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岁女娃将随父徒步走川藏线 记者调查五成以上家长支持“中国最小背包客”

三秦都市报 2016-06-18 12:06 大字

中国最小背包客(网络图片)

■新闻提示

从没上过幼儿园,1岁零3个月起就跟随父母徒步旅行,一年中有六七个月都在吃野菜、睡帐篷、每天步行十多公里。6月15日,一组名为“4岁女孩随父徒步走川藏线”的消息在网络上持续升温。

照片里,4岁女孩雯雯的瘦小身躯上背着鼓鼓的登山包,膝盖双双受伤,这样的“虎爸”式教育让不少网友都惊呼残忍。然而不少孩子家长却表示,这样的方式并不是不可取。

关于父母教育子女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虎爸”的做法,网友不禁质疑,难道真的每天暴走10公里就能塑造孩子的性格了吗?在“虎爸虎妈”式教育试验越来越多的今天,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的界限到底何在,应该释放天性还是应该努力刻苦?

4岁“最小背包客”到底刺痛了谁?

6月14日,来自江西上饶的“中国最小背包客”雯雯随父亲到达成都,刚刚结束山东徒步,虎爸潘土丰想再带着女儿挑战一次川藏线。

本应是在校园里的年纪,雯雯却从来没有读过幼儿园。

6月12日上午,潘土丰和雯雯从江西上饶出发,坐了30多小时的硬座火车来到成都,准备用两个月的时间徒步穿越川藏线。

虎爸潘土丰的教育方式,引得不少网友都直呼太过残忍,“就算很多东西课本里学不到,但这样的磨练方式太过极端。”“明显就是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孩子,并不在乎孩子真正想要什么。”等等,网友的观点众说纷纭。

潘土丰夫妇都是高中毕业,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在摸索的阶段,然而对于让雯雯徒步旅行不上幼儿园这件事情上,两个人的观点却是出奇的一致,“要让孩子吃苦才能学会珍惜,学会独立,这些东西课本里都学不到。”

对于潘土丰的做法,家住北郊的一位9岁孩子的母亲李楠告诉记者,“先不说这样的方式到底会对雯雯的未来产生怎么样的影响,1岁就开始徒步,4岁的时候就每天徒步十几公里,这样的暴走能保证孩子的身体正常发育还是未知数,何况不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决定也太极端,太片面,即便想锻炼孩子,完全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游泳啊跑步啊打球啊,都可以。”

而90后的母亲小龚则认为,“六岁之前,我也支持我的孩子尽情地玩耍,但我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对我而言这样的方式有点过火,何况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阶段,这样高强度的徒步对孩子身体不好。”

4岁小女孩每天徒步10公里,到底是磨砺孩子意志还是家长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她?几天来记者随机采访了100位家长,年龄层次在20岁到60岁之间,以简单问卷的形式,地点分别选在幼儿园、学校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拦访。

结果显示,58%的受访市民都支持虎爸潘土丰的做法。

90后的小李说,“这样的做法挺酷的,我小时候我爸要是也这样带我,那现在我早都走遍中国了。”34岁的吴女士也说,趁着孩子还没进入校园,多带孩子走走看看,一来对孩子是一种锻炼,见更多的世面,再者也避免孩子过早地进入校园,拘泥于课堂上老师教的东西。

“我挺支持这样的做法的,这些东西的确像这位父亲说的,孩子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最好的教育就是在路上,虽然说读书万卷,但还是应该适当的带孩子多与社会接触接触。”49岁的闫先生说,他觉得最好的教育,就是在路上。

与之相反的,今年60岁的胡阿姨今年刚抱上外孙,在她看来,这位虎爸的做法有点“吓人”,“小女孩那么小,就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

虎妈教育:学习成绩好才是成功

与虎爸潘土丰的教育方式完全相反,家住八府庄的朱女士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要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

曾在3月份,一位北大毕业的虎妈为9岁儿子制定的18小时作息表,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这样虎妈式教育的出现,让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找到了施行高压管理的借口,“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这句话也常常挂在朱女士的嘴边,自从有了女儿甜甜(化名)之后,朱女士甚至辞去了工作,在家专职抓起了孩子的教育。

“英语班、书法班、钢琴课、奥数班、绘画班。这些一样都不能少。”朱女士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定要让她从小就什么都会。

“其实我也知道孩子辛苦,才上小学四年级,但是现在不努力,等以后长大了就来不及了,大家都步步紧逼的,我也不能松懈,现在辛苦一点,等以后就会觉得轻松很多。”许多家长也像朱女士一样,尽管知道自己的做法可能不太妥当,但是还是会找各种各样都是为了孩子的说辞,并不会有丝毫松懈。

对于家长这样的做法,陕西省著名心理学专家高春鸿认为,“尽管都是借着为孩子好的理由,但其实也折射出许多为人父母者在社会中强烈的不安感和焦虑感,他们希望插手孩子的人生,让孩子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至于早早地被淘汰。”

而对于妈妈高强度的“打压”,甜甜自己认为,“其实我也知道妈妈是为了我学习好,但有时候我真的挺累的,每天六七点就要起床,在学校上一天课,4点多放学了还要去补习班,晚上回家不仅要做作业,还要完成妈妈额外布置的任务,睡觉都到十一点多了,而且一周五天排的满满的,就连周六也要去上奥数班,根本没有时间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我倒是觉得不必要把孩子看得太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毕竟才上小学,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该玩的时候就该让孩子尽情去玩。”9岁孩子的母亲李楠说,她觉得学习完全看孩子个人的兴趣,不必要硬逼孩子。

在记者的街头调查中,不少家长还表示,在即将到来的暑假中,会让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以前我也对孩子很严厉,但看到网络上不少家长各式各样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也自我检讨,比如以前暑假,我都给他报了一堆班,但今年我全听他的,孩子想干什么,我们就陪他去,想旅游我们就全家开车去。”成先生说。

孩子教育应该“因材施教”

面对各式各样的教育方式,不少家长都各有各的见解,不论是虎爸潘土丰的吃苦磨练意志的方式,还是朱女士想培养孩子当学霸的方式,许多父母都觉得“太过极端。”

早在几年前,“虎妈式教育”的出现,让不少家长都找到了给孩子实施高压管理的依据,越来越多的真实案例让网友们忧心,究竟这些“虎爸虎妈”们都是怎么炼成的,是社会压力还是个人心结?

据记者了解,所谓“虎妈式教育”,主要源于美国一个耶鲁大学华裔教授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严格地执行教育方法中规定的每个细节。

归根结底,教育专家表示,“虎妈式教育”其实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美国延续,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学生要用比较严格的方式进行教导,而西方教育观念普遍认为,让孩子有更多的发展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但显然,虎爸虎妈们对儿女实施的高压管理,早已经超出了‘虎妈式教育’严格并有序的范围。”西安市教育专家周永乐认为,“这几年,出现的虎爸虎妈特别多,各种拿命来拼的教育方式层出不穷,一方面可能有教育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大家对于‘成功\’的理解,还是太片面和单一了。”

在很多家庭看来,成功就是上名校,就是为了一路的鲜花掌声,就是从小就不让孩子贪玩,而必须拼命学习,拿好成绩,不允许有懈怠,甚至都不允许孩子有其他的爱好和打算等等。

与之相反的,许多家庭又过多的注重“素质教育”,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社会,脱离校园。

对于这些虎爸虎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很多发生成长危机的学生,往往都与错误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家长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环境。“应当引导家长从为所欲为到尊重孩子的转变。”孙云晓说。

“虎爸虎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现如今,像朱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少见,然而对于‘虎爸’潘土丰的教育方式,算得上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教育专家周永乐说,潘土丰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存在冒险的一面。尽管有些知识课本里学不到,但课堂和看世界并不矛盾。

对于潘土丰的做法,陕西省著名心理学专家高春鸿说,“不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决定还是有些草率,5岁前孩子的成长任务主要是学会独立,与人交往,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功能结构。”

“他们的自我意识在逐渐萌芽,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但对外部世界没有太多的感知能力,他们更需要培养人际关系,需要在和同伴的活动中一起成长,学会交流与合作,获得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这是他们一生社会化的开始。”

“尽管不反对家长带孩子出去旅行,但5岁以前的孩子更适合在幼儿园接受教育。”高春鸿表示,不少的医学专家都提出,每天步行10多公里,对下肢的影响很大,会导致骨骼的早期钙化,影响身高,小孩子的肌肉承受不起高强度运动。

高春鸿建议,家长多带孩子接触一些现代的文明,比如去博物馆、科技馆、公园等一些好玩有趣的地方。如果孩子本人有意愿,并且能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行的年龄应该在5岁以上,沿途所见其实只是一个视觉的积累,让孩子去感受一下大自然、文化古迹、古道热肠的想法值得肯定。

“但旅行中尽量用车载的方式,要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避免孩子体能消耗过大,不提倡带孩子去云南、青藏等一些挑战生命极限的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大人都不一定适应,更严禁让孩子徒步去旅行。”高春鸿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还表示,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一同摸索。

本报记者李梦倩

新闻推荐

市民街头学习公交安全冷知识

公交车和大型货车拐弯时因为“内轮差”而产生的盲区事故猛于虎,一些乘客下车后“鬼探头”式从车前绕行被撞伤……昨日,西安市公交六公司向市民介绍的公交安全冷知识,事故都曾发生过。一名乘客刚从60...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