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形象 将首登秦腔舞台
关于史圣司马迁,流传至今的诸多传说多是围绕书写《史记》的艰难历程而展开的。然而拨开历史的烟尘,真实的司马迁并非圣人,只是一个苦情且有超常意志力的人物,用更通俗的价值观来说,其形象更接近一个逆袭的“屌丝”。司马迁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历史人物,这几年在话剧、歌剧、连环画、纪录片中尽管都曾有过出色的表现,但这位地道的陕西乡党,却从未登上过秦腔舞台。近日,《司马迁》剧本刚刚完成,这意味着司马迁将用乡音首次唱秦腔。
典籍中寻觅到一代孤独史圣
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与文学家,对后世影响之深远,怕是远远超出了司马迁本人当年的预期。其所著《史记》对后世史学、文学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至今不衰。司马迁这一人物,也曾多次走进广播剧、歌剧、话剧、电视剧,在舞台或荧屏上,展示一代史圣跌宕的命运。
16年前,陕西省歌舞剧院曾创排大型歌剧《司马迁》,八易其稿,并搬上舞台。当年的主创人员,在《史记》《汉书》《司马迁评传》《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史记人物百态》等大量历史著述中寻觅司马迁的蛛丝马迹,形成了一部凝重而悲怆,史实性极强的作品。最终呈现的司马迁来自典籍,拥有伟大、屈辱、悲怆、壮丽的人生,是一位探求真理,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的史圣,拥有敢于抨击腐朽、不畏权势、忧国忧民、忍辱发奋的君子气节。
去年,司马迁的韩城后裔冯远征,历经十年磨砺,自任导演主演,终携北京人艺将话剧《司马迁》搬上舞台。在编剧熊召政笔下,司马迁面对真理、梦想与生死抉择,一生奋力挣扎、忍辱负重。这个版本的司马迁,虽依然保持着文人的精神气节,却不再是典籍中高大全的完美形象,不过是一位以一己之力向命运抗争的孤独者。十年求索路上,冯远征与司马迁仿若隔世相遇,走进司马迁内心,深切地体味到史圣一生深深的孤独感。
司马迁将用乡音诉悲歌
可是,如此一位有故事的人物,却从来没有陕西地方戏剧塑造过他的形象。秦人司马迁说秦腔,应当更加正宗。经西安秦腔剧院委托,渭南乡党、上海戏剧学院在读博士、青年编剧张泓大量走访司马迁后裔,花费两年时间创作完成秦腔历史剧《司马迁》。
到底什么样的形象,才会距离真实的司马迁更近一步?在韩城司马迁后裔那里,有着关于先人无数传说,人们追溯先人的情感发乎于心,仿佛祖先就是活在身边的家人。当然,这次,说秦腔的司马迁不再拘泥于史实,编剧创作时也不再去抓典籍上那些非常著名桥段,陕西人当然要写咱乡党的精神世界。
秦腔版中的司马迁,使得一代史圣走下神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伟人,更像一位居家老伯,跨越两千年的距离,带着陕西人最质朴的生活气息。在编剧张泓看来,期待唱秦腔的司马迁,不是教育片,不是教科书,摒弃高台教化。“当然,司马迁有作为知识分子责任担当的一面,更是有血有肉的乡党,性格更加丰满更富个性与张力”。
文艺评论家苏育生、冀福记等诸多专家认为,无论在哪个年代,司马迁的话题与精神追求永不过时,司马迁敢于直谏,又在屈辱中发奋完成梦想的形象,是咱当前社会最缺失,文化人最需要的责任感,这是当下人们追溯司马迁的基本诉求。相信秦腔版的司马迁上演后,又将为人们带来诸多启示,这部戏预计将在今年年底上演。
记者职茵 实习生张君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瑞)世预赛生死大战即将打响。昨天下午,中国之队发布官方海报,“爱足球,我们爱中国”的主题诠释了国足为国家荣誉而战的希望。这一海报的内容足以令人热血沸腾,海报上写道:“爱足球...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