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油建凉皮 □第广龙

西安晚报 2016-05-23 01:46 大字

早些年,矿区的人生活平淡,招待人,就说,走,到家里吃拉条子去!大家都一致认可,拉条子是美食。在我印象里,街面上有三两家饭馆,没有个喜事,求人的难事,个人吃饭,来朋友,难得去一次。只要叫人吃饭,都是去家里吃。

我参加培训班,认识了一个老工人石奇琳,相处愉快,他热情叫我吃饭。他老婆农村户口,住半山坡的简易房。我去了不止一次,吃过烩面片,吃过麻食,都可口。大碗吃,我能吃两碗。和我关系友好的赵佩,带我到他家吃了一回饭。他爸是领导,一家人吃桌饭,有菜,主食是水饺。虽然不停招呼我,我蹲地上吃饭吃惯了,那种温馨的家庭气氛,还是让我拘谨。那时候,我在井队上班,是单身汉,吃了别人家的饭,牢牢记着情呢。

矿区的人,来自天南地北,口味杂,不是随便能见识的。不过,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掀起下海经商热,矿区一些人练摊,总部外的街道上,出现了一长溜大排档,天天热闹到后半夜。都是在家里做饭拿得出手,也有一定特色的。每个摊档前,都有人在低头品尝。陕南的,在吆喝羹粉皮,口感独特,总围满人。羹字难认,大家都叫美美粉皮。天津的,卖小笼包;东北的,卖大骨头棒;湖南的,卖米粉;当地的,几乎全是手擀面。

一阵风起来,一阵风又过去了。当生活归于安静,其中一些人售卖的吃食大受欢迎,有了名声,欲罢不能,发现经营餐饮,也是不错的增收手段,加上家里有闲人,便用心用力,专注于吃喝的供应。吃的人喜欢,口口相传,不停发展扩大,影响的范围,甚至不限于矿区。

这其中,就有油建凉皮。

凉皮前冠以地名、人名的多见,这“油建”二字,实乃矿区特色。油建是矿区下面一个油田建设工程单位的简称,这款吃食出自这里。矿区总部没有外迁时,油建凉皮就卖得好。后来,这一家人安家高陵,继续打出油建凉皮的牌子。一大片小区,居住的都是矿区的人,破烂的小店,早上人坐满。还有人不嫌麻烦,托熟人往几十公里外的北郊捎带。最喜欢吃的,是女娃娃,一份凉皮一顿饭,倒也省事。

我家乡的凉皮,色黄,有弹性,调制偏酸,是一种特色;西安这边的,颜色好看,红。看着师傅抓起一把,在一个满是红油的盆子里蘸一下,有人食欲大开,我看了出汗,到现在也吃不习惯。油建凉皮有什么好?真不好说,就是汤水多,配料似乎有秘方,不然,不会卖上几十年还在卖。

矿区的人,吃饭上不怎么挑剔。选择开饭馆的,多是随丈夫迁移的家属。以前,可以在后勤机构开办的被服厂、理发店、压面铺,谋得一份临时工,随着企业改制,失去了岗位,生存得靠自己。最容易,也最保险的,就是在吃喝上做文章了。没有上过烹饪学校,又没有当过大厨,能提供的,只能是简单的饭菜,是单一的小吃。地点就在家门口,场所巴掌大,说是做生意,一天到晚,能进来的也就那么几个熟悉的面孔。毕竟,期望值本来就低,能有几个收入补贴家用,就已经知足了。矿区总部原来在小县城时,曾有几个家属,合伙开了一家川菜馆,很是热闹过一阵子,不出一年,外面来的餐饮铺张开,竞争不过,关门歇业了。到现在还营业的,据我了解,也就一个火锅店,一个砂锅店。十年前吧,矿区总部旁的菜市场,一个饭馆是一个女的掌勺,其中一道带汤汁的玉兰片,是我吃过的最可口的;一个辣子鱼,也属于极品。交谈方知,女的也是女儿在矿区,过来帮着看孩子,闲不住,就张罗买卖。这个店,开一阵,关一阵,说是没有调料了,要回家乡采办,这也许是菜品上档次的重要原因。不过在一年后,女的返回老家,没见再来。

有一天,我散步闲逛,发现在凤城路一带,竟然出现了三家外卖窗口,挂了牌子,蓝底白字,写着“油建凉皮”。里头坐一个人,放一张桌子,桌子上一个大盆,装着的自然是凉皮。

而诞生油建凉皮的单位,几年前,在矿区结构调整中被解体了。

新闻推荐

全市将开展“清风”行动 严打出口侵权违法行为

本报讯(记者宋洁)查处涉外商标违法行为、监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西安市工商部门将开展2016维护中国制造海外形象“清风”行动,重点针对出口非洲、阿拉伯、拉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