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不止有课堂 ——对话最小背包客父亲潘土丰
要徒步走完318国道,靠的是顽强的毅力
6月18日,本报《4岁女孩随父走川藏线》一稿一经刊发,就受到了不少读者关注,有人质疑虎爸潘土丰对孩子太狠心,有人佩服他的勇气,有人好奇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更有人也跃跃欲试的想要带着孩子立刻就出发。然而这些都无法阻挡潘土丰带着女儿徒步川藏线的决心。
雯雯此次跟潘土丰走的川藏线,北线全长2412公里,南线全长2149公里,是川康和康藏公路的合称,起点是四川成都市,途经甘孜县、理塘县、西藏自治区芒康县、林芝县至拉萨市,全线都是318国道。这条路曾被不少驴友称为进藏风景最美,但难度最高的一条线,海拔最高处是西藏的米拉山口,海拔高达5013米。
16日从成都出发,雯雯跟着父亲一路从雅安跨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因为持续行走在路上,6月24日晚上8时左右,记者才再次联系到潘土丰,这时他们正在理塘县一家青年旅社内,准备洗漱休息。
进入藏区首日雯雯出现轻度高原反应
几经周折,记者才与“最小背包客”雯雯的父亲潘土丰取得联系,因为一直在高山区域行走,潘土丰的手机时常没有信号,尝试拨打很多次都处于关机状态。
“一开始决定要走川藏线,并没有太多想法。”电话中潘土丰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连续一整天的行程加上身处高原,他需要休息补充体力,然而还没说两句话,信号又再次中断。
再次接通电话,是在6月26日的下午3时许,潘土丰和女儿还在理塘县,因为海拔太高,女儿雯雯起初有一些高原反应,所以整个行程放慢了许多,并且不少原本打算徒步的地方,他们都选择了搭车。
潘土丰带女儿此次徒步的起点是成都,计划60天的时间,徒步穿越川藏线318国道。15日刚到成都,潘土丰一刻都没有休息,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即出发。
还没等与成都的朋友会合,他们就先在成都市区来了场“实战演练”,他们从所住位于耿家巷的青年旅社出发,一路沿着锦江往前走。九点多出发,快到中午的时候,走到了有着成都特色的民俗街区锦里,“先在市区练习,走上十几公里,因为很长时间没出来,让雯雯先适应适应。”潘土丰说,因为这次的行程要进入藏区,海拔较高,得让孩子慢慢适应。
逛完锦里,稍作休息,父女俩继续往南边走去。6月的成都天气稍有些闷热,雯雯的头发和脊背都被汗水浸湿了,然而潘土丰却坚持让孩子自己走,累了可以在路边歇歇,但必须自己走完全程,他们要去石羊客运站,搭车前往第一站雅安。
下午6点左右,父女俩走走停停,持续走了11公里,但因为末班车已经出发了,潘土丰只好带着孩子在门口搭车,直到拦下了一辆商务车,“如果搭不到车,那晚上肯定就要露营在客运站了。”潘土丰说,在路上就是这样,充满很多变数,所以自己也没有太多计划,就沿着318国道走,走到哪里算哪里。
到达雅安,潘土丰同样找了家青年旅社休息。第二天一大早,父女俩就整装待发的准备开始行程了。雯雯一个手牵着爸爸,一个手握着小手杖,背着自己的行李物品,沿着318国道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有了在成都的热身,雯雯已经习惯了一些,也不再嚷着让爸爸抱,自己累了就停下来在路边坐着休息。
离开雅安之后,他们打算翻越卡子拉山向藏区走,“到卡子拉山的时候,因为海拔升到了4500米以上,雯雯有些轻度高原反应,但很快就克服了。”潘土丰说,因为孩子高反,所以原本一天的行程就增加了一天,让孩子停下来适应适应。
想把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
“其实我也看了网上的评论,大家说我对孩子狠心,但其实我觉得这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潘土丰毫不避讳的提起网友对自己教育方式的评判,谈起了自己的一套教育经。
三秦都市报:为什么会选择不让孩子上幼儿园,是否考虑过孩子将来长大难融入集体?
潘土丰:其实大部分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但我和我爱人是做微商的,业余时间很充足,而且我们两个都认为应该多些时间陪孩子,把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
至于难融入集体,相对来说,我觉得我的两个孩子,反而比其他的小孩更容易融入集体,因为经常带他们出去走走,沿途他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现在不管到了哪里,雯雯都会主动的去找哥哥姐姐玩,甚至和很多十八九岁的大孩子也玩得很好,根本不会找我,到了一个地方,就跟着他们到处去玩,吃吃喝喝,性格反而比不少其他的孩子都开朗,而且没有那么娇气,遇到问题会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还会主动找我商量,这些都是幼儿园里学不到的。
三秦都市报:起初决定带孩子跟随自己一起徒步的初衷是什么?
潘土丰:带孩子出来走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带他们到外面走走看看,走在路上,首先培养的就是他们的吃苦精神,让孩子从小就吃得了苦,这样以后长大才能走得更远。做户外运动,没有一定的毅力,肯定是走不远的,那么在生活中也一样,如果没有毅力,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起初带孩子出来,我们也觉得很辛苦,害怕孩子生病一路上都要照顾孩子,但带出来之后发现,多让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很有必要。而且我们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三秦都市报:对网上的评论你对孩子太残忍,孩子太小身体受不了远程徒步的说法有什么看法?
潘土丰:我觉得其实不是孩子的身体受不了,而是家长根本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我也不是说一直让孩子走,累了不能休息,比如这几天雯雯有些中暑,我就一直留在理塘县,让孩子慢慢适应高原气候,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锻炼。
现在的孩子都太金贵太娇气,你看新闻总会报出中学生跑步晕倒了、孩子上体育课体力不支等等这样的消息,从小在温室里长大,孩子缺乏运动,身体素质肯定跟不上。
而且现在的学校里,女老师居多,男老师少,培养孩子还是缺乏了一些冒险的精神。我的两个孩子身体都很好,大儿子在学校里上体育课跑步之类的都很轻松,而且也不会经常生病感冒,也很有毅力。
当然教育孩子也是因人而异,我们自己有这个时间,也都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但很多家长没有这样的时间,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什么标准。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各方面素质都能过硬。
三秦都市报:会带着孩子走多久?最想去哪里?
潘土丰:只要我能走得动,就会一直带着孩子出去走走。我觉得孩子跟在父亲身边,言传身教的也能学到不少东西,让孩子能有一些阳刚之气。我也想呼吁所有的父亲,不要因为工作忙就疏于与孩子相处,把孩子交给妈妈或者长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和言传身教必不可少。
雯雯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海边,因为可以玩水,现在每次出去,她基本上都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有时候还会自己提出想要去的地方,让我带她去。
雯雯母亲将赶来与他们会合
说是徒步,但其实潘土丰带着雯雯并不是一味的赶路,“原本计划的行程是60天,打算一直徒步走完全程,但因为海拔升高之后,孩子有些高原反应,所以就改为搭车加徒步,并且放慢行程,到一个地方就多待几天,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潘土丰介绍他们此次的行程,“早上一般都是8点多出发,走到下午5点多,然后回青旅休息。不过有时候可能并不是青旅,因为像很多山区里,根本没有住宿的地方,我们就住在藏民的家里,或者小旅馆里,实在没有地方睡的时候,就露营在外面,这次出来,装备带的都很齐全。”
十天的行程里,不断地有路人认出这位“最小背包客”雯雯,6月17日,父女俩走到多营镇的时候,一位40多岁的阿姨认出了雯雯,“这不就是网上说的那个最小背包客么?”
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粉丝,雯雯还有些不好意思,这位阿姨很热络的与雯雯交谈,询问她辛苦不辛苦,并且告诉潘土丰,自己很钦佩潘土丰的勇气,也很欣赏他这样的教育方式,但自己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
6月26日,记者再一次联系到潘土丰,这时候他们已经到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色达县,去参观那里著名的色达佛学院。进入藏区之后,潘土丰就把整个行程的节奏放的很慢,“因为进入藏区,就想让孩子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让孩子多了解当地的文化。”
接记者电话的时候,潘土丰正和雯雯在围观一只土拨鼠,电话里听到雯雯特别开心的又喊又叫,“在学校里哪里看得到这种东西,每一天都和昨天遇见的人和事不同。”潘土丰说罢让雯雯接了电话,雯雯告诉记者,“我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和爸爸一起玩,每天都很开心。”
“其实雯雯最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十来天跟我在外面,还是有些想妈妈的。”潘土丰说,因为大儿子在老家考完试,27日才放暑假,所以雯雯妈妈现在已经带着儿子在来和他们会合的火车上了。
“他们坐火车到昆明,然后搭车,我们最后在四川和西藏交界的芒康县会合。”潘土丰说,接下来他们会一家四口一起走接下来西藏的行程,“其实这样主要是锻炼我儿子,让他多些阳刚之气。”
下一站会考虑来西安
“可能到30日左右,我们就能到达芒康县。”潘土丰说,这么多年一直带着孩子到处走,在女儿没出生前,就带着大儿子走过许多地方,现在基本上除了新疆和西藏,全中国几乎走遍了。
“下一站想要去哪里?有没有考虑选择来西安?”听到记者这么问,勾起了潘土丰不少的回忆,参加户外运动这么多年,几乎在每个地方,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也让孩子一路上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潘土丰在电话里激动地说道,“三年前我们就去过西安了,也是一路走走停停,还去爬了华山,那时候带的是大儿子,也是让孩子徒步爬上去的,并没有坐缆车。”
“这次川藏的行程结束基本打算是7月底结束,如果行程安排允许,真的会考虑再去一次西安,带孩子看看兵马俑,再带着女儿和儿子一起爬一次华山,这样的经历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愿意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并且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让孩子的童年不仅仅只有校园和课堂。”潘土丰说。
文/图本报记者李梦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丹亚魏彤实习生刘娟)6月28日上午,西安市政道桥建设有限公司沥青搅拌厂联合西安秦华天然气有限公司举行了一次天然气泄漏起火事故应急抢险综合演练。演练重点锻炼了西安市政道桥建设有...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