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新区“十二五”发展成就盘点 华彩乐章 西安高新区“十二五”完美收官 扬帆奋进 向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起航

西安晚报 2016-05-23 01:57 大字

编者按: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2011—2015,在“很不平凡”的中国画卷里,西安高新区,只争朝夕,用不凡的成绩展示了高新人的智慧和力量,写下了跨越式发展的灿烂篇章——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5%以上增长速度;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国家级高新区评价中,西安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三星电子闪存芯片项目、强生项目落户,带动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上升到新水平;

建成全国高新区中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征集了1.3万家科技企业信用信息;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造了西部首家“零收费园区”;

首个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正式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启打造“一都四区”之路……

回眸“十二五”,一串串令人欣慰的数据勾勒出西安高新区加速发展的脉络,记载着规划蓝图实现的轨迹。五年时间,西安高新区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严峻形势下,顶住压力、逆势增长,规模效应显现,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为快速发展积蓄了更强劲的动力。

跨越赶超│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西安高新区经济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5%以上增长速度。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均翻三番有余,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据统计,2015年,预计全口径营业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2750亿元和295亿元,是2010年的3倍和3.2倍,年均增速分别为28.42%和25.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3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速为16.3%,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20亿美元,同比增长16.75%。

同时,西安高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断增强。2015年,预计高新区生产总值占陕西省西安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8%和12.1%;实际利用外资额占陕西省和西安市的比重分别为36%和41%,引进内资占陕西省和西安市的比重分别为9.1%和26.7%;进出口总值分别占全省和西安市的68%和71.5%。

在发展经济指标的同时,西安高新区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先后推行了服务承诺、超时默认等六项服务制度,205项审批服务事项中85%以上做到即来即办,打造了西部首家“零收费园区”。2015年,又在行政零收费的基础上将现有的59项审批事项精简至33项,精简率达到44%,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的服务环境。

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开发开放战略高地,成为西安、陕西核心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在西部经济开发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先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优化升级│产业水平不断跃升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发展的重中之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四大优势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行业巨头纷纷加盟,推动产业升级飞跃。

据统计,2015年西安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8650亿元,5年年均增长35%,占高新区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超60%。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4%。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形成半导体、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三大千亿元产业集群。涌现了三星电子、华为、中兴通讯、GE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高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世界重要的智能手机产业基地,西安软件园成为四个国家软件产业和软件出口双基地之一。

先进制造业方面,形成汽车制造、能源装备、特种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三大优势领域。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电力设备五大领域形成了汽车制造、能源设备、仪器仪表等13类优势行业。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形成了化学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加工为主体,以天然药物和中药开发为特色,以医疗机械和设备研发生产为支撑,以新型药物和生物制品为增长点的优势主导产业。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获得国家级医药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称号。

现代服务业方面,形成了以科技服务为主导,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为特色的多类产业门类。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创意产业取得新发展,西安高新区创意产业园正式获批成为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联盟成员。

招商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明显。“十二五”时期,西安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实际累计利用内资累计达60.26亿美元和2007.4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和2.5倍。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17家,比2010年末增加了100家。一系列巨头的加盟,带动西安高新区相关产业实现规模升级、水平飞跃。

双创活跃│打造创新发展策源地

“十二五”期间,西安高新区发挥磁石效应,强势聚集人才、资金、科技三大科技要素,相互融合,使得西安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创业空前繁荣,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成为园区发展的强劲动力。

●创新创业氛围活跃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创新创业极为活跃,持续聚集新的创新主体、创业孵化体系不断完善延伸。目前已形成了“苗圃—孵化—加速”完整的创业孵化体系。“十二五”末,已拥有科技孵化器25家,其中国家级13家,累计新增企业孵化器与加速器面积超过300万平米。2015年承办创新创业大赛及双创周活动等,掀起大众创业激情,营造了充满激情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业创新人才集聚  五年来,高新区累计培育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1.8万人,累计新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1126人,已成为西北地区人才集聚中心,全国重要的高层人才基地。2015年从业人员达37.2万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为78.27%,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比重32.2%,均居全国高新区前列。五年来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创业人才30人;参与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两院院士达到76名,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创业基地40个,博士后工作站数量在中西部高新区中位列第一。

●科技金融强力对接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投融资环境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进一步聚集,各种融资服务手段推陈出新。截至2015年,高新区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数量已达45家,聚集各类科技金融机构531家,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科技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区域。同时,各类金融服务创新持续涌现,互联网金融业务相继开展,中小企业“融资难”渐成历史。此外,高新区设立了50亿元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和1亿元风险补偿基金,构建了全链条股权投资服务体系,聚集国内外知名创投公司150余家。海内外上市挂牌企业64家,占陕西省的70%以上。建设了全国高新区中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征集了1.3万家科技企业信用信息,将企业信用作为科技与金融的桥梁,实现二者无缝对接。

●科技成果创新突出  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是西安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十二五”以来,科技创新成果取得突出成绩。截至2015年底,高新区累计新制定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343项,行业标准279项。区内企业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300余项。拥有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与技术中心200余个,其中国家级30多个。拥有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120个,其中世界500强研发机构48个。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五年累计新增专利申请量130222件,五年累计新增发明专利数超过3500件。高新区已成为陕西省、西安市科技创新的一张名片。

民生优先│全力打造智慧、绿色高新

2015年,对兴隆社区的老张而言,别具意义。他领上了兴隆社区回迁安置楼的新钥匙,住进了环境宜人的小区,在这里开始了崭新的生活。2015年,作为三星最大的配套项目之一,西安市长安区兴隆社区回迁安置工作顺利完成。

而在“十二五”期间,关乎百姓幸福的故事屡见不鲜:兴隆社区迎来回迁房客、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全面拉开、西沣路拓宽改造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创汇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生活的变化是历史最好的注脚。新型社区的建成实现了群众的安居梦;公共交通让群众出行不再难;“创业咖啡”为年轻的梦想插上高飞的翅膀……而所有的生活图景汇聚到一起,标示出跨越式发展的西安高新区,在“十二五”时期,既是“很不平凡”的享有者、更是“很不平凡”的创造者。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多项民生举措温暖民心。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宜居宜业的园区环境令高新区居民的“十二五”充满“温度”。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预计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9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1倍。高新区预计累计新增园区绿地面积223.8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2015年,洨河生态公园和高新湖公园成为周边人群的休闲好去处。

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按照“智慧高新”顶层设计,高新区已完成移动办公、园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三大网络平台,正在整合社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建设,高新区信息网络设施和数字化水平已经走在全国高新区前列。高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区面貌日新月异,环境显著改善,绿色高新、生态高新深入人心。

“十二五”以来,高新区坚持走“科技创新驱动、重大项目支撑、招商引资推动、一流人才引领、和谐环境保障”的发展路径,上下一心,努力奋斗,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严峻形势下,顶住压力、逆势增长,规模效应显现,经济转型步伐加快。

2015年8月25日,西安高新区成功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在陕西省、西安市落地的又一个国家战略。

下一步,高新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的总体目标,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努力实现在全国从跟踪、并行到领跑的跨越,推动西安高新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通讯员  马东芳  记者  程静

新闻推荐

文物与民俗珠联璧合 西安博物院:爽翻了

本报讯(记者孙欢)没有如往年那样举办庙会与灯会,小雁塔西安博物院今年用原汁原味的“文物范儿”为市民开启“博物馆过新年”的新方式,此外,昨日博物院内“俗世雅趣——天津民间艺术品展”“申猴朝...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