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震撼观众的《盛世鼓舞》 如何排演

西安晚报 2016-05-23 01:52 大字

央视春晚的西安分会场,南门瓮城夜色之美惊艳亿万观众。而大型鼓舞《盛世鼓舞》的大气磅礴、声闻于天,令陕西人蓬勃昂扬的精、气、神展示于全国观众眼前。其中黄豆豆舞于其上的一面直径2.5米的巨型大鼓,来自于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的上川口村,这是18名艺人不眠不休奋战54小时的成果,创下了巨鼓制作的纪录。

没有这面巨鼓,《盛世鼓舞》的场景便难以体现,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不过,《盛世鼓舞》是临时排演的节目,演员、音乐、道具全部从零开始,从2月1日排练基础演员, 2月2日黄豆豆到西安合练,2月3日通过联排审查,三天时间完成了创排,创下春晚大型舞蹈创排节目之最。而鼓作为其中的最大道具,临时设计、赶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昨日,春晚民俗顾问、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向记者透露幕后新闻。他说,自己接到上级电话,迅速在全省范围内筛选、商讨制作大鼓方案。此前,王智曾做了几年锣鼓的口述史,知道杨凌农业示范区的上川口村自古就有制作锣鼓的手艺。“制作大鼓需要完备的技术水平和高效的速度,一般的锣鼓传承人都是普通农户,根本没有在短时间内拿出方案的能力,寻遍陕西,恐怕只有杨凌锣鼓传承人刘松林能想出办法。”王智连夜打电话,刘松林找了自家最大的一面鼓,直径足有两米,站在鼓上拍了一张照片发来。第二天一早,王智与央视导演陈临春就赶到杨凌鼓厂求助。

到了鼓厂一看,导演非常满意。不过,舞蹈家黄豆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面鼓重达700斤,自己还要在上面跳舞。大鼓下面十个演员,根本不可能将这面鼓通过人力抬到瓮城的舞台中央,舞蹈根本无法完整呈现。只有将鼓的总重量降到300斤重,才能真正成就《盛世鼓舞》的最重要环节。

年过五旬的刘松林思索了一番,与民俗顾问王智与传承人定下详细备忘录,重量、尺寸、色彩、鼓上图案等,两个小时沟通一次进展,3个小时发一次进度照片给导演组,随时找出问题整改:怕鼓面不结实,舞蹈家在上面不安全,刘松林便给鼓内打上木架。又担心时间来不及,刘松林动员了18名技术工人日夜轮班,不眠不休用了54小时完成了直径2.5米道具大鼓,比导演要求的300斤还轻了40斤。

刘松林对记者说,自己是锣鼓世家,祖祖辈辈都干这一行。上世纪90年代,刘松林对延续了几百年的生产线进行了半机械化改造,对产品质量制定了规范标准,并改进了抛光工艺。“民间艺人的思维要跟上时代,社会要求咱做啥,咱就能迅速做出来。”

这次为央视做巨鼓,刘松林也是立了军令状,“咱怕耽误春晚节目,怕出现任何闪失。不过,现今的锣鼓加工业基本上半手工化。比如,木料的加工与胶合、牛皮的固定等工艺,都较以前简便而且结实了。鼓的生产过程中已经不需要匠人加工所有零件,牛皮、铁钉、胶料等都可以购买成品。这样提高了批量生产的速度,传统的手工劳动被简化了许多。在今天的时代,我们很难,其实也不必抱有纯手艺的唯美理想,因为手工和机械不应是天然对立的,机械应是人手的延伸,是人类进行劳作的组成部分。”

记者职茵 实习生王楚韬

新闻推荐

西安市围棋协会秘书长李钢毅: 电脑无法战胜李世石

本报讯(记者闫斌实习生黄文哲)对于李世石与谷歌电脑程序的人机大战,西安市围棋协会秘书长李钢毅看好李世石获胜,“我认为不会存在任何悬念,但具体的比分不好预测”。对于此次比赛,李钢毅本人很...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