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胜有声 肖云儒新作思考西部文化独特内涵
他祖籍在南方,却在陕西生活了五十余年,他说西安已是他的第一故乡,所以他西出长安体验丝路的独特,思考研究丝路文化的内涵——他就是文化学者肖云儒。继《中国西部文学论》《对视文化西部》《丝路云履》之后,关于西部的又一部著作《西部向西》日前由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出版社出版,昨日肖云儒在小寨新华里与《西安晚报》资深编辑贾妍对谈,分享了他关于丝路文化、西部文化的思考和独特体验。
西部是一个悲壮又温暖的存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肖云儒就开始研究中国西部文化和文艺的问题,撰写和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中国西部文学论》专著,90年代他又出版了《对视文化西部》,作为西部著名的文艺评论家,他被公认是国内最早和最多研究西部文化的学者。《西部向西》包括散文、文学评论和小说三种文体,以丝路、西部和长安为主题内容。第一篇讲述古老丝绸之路沿途的历史故事、社会风俗、历史变迁;第二篇是关于西部文化的文学评论;第三篇是肖云儒迄今为止创作的唯一一篇小说《沙·墙·海》,在这部与西部相关的古典爱情题材小说中,肖云儒对西部给予了冲破禁锢、奔向自由、绽放生命的象征,也展示了肖云儒深厚的西部文化情结。
肖云儒说:“西部有着丰富的精神矿产,西部的自然环境为我们营造了思考的氛围。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艾略特说的‘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原\’,荒原不但为我们储存了资源,储存了生态,也为我们储存了精神,西部就像是秤砣一样压住了这个社会的平衡。可以说‘一带一路\’的提出,给了西部特别是陕西一个自中唐以后最大的历史机遇,陕西是丝路起点,更应该发挥好丝路文化引领的作用。”他很深情地说:“西部是非常悲壮的,又是非常温暖的,这里的人们受尽了苦难,但也给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新作时间跨度20余年
肖云儒祖籍在四川,但他大学毕业后来到陕西,五十余年来,这里已成为他的精神家园。肖云儒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初来陕西之际,这里厚重的文化,陕西人的‘生冷倔硬\’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补钙\’。”五十余年后,他说自己“除了语言没有改造过来,我的全部思维、意念、眷恋都围绕着西安,我在这里活得很滋润。”所以他还在继续研究西部文化,并推出《西部向西》。肖云儒说:“这本《西部向西》的主旨与之前的作品不同,上一本《丝路云履》是我行走丝路的思考,是一个行者的随笔。而这次的作品,是把我原来写的有关于西部文化的文章,特别是散文集合在了一起,作品时间跨度很大,大约有20余年,涉及内容的空间跨度也很大,以陕西和中国西部为主,辐射整个欧亚地区,这也是这么多年我对西部文化和情感的全部倾注。”
早在两年前,肖云儒就曾跟记者说,觉得自己到了该“收”的年龄了,应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然而这两年,他重走丝路,又相继推出两部作品,肖云儒开玩笑说:“我是一个很有艺术性,也很有激情和浪漫的人,一想到什么好点子就冲劲十足,几头牛都拉不住。经常做什么事都是冒着夫人的‘枪林弹雨\’,她也是心疼我,但是我真的还有一种情结,叫做西部,叫做丝路!”
记者 张静
新闻推荐
■曹军华琴者,禁也、悦也、抒也,在于知礼节、助教化、养德修为,成君子品矣!——题记受千年文化积淀的哺育,长安古城收藏界多奇人异士,某年某月某日,长安琴坛老谢收藏到了斫琴名师秦华所...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