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首届青年散文大赛 今日颁奖 专家点评:一批散文作家崭露头角

西安晚报 2016-05-23 02:10 大字

一元初始,万象更新。时尚六年西凤杯首届青年散文大赛跨越新年,今日即将举办盛大的颁奖典礼。这一次,一篇篇青年散文家笔下流淌之美文,经过来自业界专家评审们的慧眼点评,评审结果终于将在西安揭晓。在众多评审看来,通过本次大赛,将使得一批散文作家在文坛崭露头角。

文章展示着作者宽大胸襟

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委,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化学者肖云儒仔细审阅了每一篇散文,对其中的精品之作毫不吝惜分数,直接给出了接近满分的成绩。

在他看来,本次征集的散文整体质量上乘,特征鲜明,视野宽泛,题材多样,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古典题材涉及嵇康、杜甫等历史人物;而当下题材则多描写家园乡土;也有写丝路气象,写美国生活的;也有切合主题的旅游散文。但是都没有沦为粗浅的文章,每篇作品都在追求艺术性,笔触细腻,更显示出作者宽大的胸襟。“许多文章从底层生活出发,层层递进,深入到历史、哲思、人格层面。有一种沧桑感和禅意,充满人生的况味。”

肖云儒最欣赏的是一篇写玉米的文章,把人作为玉米的兄弟,写出从玉米破土出生,直到成熟至死亡的过程,作者从尊重自然生命的角度,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手,把隐含在生活现象背后的生存观平静地展现出来。

肖云儒也提出了需要改进之处,本次大赛中涌现出的乡土、山野题材散文较多,反映都市生活、社区生活,以及商贸、工业题材的散文特别少。“尽管难写,但描写城市风景的散文正是我们要突破的地方。”

诞生了一批优秀作品

“新丝绸之路,新时代风尚”是本次首届青年散文大赛的主题。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散文家、本次大赛评审王宗仁对这一主题的设置深表赞赏。王宗仁觉得,组织这样规模、这样主题的散文大赛,展示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又紧跟国家新形势,可以说非常及时,值得被称赞。

“在评审过程中看了十多篇散文之后,没想到文章的整体质量之高出人意料,出色的作品不少。其中,至少有五六篇文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采访中,王宗仁告诉记者。“这样的大赛使得我们能发现不少散文作家中的新人,壮大散文作家的队伍,大赛诞生了一批好作品、好作者。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很多人的持续关注。”

如今,纯文学之路日渐式微,纯文学越来越小众。但这次大赛的组织者们,依然为了文学的那份情怀在坚守,在奔波。王宗仁鼓励西安晚报,期待这样的活动一届一届地搞下去,来年比这一届更有提升。王宗仁表示:“我们还有一批作者坚守在散文创作领域,通过这一次大赛,将大家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人去组织、引导,那么这个队伍将是涣散的、没有力量的。你们做这件事情有远见、有意义,今后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散文让读者心灵得到滋养

“一张报纸,前版的新闻资讯告诉你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发生了什么。翻开后版的副刊,一篇篇散文让读者的心灵得到滋养。因为,散文会更加深刻,给读者带来更多思索,启发大家以开放的现代视角看待现实生活。 ”对于散文在当下存在的意义,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散文评论家红孩如此评价。

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审,红孩对30篇候选作品的水准和质量称赞不已。在他看来,本次大赛主题鲜明,弘扬正能量。而且,以散文的方式去抒写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底蕴,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创意。最关键的是,以洋洋洒洒的文字去描绘、去畅想丝路的种种美好,散文这种文体更加适宜。不过,作为专业评论家,红孩对本次大赛的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他认为,在作品中出现的类型化写作需要警惕。“这种类型化写作中关于久远年代的乡土记忆,占据了很大成分,这样的写作方式令人回归心灵与记忆的深处,宁静幽远、细密绵长,但却显得题材狭窄。”

红孩期待下一届大赛中,作者们有站在西安看中国、站在中国看世界的气魄,而不仅仅局限在怀旧的记忆当中,他鼓励作者们直面现代人的现代思维,将社会风貌的新气象写出来。  记者 职茵

新闻推荐

“雪姑娘”携“冷先生”如约而至 西安市昨日解除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本报讯(记者高乐实习生许慧)昨晚开始,雪花星星点点地光临古城,西安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但据环保部门预测,因为本轮雨雪来去匆匆,威力有限,所以明天之后,中度以上空气污染天气或将卷土重来。降雪...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