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0后诗人 租终南山老宅 过诗意生活 晒图撰文 一炮走红

西安晚报 2016-05-23 02:09 大字

向西安城南望去,掩藏于秦岭深处终南隐士的生活方式,是文人圈内千年不衰的终极追求。归隐生活的本身——清净、神秘、遥不可及,但西安一位80后诗人冬子花不过万元借山而居,晒图撰文将归隐生活点滴晒于网络,竟瞬间一炮走红。

时隔一年,有出版方看中“隐士”琐碎恬淡的田园风格,和其在都市生活中的传播热点,将图文集结成书在京出版。在现实世界中,这一切都像个毫无逻辑的传说。靠4000元租下的废弃小院,究竟是诗意栖居,还是消极避世?昨日记者在专访中,走进了冬子想极力封存,又在网络一端被大众窥视着的归隐世界。一夜之间靠隐士生活走红,对于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冬子总结说:“可见这个时代对于闲适淡泊的日子,是有多么饥渴。”

记者:4000元租下终南山小院20年使用权,花费几千元将老宅改造,实现“诗意栖居”。按理说隐士并不期待被打扰清幽生活,可你撰文 “借山而居”被微信转发上百万次,阅读量过亿,时隔一年,又顺势推出了《借山而居》这本书,你的写作动机是什么呢?

冬子:大概就是些生活里一些碎片思考的痕迹。我觉得我写东西大多数是自我的梳理。生活中很多话题一闪而过,值得反复咀嚼的我都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记者:你的文章里描述的隐居生活美好而惬意。但是,生活的真相往往残酷,没水没电,山里的生活一定清苦,你怎样理解这种苦和美呢?

冬子:春有百花,还有泥巴。秋有月,还有漫长雨季。但我们不写泥巴,不写雨季的漫长难熬,不写泥巴路滑,不写虫咬,不写冷。不值得写。苦的存在是为了让甜成为甜。

记者:在山上的一天怎样度过?时间如何分配?

冬子:我被养懒了,一天要做的事不能超过三件,超过三件,就一件都做不成。比如今天要洗衣服、扫地、给菜浇水,好,三件事够了。再多一件,我就会手忙脚乱。剩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发呆、听音乐、写字、喝茶、做饭、喂狗、喂鸡、喂鹅、收鸡蛋、晒被子等等。

记者:终南山的天气怎么样?现在山上的温度,会不会特别冷?

冬子:挺冷的,不过还好,我农村长大的。城里雾霾也挺严重的,不过那是人间。山里的雾是有草香,会奔走。

记者:很多人看了你的文章都有触动,甚至有人辞职效仿你开始住山生活。这样的行为你怎么看?对于同样有着“田园梦”的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冬子:我住山,是因为哲学层面的需求,很多人其实没必要住山,很多乡村比住在山上更适合他们。住山是有门槛的。空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坎,想象当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怎么和这个世界对话?威尔·史密斯演的那个电影《我是传奇》,开篇的场景,就是那种空寂,想象下,可能不是一天两天,而将是一生。假如寒冷、酷暑、幻想、深夜、闪电、阴雨天、背粮食、没菜吃、下山、上山、伐木、挑水、陌生人敲门、手机没信号、锄头握在手里、烈日扛在肩上、乌鸦、野猪、遗忘、床底下、门后面、谶语、霉变、失眠、潮湿、漆黑一片,每一个你都能打败,就可以进山。

记者:在山上住久了,会不会有失语的感觉?

冬子:通过声带发出声音,是思想的具象呈现。所以我每天都说很多话,只是没有发出声音。偶尔会和动物讲几句。

记者:去年年初“借山而居”这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一年后你的新书出版时,你总结一整年山居生活的文章又在朋友圈刷屏了,在这之前有想过自己会这么出名吗?

冬子:“想象”过出名,但没“想出名”过,想象和想,是不一样的。其实哪有出名,没有人可以制造一个横空出世的流行。每一个新的潮流都是偶然的,就像谁也不知道被刷屏的点开全文之后是主要看气质。就像谁也无法预知《最炫民族风》之后是《小苹果》。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大多数人毁于“想出名”的迫切,毁于想而不得的怀才不遇,自暴自弃。所以,想出名的人都不会出名。越发想,离的就越远。从没想过的却被格外眷顾。而悖论就是,从没想过出名的,出名了,对出名这种事没一点快感,甚至反感。 

文/记者 职茵  图/ 冬子 提供

新闻推荐

盘点陕西省舞台剧家底 精品剧目涵盖话剧秦腔杂技歌剧

本报讯(记者职茵)将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节精品创作推进会”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为在这一国家级艺术盛会上取得亮相的机会,日前,陕西演艺集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演艺集...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