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站里的 “冰火两重天”
“今天降温啦,我们也接到通知,升高压力,回水温度调高,保证小区居民家里用热不受影响。”上午11点半,走出热交换站主机房的王国庆师傅忙得满头大汗,他脱掉厚厚的隔热手套,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里面实在是太热了,像蒸桑拿一样。”
寒冬里穿单衣工作
昨天上午,微微的寒风夹杂着雪花飘落古城。在沣惠南路与科技五路交会处的唐城墙遗址公园,记者看到草坪上已铺上了一层薄薄积雪。草坪北侧,两座相对而立的玻璃房子很显眼。在这两座玻璃房子之间、地下六七米的地方有一座蒸汽热交换站,这便是王师傅工作的地方。
走进通往交换站的玻璃房子,记者的眼镜立刻结了一层白雾。从地面到热交换站的楼梯有三处转弯,在往下走的过程中,每一次转弯都能明显感觉噪声在变大、温度在升高。见到王师傅和他同事的时候,3个人都穿的是单衣裤。当时,室外的温度是-2℃。而操作室的温度足有29℃。
“必须只穿秋衣秋裤呀,实在是太热了。”王师傅说,因为当天气温骤降,又怕记者找不到门,所以热交换站的大门一直开着,还算凉快。“在交换站工作的都是男同志,要是平常,我们可能比这穿得还少,干起活来有时候只穿背心”。
主机房与室外相差约40℃
这座热交换站共有两个隔间,外边一个20多平方米的是操作室,里边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是主机房,两个房子隔一层玻璃。主机房内有3台两米多高、形似油罐车的大型换热设备,周边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各种管道,连接着冷却、水泵等设备。
记者测量了15分钟,与操作室相比,主机房的温度还要高近10℃,达到了37℃。不夸张地讲,进入主机房,就像进了桑拿房。论温度,有37℃;论湿度,有从设备冒出的蒸汽;论声音,各种设备的噪声与站在喷气式客机发动机下听到的声音不相上下,如果不贴着耳朵喊着说话,绝对听不清楚。
王师傅和他的同事们是三班倒,每个班12小时。不论白天还是夜晚,他们都要保证每小时进行一次数据记录,并且根据数值及时调整管网的压力、温度,确保回水温度符合标准,不出差错。
自己家并没有集中供热
“周边北至科技四路、南至科技六路、东到高新路之间的集中供暖全部来自这里。”王师傅说,“从供暖一开始到供暖结束,这里的工作都不会停。”每到上班的时候,王师傅和他的同事们都要骑着电动车,从西安的四面八方赶到这里。
王师傅家住在西南三环边上的里花水社区,50多岁的他已经有些怕冷了,“每天上班都要穿两层厚大衣,还得戴护膝。”他说,虽然自己的工作保证了周边的千家万户得到温暖,但自家所住的村子却没有集中供暖。
“因为家里有小娃,所以前年买了个壁挂锅炉,自己烧天然气,不能让娃子受冻。”“我们这个工作是每年最冷的时候上班,但只有干活的时候是热的。”王师傅说,“我有个梦想,就是啥时候咱和娃们也能住上有暖气的房子。” 记者 魏鑫
新闻推荐
今年,除了以往的温暖帮扶,西安晚报和市慈善会联手,将为10户困难家庭送去特殊的新年礼物——一张全家福。昨日,又有几户困难家庭的全家福“出炉”。无论家庭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他们面对镜头,都露出了...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