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勇创一流不懈怠 再向潮头建新功 ——未央区汉城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西安晚报 2016-05-22 01:28 大字

日前,从未央区汉城街道传来好消息:在未央区2015年度目标考评中,汉城街道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出色成绩在10个街道排名中勇夺第一。从数年前的排名末尾,到如今的名列榜首,汉城人殚精竭虑,奋发向上,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在各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四年三大步的跨越式发展,书写了街道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

动态管理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干部队伍的激情和活力是推动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2012年4月,街道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首先在用人机制上大胆探索,他们结合目标考评和“双评双推双选”机制,切实推行干部动态管理。通过“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每个干部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以实现“用其所长,人尽其才”。具体实践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方面将机关原有的职能科室进行整合、撤并,另一方面在干部推选中,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依据岗位设置,按照干部年终考评结果实行动态管理——所有科长竞聘上岗,干部与科长双向选择,最终达到人岗匹配;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坚决不用,不养闲人。截至目前,共计劝退不合格干部7人、降级使用干部4人、一般干部待岗6人。

为保证“双评双推双选”机制的有效运转,街道还建章立制,对干部业绩和作风进行不间断的督查。街道扎实推行“1234”督查督办问责机制,通过“四必”模式(必有安排、必有督查、必有通报、必有奖惩),“盯住未完成的人,解决未完成的事”,确保“事事有安排、件件有回音”。

干部动态管理为干部的正常上下、进出开辟了渠道,实现了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跨越,大大增强了街道干部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为地区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有力的人才支持。

创建品牌

基层党建成绩斐然

“五员一体”驻村(社区)工作机制建立起干群联系的新通道、年轻干部“五百”调研活动暖了百姓心、4个片区管理机制有力加强了区域社会管理、党员代理服务工作机制延伸了为民服务“触角”……

汉城街道党工委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着力于五个“突出”,推动13项党建指标全面完成。在党建格局上突出一个“重”字。以“八抓五促进”为总揽,通过党建工作“十个一”,扎实落实17项(总)支部制度,推动党组织活动正常化、党员管理规范化。全年下派第一书记5人,撤换不称职书记3人,处置不合格党员13人。在工作推进上突出一个“实”字。创建了13个“较好”类以上村、4个“三星级”社区党组织、2个“三星级”以上非公党组织;4个后进党组织于11月底全面整改销号;5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已被列为全市观摩点。在经费保障上突出一个“增”字。街道全年投入专项党建工作经费220万元以上,进一步提升农村“一定三有”、社区“三有一化”水平。在深入整改上突出一个“严”字。针对“三严三实”65项问题和群众路线要求整改的38项问题,明确责任、措施和时限,已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34项问题、“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中18项问题的整改。在品牌创建上突出一个“新”字。探索建立了“五员一体”驻村(社区)工作机制,集中解决各类问题90项。此项工作作为未央区基层党建品牌上报省委组织部参与评选。同时,市委组织部将工作纪录片报送至省委远教平台予以推广。

腾笼换鸟

“三片一线”谋划发展

汉城街道辖区地跨汉长安城遗址区内外,区域发展“二元结构”明显。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街道着眼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区委、区政府加快建设以“五型城区”为基本内涵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的目标,努力打造“三片一线”重点项目经济布局,依托“大体量”型项目,支撑全域投资建设新热潮。

在西安铁路北客站片区,街道以淘宝生态城项目为抓手,推进“互联网+”新兴业态升级发展,落实农村电商每年每村300万元补助工程实施。同时,积极做好央企进地方的服务保障工作;在北三环片区,重点做好汉都新苑项目地块3、4、5,共1620亩土地动工的环境保障、扬尘治理、基础配套等工作,扎实推进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二期项目870亩地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汇集人流,聚集人气,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在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片区,以总投资为200亿、占地6439亩的“映像汉长安丝路文化保护”综合示范项目以及占地2200亩的“明光宫观光农业”项目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转型,进一步增强辐射和影响力;在朱宏路沿线地带,以海荣总部经济项目为引领,结合朱宏路街景提升项目,与经开区形成了融合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建共赢的发展局面。截至目前,总投资477.25亿元的21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此外,街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先后完成了北三环沿线8个村2468.77亩和朱宏路沿线257亩土地的征收工作,遗址区6个村2143.94亩土地的流转工作,盘活了土地资源,增强了发展后劲。

责任到人

城市治理日益精细

在城市治理方面,汉城街道进一步推行“身份证式”管理,实现137万平方米的全面清洁。“外勤助手”信息管理平台、“汉城精细化”微信公众号“双平台联动”,实现“实时监控”。截至目前,“双平台”互动信息累计达到2810条,共处理反馈问题613个。

汉城街道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在增强区域承载能力,确保群众安居乐业方面的重要意义。他们按照责任分工原则,定人、定责、定岗,确保每个角落、每个地段、每一件事都有人负责,每条治理措施都有人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治理格局。

“工作不好量化”、“标准不好掌握”是导致城市治理效果不一的重要原因之一。街道针对市容市貌、清扫保洁、绿化美化、督促检查等不同业务的工作内容逐步建立了量化标准,形成了“硬尺子”, 让管理有了可依据的标准。对在建工地,街道实行领导包抓制,投资20万元搭建远程视频动态监控平台和即时通讯系统,政企联动推行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签查制、监管公示制和“风险金”制度。全区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三级网络建设现场观摩会在街道举办。他们还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垃圾分类清运社会化服务机制,实现了遗址区“建筑垃圾不再新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截至目前,遗址区内21个村已有16个村实现了垃圾清运社会化服务,环境面貌大为改善。

展望未来

谱写“十三五”发展新乐章

城改回迁累计安置3877户14045人、安全生产七项制度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大安全”监管格局、基层食安所标准化建设以及食品药品安全检查“汉城模式”成绩显著、信访“五化”制度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 重点领域管控“三个一”工作机制和重大工程项目“对话”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强揽工程事件的发生、各村(社区)、驻地单位成立的综治信息员队伍把矛盾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过去几年,尤其是2015年对于汉城街道来说硕果累累。全区换届选举、安全生产、治污减霾等6个工作经验推广现场会在街道召开。街道先后获得全国、省级先进4个,市级先进3个。然而成绩属于过去,成绩只是起点。今年第一季度,汉城街道各项工作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2016年,街道将紧紧围绕区委全委会确定的三项核心任务、两项重点工作和干部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看齐意识,以“保优秀、争一流”为总目标,以“适应新常态、锻造新能力、激发新状态、施展新作为”为主线,以“六抓六促”(抓党建,促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抓队伍,促作风持续转变;抓项目,促发展提质增效;抓建管,促城市治理提升;抓平安,促地区和谐稳定;抓民生,促群众幸福指数提升)为抓手,通过“四必”模式为作风正派、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创造更大的平台,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和群众需求,突出问题导向,干重点、克难点、出亮点,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实现“十三五”精彩开局,为建设品质西安、加快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多做贡献。

通讯员  陈伟  冯旭 记者 牛凌

新闻推荐

董军主持召开市政协第四十二次主席会议

本报讯(记者张佳)3月24日上午,市政协主席董军主持召开政协西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市政协2016年重点提案。市政协副主席丁健、黄河、王元、袁英信、张宁、郭若为,副主席...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