 大字

出行更畅通了,交通更加便捷了;一大批公租房项目竣工,保障性住房圆了越来越多人的安居梦;家门口就是名校,孩子上学也不用发愁了;15分钟,就能到达医院,看病再也不难了……

发展为先,民生为本!老百姓关心的就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

西安高新区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承载区,25年,“高新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10万元起步资金到年工业总产值6700亿元,从一无所有的荒郊野外到“两带两城五区八园”格局。同时,也在不断刷新着“高新高度”,25年来,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成为国家开发区战队中强有力一员,全国第九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这些发展成果,在西安高新区,都变成了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让高新区民生工程实施起来更有底气。

25年发展,是高新区不断优化城乡统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软环境的建设史。品质一流的高新教育,涵盖了治污减霾、缓堵保畅、保障民生等多项工作的民生工程,促进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让企业办事更方便,居民生活更舒心。

生态、宜居、人文的“高新温度”温暖着每一个在高新奋斗、生活的人。

“高新教育”名校品牌誉满三秦大地

区域潜力在产业,城市未来看教育,教育也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关系着每个孩子的未来。

“高新一小新建校落成启用,孩子上学就方便了。”家住高新路的王女士说,西安高新一小作为高新区第一批建设的学校以其优良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高新区孩子入学的重要选择之一。

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必须以世界一流的教育作支撑,让区内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是西安高新区义不容辞的责任。20多年来,高新教育已成为西安、陕西乃至全国的一个重要品牌,“高新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仅教育规模不断壮大,教育质量更是有口皆碑。

目前,“高新教育”已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程覆盖,公办、民办两翼齐飞,国内、国际教育并存发展的教育格局。以高新一中、高新一中初中校区、高新一小、高新一幼等为代表的“高新教育”品牌,不仅成为展现高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成为全市、全省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市、全省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标杆和榜样。

为了缓解区域入学高峰压力,高新区积极推进高新六小、鸿基新城学校、高新第二学校扩建、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新建、锦业公寓幼儿园等10多个项目建设,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不断完善教育链条,未来还将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让更多区内居民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安居乐业 配套完善居者有其屋

住房问题是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所需。一套住房,不仅是群众的物资需求,也是对“家”的精神依托。

作为高新区最早交付的公租房小区,蓝博公寓B区已成为了市民的“暖心房”。

西安高新区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根据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设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保障房,以解决新就业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

“十二五”期间,西安高新区已规划建设4个公租房小区,总投资35亿元,规划用地300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1.7万余套公租房,可解决5.2万名区内就业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

完善配套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而为体现保障性住房优质服务这一特色,高新区公租房的规划定位按住宅公寓模式建设,户型设计为单居室、一室一厅以及宿舍类为主,水电气暖网入户,基本生活家具一应俱全,基本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条件。此外,公租房小区还配置有健身设施、篮球场、阅览室、自助式银行、餐饮、超市及干洗店等配套设施。

在规划建设中,高新区优先确保公租房用地,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充分考虑用工单位和就业人员对交通、就业、就学、就医等需求,合理布局。新落成的公租房建筑设计实行节能环保和集约节约用地。

放心医疗 “15分钟医疗圈”缓解看病难

2015年12月11日,由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导投资建设的首个大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枫林绿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为在高新区工作和生活的人提供优质、便捷、专业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这也标志着高新区“15分钟卫生服务圈”建设打响头炮。

这也是西安首家由开发区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投资超1000万元的服务中心,位于西安文理学院北门,占地4200平方米,80名医护人员可为辖区8个社区近10万人提供服务。该中心与西安市第一医院合作,全年24小时无假日接诊,将从“坐堂行医”切换为“进区入户”模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规划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从而打造“15分钟卫生服务圈”。这样的布局,将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网络,为缓解“看病难”探路。

不久前,西安国际医学城启动建设,2018年有望在西安高新区落成,它将携国际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打造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医疗康复新模式。以后,依托云健康平台,陕西十地市患者将享受到大医院国际级专家的诊断,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缓堵保畅 便捷出行里的幸福感

缓堵保畅工作事关群众根本利益,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西安高新区树立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抓好各项缓堵工程建设,交通管理及停车秩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宣传教育,倡导低碳、文明出行,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齐心协力为市民创造便捷的出行环境。

作为西安市缓堵保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自2014年起,高新区便着手启动公共自行车网络建设,到2015年底,高新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遍布全区。

如今,骑行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高新区一道亮丽绿色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上了这种低碳环保、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只需轻刷已开通公共自行车使用功能的长安通卡,就可租骑公共自行车,享受低碳健康的绿色出行。

按照规划,高新区将大力推动“公交都市”建设,实施城市公交的“企业直通车”计划,切实解决软件新城、综保区、草堂基地的“出行难”问题。

为着力解决机动车乱停放、占道经营等当下影响高新区大环境的突出问题,高新区创新举措,在区域内庄严巷、科技五路、光华路、科创路等路段设隔离栏5000余米,隔离墩、隔离柱、钢管桩等1000余个。

未来,西安高新区将力争使得道路及水、电、气、暖建设纳入省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体系工作中。重点对木塔区域、鱼化区域、综保区、长安通信产业园内以及西三环以西的道路建设进行续建改建,打通11条断头路,有效缓解道路梗阻现象。完成西太中央商务区、软件新城等重点区域的主干排水管线建设。

发展成果与民共享,在西安高新区,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多年来切切实实的行动。

马东芳 周书养 周婷婷

新闻推荐

对外交流50年 陕西文物巡游世界150多个城市

在美国加州圣安娜市宝尔博物馆,参观者观看展出的秦代跪射俑人文频道二维码考古旁听生兵马俑考古项目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社会奖2000多年前,张骞从古长安出发凿空西域,连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开辟...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