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238名人大代表参加了涉及司法监督、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等12个代表专业小组—— 人大代表履职走向专业化
编者按
2016年2月3日《人民日报》第18版“民主政治周刊”刊登了《人大代表履职走向专业化》一文,反映了西安市人大代表参加司法监督、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等12个代表专业小组活动情况,充分肯定西安市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开展活动的具体做法。现将全文予以编发。
把专业的人才聚在一起
去年,一条关于制定《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议案在西安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予以立案,议案提出者、教科文卫小组组长、人大代表傅爱华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这一消息,立马赢得上百个“赞”。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我们专业小组共同努力的成果。”傅爱华说,专业小组是一个专业的团队,成员全部来自社区教育一线。2013年夏天,傅爱华应邀义务为社区大学讲授疾病卫生预防课。社区群众对知识的渴望,深深地触动了她,引起她对终身教育的关注,她主动联系社区大学主任王培青,又将教育专业和长期关心关注教育事业的其他代表聚集在一起,对终身教育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经过一年多的调研,专业小组和团队写出数百篇调研报告,一条意义重大的议案也在团队的努力下产生了。
“把人大代表按职业、兴趣、专业分成小组,围绕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市民关注的身边问题,用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对发现的问题面对面督办,桩桩件件都说到点子上,代表视察参加率从40%提高到80%,代表主动履职积极性显著提高,展示出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管理的专业能力。”说起人大代表专业小组的活动成效,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代联委主任李英才面露欣慰。
用专业精神研究专业问题
“只要我们专业小组集中智慧,看准群众需求,哪怕只把这一件事做好也行。”社会管理代表小组第一次外出调研公交场站,组长孔令国向积极献言献策的代表们说。
孔令国的社会管理代表小组汇聚了一批公交专业人士和常年关注城市公交的代表,他们把关注点放在改善经开区公交场站建设和改善司乘人员待遇上。2015年3月, 经过两天的密集调研,小组代表们发现,经开区有18个公交调度站,287名司乘人员工作在无法用餐、无法如厕、无休息场所的破旧调度站房。代表们感叹,近年来西安市公共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方便,而市郊的一线公交基础设施却如此滞后。
“看到公交司乘人员驾驶公交车回到场站,喝不上水,无法如厕,不能休息,让我对司乘人员的身体和安全行车充满担忧,太想为全市的公交司乘人员做点事情。”人大代表贺晓兵参加小组活动后体会更加深刻。之后,孔令国、贺晓兵、冯卉等8名人大代表,连续3个月深入基层,专门蹲守了10个公交场站,提交出一份《关于公交车马路停车、马路调头情况调查报告》,《报告》很快得到常委会领导重视。不久,他们从经开区的办公会议上获悉,经开区每年投入100万元,用3~4年时间更新18个破旧公交站的计划,已经陆续展开落实。
用专业知识强化专业监督
去年9月25日上午9时30分,人大代表司法专业小组一行15人来到法院旁听市民上诉碑林区民政局撤销婚姻登记的案件。
“组织人大代表司法专业小组对法院进行庭审评议,目的是对常委会任命的司法审判人员履职进行专业化监督,以促进司法公平公正,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殿斌向代表介绍。
整个庭审过程中,每一位人大代表都严格遵守法庭纪律,认真聆听,仔细观察。庭审一结束,代表们就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庭审进行客观评议。司法专业小组组长张树元认为,在庭审中,审判长的释义做得非常好,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人大代表李军表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院应围绕“推进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尽快建立相应体制机制推动司法改革。首次旁听庭审的人大代表郭章荣、杨筱冰也表示有机会直接接触法院审判工作,对自己在人代会上审议法院工作报告和监督法院工作都有积极作用,希望加大司法公开的力度。
审理结束后,人大代表认真填写了《旁听庭审评议表》,人大代表对审判人员的庭审程序、庭审能力、庭审形象等方面进行了评议打分,并将评议结果反馈给法院。连续4次参加庭审评议的人大代表、未央区司法局局长张黎明感慨:“司法专业小组的庭审评议活动,就是运用专业知识对司法公正进行专业化监督,通过对司法审判人员庭审能力和审判思维等综合素质打分,推进对司法审判人员履职监督。”
张小青
新闻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过去五年,西安举全市之力干成了事关长远发展的十件大事,城市的承载力、影响力、美誉度和人民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在昨天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很多人大代表认为,干成这十件大事...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