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保障房惠及老百姓 ——让西安市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住有所居
对于小家来说,房子是温暖的港湾,是依靠,是希望;对于国家来说,房子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更是社会的和谐根基。
“十二五”期间,西安紧紧把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项举措破解难题,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把加强和改善住房保障精细化管理放到了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制定建设计划和工作目标,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目前西安市采取的四类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及发放租赁补贴等多种保障形式,已解决了40余万户130余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让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的目标。西安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也因此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连续4年荣获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考核评比第一名,为全省保障房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5年建了57万套保障房让美好家园梦想成真
按照陕西省“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全省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3%以上,依据这个目标,西安市要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6.12万套,基本解决城镇中等以下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
从“十一五”起,西安市就先后开展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等四类保障房的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目前实现对城镇中等以下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城中村、棚户区居民的全覆盖。2014年,西安市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整合为租赁型保障房,进一步完善了住房保障体系。去年6月还取消了限价商品房的户籍限制,非本市城镇户籍家庭也可申购,进一步扩大了住房保障范围。
据最新数据统计,目前西安市已累计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7万套,其中,2011年新开工13.9万套(含城棚改3.8万套),2012年新开工10.7万套(含城棚改3.4万套),2013年新开工8.8万套(含城棚改4.4万套),2014年新开工10.3万套(含城棚改5.5万套),2015年新开工13.3万套(含城棚改9.5万套)。
5年的时间过去了,西安的保障房建设让这一艰巨的任务一步步地成为现实,当年规划中的蓝图也已经成为更多住房困难家庭的安居之所。
搬新家、住新房,意味着新生活新起点。
2016年1月7日上午,西安市新年后首次租赁型保障房摇号仪式举行。此次摇号,共推出米家崖、渭水欣居、鸿基新城三个保障房项目剩余的1660套房源,获得房源的不仅包含城镇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还首次包含了城镇新就业职工、有稳定职业且在本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住房困难人员。
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大屏幕上显示分配到房源时,大学毕业一年多的黄埔端非常高兴,他是渭南白水县人,毕业后就在西安一家电脑城卖电脑,收入不高,租房子要1200元,是他每月最大的开支,负担比较重。当听说大学毕业生可以租住租赁型保障房后,他就向社区提出了申请,并很快通过了资格审核。春节之后,黄埔端就可以搬进新房,也不用再为高额的房租发愁了。
统筹考虑整体布局尽量满足入住群众生活需求
浐灞新城经适房项目离地铁一号线站点及唐都医院都非常近,一位已经申购了该房的居民对记者说,与周边楼盘相比,他买的经适房价格仅相当于附近商品房的一半左右,且出行便利,环境也好。
蓝博公寓公租房项目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东侧,创新路南侧,占地120亩,建设公租房8153套、45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项目周边基础设施齐全,人文、科技环境优越,配置有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公共自行车、健身设施、篮球场、阅览室、自助式银行、餐饮、超市及干洗店等配套设施,水电气暖网入户,生活家具一应俱全,租户可“拎包入住”。解决了周边三星、华为、美光、信泰、比亚迪等一批大型企业员工的住房问题。
“保障房的建设主要是针对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群体,所以在选址规划时做了充分考虑,从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的整体出发,把交通、教育、就医、购物等基础设施配套作为重要的选址前置条件,尽量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市房管局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为保证选址的科学性和百姓生活的实际需求,西安市成立了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发改、国土、规划、建设、房管、市政、交通、教育、电力、燃气、热力等20余个部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保障房的立项审批,任何项目在立项前都要征求成员单位的意见,充分考虑项目的区位是否合理、配套是否齐全、交通是否便利等因素,最终由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后,下达建设计划。
在项目总体布局中,力求项目分布合理、区域平衡、配套齐全,能满足不同位置保障对象居住、生活。同时,尽量将保障房项目安排在地铁沿线或地铁建设规划线路周边,方便群众出行。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以项目促发展的思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刚住进来时对周边环境确实不是很满意,但几年过去了,发生了很大改变,环境好了,出行方便了,大家都觉得这里挺好的。”在米家崖保障房小区居住的孙宝成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鸿基新城”、“珠江新城”等保障房项目,占地分别达到3800亩和1500亩,规划有小学、中学、会所、商业、医院、广场等齐备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之初,项目用地区域属于脏乱差的典型,市政府采取优先建设配套设施的办法,通过分期改造实施的策略,建成一批,入住一批,逐步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
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建百年精品工程
要想给住房困难群众盖房子,必须要有地有钱,有了土地和资金保障,才能让保障房建设顺利实施。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惠民生、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政策上予以支持、机构上予以健全、经费上予以保障。
在土地供应方面,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实行计划单列、提前储备、优先供应、应保尽保,市国土局、各区县、各开发区等具备土地储备职能的单位从大局出发,开设保障性住房土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快供地节奏,各责任单位迅速完成土地征收,办理了供地手续,有效满足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需求。
在资金保障方面,积极寻求中省资金支持,累计争取四类保障性住房中省补助资金和基础设施配套资金93.6亿元。市本级和区县、开发区加大财政预算,特别是人大财经委审查年度预算时,给予保障性住房很大的资金倾斜,有力地促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西安市积极争取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城市,先后确定23个保障房公积金贷款试点项目,获得贷款额度97.6亿元,发放贷款36.45亿元,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这楼建的真好,跟商品房没啥两样,这辈子还能住进这样的房子也就知足了。”已经住进泰和居保障房小区两年多的申裕民和他的邻居们提起保障房的质量和居住的环境都非常满意。
保障房建设是一项事关千万住房困难家庭的民生工程,建设质量至关重要。市房管局住房保障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就是因为保障房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更要把它建好,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放心。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西安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住房保障管理水平。成立了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完善质量安全体系,落实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严把规划设计、图纸审查、工程招标、材料进场、施工规范、监理验收等关键环节,确保群众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市政府要求,保障房建设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建立工程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单位要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对所承包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等负总责。总承包单位必须依法分包工程,严禁以劳务分包形式,将工程肢解后转包、分包,杜绝“瘦身”钢筋和易燃保温材料在保障性住房工程中使用。
凡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以及有转包和违法分包、挂靠、弄虚作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律清除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市场。对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者有违法违规问题的工程,依法追究相关单位责任。
严格准入公平分配让真正需要的人得到保障
2015年9月30日,位于凤城五路与太华路十字交会处西北角的正尚盛世家合经适房项目摇号分配,397户家庭购得满意房源。在摇号现场,家庭代表唐先生对记者说,能申购到地理位置这么好的保障房很高兴,这个过程虽然经历过多道程序,但他并不觉得麻烦,正是政府的严格准入,才保证了把保障房分配给真正需要的住房困难群众。特别是电脑摇号,保证了分配的公平公正。
为确保保障性住房真正成为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让住房保障资源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西安市始终将公平分配作为住房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严格准入、程序公正、过程透明、技术支撑、监督有力的公平分配防控体系。
在准入环节,采取三级审核三次公示、六部门联审的方式把好准入关,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才能进入分配环节。
“三级审核三次公示”即:社区在受理保障家庭申请后4个工作日内,通过入户、邻里走访等方式完成调查、公示工作并将调查、公示无异议家庭的资格审核表递交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各级人才市场)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是否符合规定条件进行认定,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和信息录入,并将审核资料及信息上报区住房保障部门;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公示,并将审核、公示无异议家庭的资格审核表递交市住房保障部门;市住房保障部门应在13个工作日内,完成联审、公示工作,并将通过资格审核家庭的审核表逐级返还社区。
“六部门联审”即:在终审阶段,由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将申请人及家庭成员信息进行处理,录入《联审信息表》,由市房管局通过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分发各相关职能部门。由市房管部门负责审核房产情况;民政部门负责审核婚姻登记信息;公安部门负责审核户籍和车辆情况;公积金管理部门负责审核住房公积金缴存及收入情况;税务部门负责审核个人、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缴纳情况;工商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工商登记注册情况。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将各单位意见汇总后提出审核意见,在市房管局网站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再进行最终审批。
为保证保障房的分配程序公平公正,西安市规定除对省、市政府规定的特殊人群优先分配外,所有保障房源全部采取公开摇号的方式进行分配,使每个保障家庭都能平等参与分配。
整个分配的各个环节都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群众、社会和媒体监督。从申请到分配入住,申请家庭的相关信息在各级网站、报纸先后公示6次,其申请资料先后经过11次审核,极大地杜绝了虚假申报的可能。
市纠风办还对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销售、管理等工作进行常态化监督,坚决纠正住房保障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严肃处理骗购、骗租、违规操作等行为,确保住房保障工作健康开展,切实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廉洁工程。
创建和谐社区打造保障性住房的幸福家园
有人把盖房子形容成保障房建设的万里长征第一步,随后还要完成“搬得进、住得起、管得好、退得出”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制度设计是否合理,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整体规划是否科学,管理手段是否超前等一系列问题始终是住房保障的重要内容。
随着“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行,竣工分配的保障性住房越来越多,管理压力越来越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刻不容缓。对此,西安市及时总结“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活动经验,开展推广工作,争取2年内,将全市50%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建成“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虽然搬进来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但邻里间相处得却非常好,就跟亲戚一样。小区大环境就更不用提了,比社会上一般的小区都要好。”2015年11月11日下午,在米家崖廉租房小区租户刘泰来的家里,这位67岁的小区书法名人正在给邻居写一副大大的“寿”字,谈起在这个小区居住的感觉,老刘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负责小区管理的西安九鼎物业公司经理李东介绍说,米家崖小区是目前西安市规模最大、房源最多的租赁型保障房小区,一期总占地面积100亩,10栋高层住宅共可提供房源5212套,与其他租赁型保障房小区一样,这里水、电、气、暖、有线电视等设施全部到户,规划配建有幼儿园、学校等等配套设施,是第一批保障房“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示范小区。二期正在建设中,占地127亩、4806套,规划配建了便民超市、健身场所、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疗站、托老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在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后,还要让入住群众生活的有尊严、有品质。”李东说,作为陕西省保障房首批“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试点小区,政府、社会、居民多方合力,正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安居和乐业,是百姓的朴素愿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过去5年,西安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应对挑战,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完成了保障房的建设任务。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这是一份保障房建设的西安样本,这更是一份让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十二五”规划的成就已载入史册,新的五年已经开启。新常态、新征程、新起点,未来五年西安市将重点抓竣工、促入住,提高保障房的使用效率;打通保障房与商品房转换通道,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逐步提高租赁型补贴保障比重,建立实物保障与租金保障并重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
同时,还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工期竣工;及时调整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落实非本市城镇户籍人员购买限价房新政策;提前启动分配程序,确保保障家庭及时入住;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配套;严格落实新建项目规划选址规定,将保障性住房项目安排到城市建成区,确保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项目同步竣工;创新住房保障制度;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未来五年在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西安的保障房发展必将绚丽可期,必将把为民谋福的好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里去,必将让更多的百姓拥有更多“稳稳的幸福”。
文/记者赵辉图/谢伟
新闻推荐
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环境优 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 ——访长安区委书记杨建强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用铁拳、铁规、铁网护好蓝天白云,真正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古人讲,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爱民高于一切。·...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